“总理先生,你见过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吗?”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中,一个西方记者故意问周总理这个刁钻古怪的问题。
周总理听后并没有急于反驳,而是泰然自若地回答道:“见过!”
这个外国嘉宾仍不死心,继续追问道:“是谁,在哪里?”
面对西方记者不怀好意的追问,周总理沉着又铿锵地回了一番话,把这位西方记者宾噎的顿时满脸通红、哑口无言。而周总理的有力回击,赢得了在场人的尊重和钦佩。
面对西方记者的肆意刁难,周总理是如何回答并作出应对的?
“我的夫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
回到上面那个情景之中。
西方记者在听到周总理说自己见过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后,先是愣了几秒,随后为了占据这次谈话的主动权,又马上问道:
总理先生,您指的是谁呢?在哪里?
面对穷追不舍的提问,周总理微微一笑,坦然地说出了内心的答案:
“是我夫人,在我家里。”
是了,在周恩来总理心中,世界上第一漂亮的女子就是我们熟悉的邓颖超同志。这个回答机智巧妙又铿锵有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其反应之敏捷让人为之叹服。
西方记者听后略略皱了下眉头,然后继续用质疑的语气问道:
“尊夫人是世界最美的女子?”
听到对方的反问,周总理会心一笑,十分肯定地回答道:
“是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我的眼里我的夫人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子,否则我也不会娶她。”
就这样,一个看似难以回答的问题,被周总理轻松解决了。
诸如此类的提问显然不怀好意,简单回答“见过”或“没见过”都会掉入陷阱,而周总理所答无隙可击,让该西方记者领教了什么叫智慧坦率、柔中带刚,在场的人无一不被其所折服。
看到这里,有读者可能会问,当初周总理是怎么和邓大姐结为革命伴侣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周总理和邓大姐之间的婚恋经过。
周恩来和邓大姐在“五四运动”革命洪流中相识,心中都有救亡图存的革命意志和理想的他们,因为家国情怀成为了一起工作的革命战友。
起初,周恩来和大姐之间只是单纯的友谊,两人并没有发展成为恋人关系。但在长期的相处中,周恩来找另一半的思想逐渐发生变化,他开始明白自己究竟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
历经岁月的考验,1925年8月8日这天,周恩来和邓颖超结为夫妻。
1926年,邓颖超怀孕了,她满怀喜悦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周恩来,尤为喜欢孩子的周恩来十分高兴。但遗憾的是,他们身处乱世,邓颖超根本无法在安稳的环境中安心保胎,而是四处奔波劳累。最终因为难产,第二个孩子刚生下来就夭折了。
而这一次难产伤害了她身体的根基,从此,邓颖超丧失了生育能力。
中国自古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但周恩来对此不仅没有丝毫责怪,而是心疼惋惜和自责,他坦然安慰道:没孩子就没孩子吧,以后普天下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
在往后的岁月中,周恩来尽可能抽出时间陪伴妻子,而邓颖超也很珍惜和丈夫在一起的日子。
这就是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
也许单从外貌上来看,邓颖超同志并不是世界上最美貌的女子,但邓颖超同志却有世界女子少有的贤惠、善良、刚毅和果敢!她所拥有的美不是皮相之美,而是品性和精神之美。
而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发现并保护了这种美,在他心中,夫人便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子。
这一次西方记者的刁难,不仅没有让周总理难堪,还间接让周总理秀了一波恩爱。
当然了,作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周恩来总理与记者打交道不止这一次,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其他场合中,周总理是如何应对外交场合遇到的刁钻问题的!
独特的中国式外交艺术
1940年,周恩来宴请美国学者白修德吃饭,当天的主菜是我国著名的一道菜肴——烤乳猪。
菜一上来,乳猪烤的焦红油亮、皮酥肉嫩、异香扑鼻,可白修德却陷入了迟疑。
看着浑身金灿灿的烤乳猪,周恩来先给远道而来的白修德介绍起了这道菜的发明及做法。说话间,他拿起公筷夹了一块金黄的猪皮,放到了白修德的碗中。
白修德却面露难色,迟迟不肯动筷。
读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问,这样一道美味佳肴,为何白修德却不肯吃呢?
实际上,白修德苦恼的心情与他的宗教信仰有关。白修德是犹太人,他信仰的宗教是犹太教,而犹太教的教义包括“猪是不纯净的食物,不可吃”等内容。
因此,面对眼前这香气扑鼻的烤乳猪,他是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周恩来也看出了白修德的为难,于是开口询问道:白修德同志,你怎么不吃呢?是今天放菜不合你胃口吗?白修德点了点头,立即将原因说了出来。
通常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主客之间的尴尬,会选择立即让服务员换下这道菜,重新上一道。但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弊端,客人很可能会因破坏宴会的气氛而为难、内疚。
那么,周恩来是怎么解决的呢?
周恩来听到白修德的话恍然大悟,幽默风趣地解释道:你瞧,这看起来像猪,但在我们这里却不是猪——这是一只烤鸭。
听了周恩来这一番妙解,白修德不禁朗声笑起来,他拿着筷子将刚才那块猪皮夹起来吃掉,并说道:吃了第一口真正的猪肉,以后就开戒了,但愿我的祖先能原谅我!
说罢,两人对视会意一笑。
多年以后,白修德依然对这件事记忆犹新,他在许多场合高度评价了周恩来的外交魅力,称:“周恩来使人为之倾倒的风度,完完全全赢得了我的心。”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政务院总理兼第一任外交部部长。
后来随着我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东方雄狮正在苏醒,相应的,我国外交事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次,周恩来在中南海设宴招待外宾。外宾随着周恩来逐渐走入大厅,琳琅满目的菜肴让这些客人十分惊喜,一些记者也不断用自己的相机拍照纪念。
不一会儿,服务员又端来一道汤菜,汤菜中有冬笋、蘑菇等鲜美的食材,这些食材经过烹饪成为了味道鲜美且寓意良好。其中,汤中的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很是别致。
可宾客们在看到这个图案时,突然大惊失色,因为这个图案翻过身来实在像法西斯的标志。
周总理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不慌不忙地将那个图案翻过去,并解释道: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图案,叫“万”字,象征着福寿绵长的意思,是我们对远方来客最好的祝福。
招待宴会上的宾客听后,这才放心地笑了起来。刚才突然凝聚的空气,也随着周总理泰然自若的话音开始流动。
接着,周总理又诙谐地笑道:
“就算是法西斯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
话音刚落,大家都被机智幽默的话折服了,纷纷动筷夹菜,不一会这道菜就被吃了精光。
可能有人会问,这两句话有什么含义和考量?
这两句话是相互嵌套的一个整体。首先,第一句话是向众人解释菜肴上符号的寓意,防止错误解读;而第二句话则是在巧妙化解尴尬气氛,同时也增添团结世界各位友人的含义。
还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会上公然问周总理:
“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这个问题,是当时环境下我国的痛点和难点,当时我国遇到了天灾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不景气。美国记者问这个问题,实质上是想借此嘲讽中国贫穷。
因此,这是一个带着刺的提问,与会的各国记者都预感到一场唇枪舌剑即将到来。
面对他的这一番质疑,周总理不失风度地答道: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有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接着说:
“中国人民银行是由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货币,在国际上也受到各个国家的好评。”
听着这番回答,那位西方记者知道自己遇到了强劲的对手,他提出的几个针锋相对的问题都一一被巧妙化解,这使得他不禁有些气急败坏,但又无可奈何,只得低下头灰溜溜坐下了。
总结:
这就是周恩来总理非凡的外交风范、及炉火纯青的高超外交艺术。
面对西方记者不怀好意的刁难甚至挑衅,周总理总是保持着从容自若、不卑不亢的态度,以独特的中国式君子之风,有理有利有节地驳斥西方记者的言论。
毫无疑问,周恩来总理是古今罕见的谈判天才、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斯人已逝,怀念不减,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