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每一个字出自手指,远离沾贴。
精准营销这词出自80年代,是营销时代的产物,大致的解释是,所谓精准营销是指两头精准: 一是产品在满足需求上要定位精准,二是对购买产品的消费者要精准锁定。
一头是产品,一头是消费者。这两头要打通。想打通,在那个信息不对称的年代还得干四件事:
精准调查,精准铺货,精准零售,精准传播。
在那个渠道为王的年代,市调公司,批发代理商,终端零售商,媒介和媒体,都很吃香,他们都是渠道控制者。渠道为王,与王为伍,一路畅通。
营销年代的销售要打一张王牌~品牌。产品不是品牌,渠道商们都嫌弃,会借机勒索一堆优惠政策,还没好脸看。消费者也跟着起哄,不是品牌不爱买。
一个新产品怎么就成了品牌,只有一个办法,去媒体上轰炸。狂炸个一年半载你就是品牌了。你成品牌时,渠道商就成孙子了,货紧时他们得带上棉被去排队。品牌会借机敲诈一堆渠道优惠政策。渠道商请客吃饭,点头哈腰。
那年头,一件货还没卖,就敢去银行贷款打广告的,都是明白人。我很丑,但我敢喊。坚持天天喊,抱得美人归。
当你的产品成品牌了,消费者会一拥而上,你就供不应求了。至此,你可以用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去引领消费者了。
这就是营销年代的精准营销!
骨子里手法是媒体盛宴,广告饕餮。反正你畅销了,就可以在<销售与市场>上刊登品牌故事了,分享精准营销经验,介绍你家产品如何想消费者所想,如何精准把握了需求。最终有天文销量作证,惹得众人敬仰。
其实,品牌的内涵真不是炸媒体,品牌书里也不写这些,不论是品牌六要素,还是品牌延伸,品牌诡异,都不曾有过速成论,经典的品牌书写出来像哲学,时间跨度推崇百年。但我们硬是在无中生了有,靠爆发还发了财,得服,赢者为大,谁等得了百年。老外其实都是呆瓜。
30年代卖货靠供给,60年代卖货靠市场,80年代卖货靠营销,2000年后,互联网热了,卖货靠智销。
什么是智销?趁大师未出,各自成王。
有人念成了直销,于是圈去一大波人,胸怀亿万,吃糠咽菜。
有人念成了滞销,于是经销商愤愤关门,跳着脚痛骂电商。
有人念成了知销,于是知识APP开始圈钱,回答个八卦也能挣不少。
有人念成了心智销售,于是情怀大师傅,鸡汤大讲堂热了,冰冷的锤子也能绽放出情怀之花。
有人念成了智慧销售,于是一批奔向了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慧城市,靠这IPO上市的多了去了。
有人念成了智能销售,于是各种销售软件层出不穷,都说KPI和业绩能暴涨。
有人念成了智商销售,于是各种培训班铺天盖地,7天成群高手,21天成流量王,33天变10万+,办智商速成班的都发了。
有人念成了智力销售,人是不行,靠机器吧,各种大数据分析光速出炉,眼下正热。见过一个机器做的消费者画像,想骂娘,不敢说,大家都要吃饭。
到底什么才是互联网时代的智销?
在互联网上真的能做到精准营销吗?
过去广告界有句话,说我不知道另一半广告费花哪去了?近期宝洁怒怼广告界大数据精准营销事件,百雀羚广告热闹销售扑街事件都说明,在互联网时代,这另一半还是没下落。
但是大家依旧在努力,在某些方面探索有成效,比如移动终端,电商和社交媒体拉近了连接的距离,终于把消费者落实到了人,这是将来精准的重点方向。现在最欠缺的是精准转化,不是精准找人。时下运营中最抢手的人是转化师。
消费者不再迷恋品牌,从众消费越来越少,个性化消费越来越多,卖件衣服还得管绣名字。品牌炸媒体不好使了,眼下卖产品要少讲产品,要讲究销售情怀,广告变成了软文。
为了精准转化,当下的软文要讲数据,讲技术,讲情怀,讲行业,讲故事,讲互动,讲参与,讲场景,讲画面,讲层级,讲感情,讲调性,讲价值。
一篇稿子要贯通TMT 人文 故事。就是业内说的洋葱稿,要经得起一层一层扒,看完要保证辣眼睛,洋葱稿当下一篇轻松上万,有时还排队难求。写土豆稿的,一层皮,卖不上价了。这都是都被精准营销逼的,被精准转化催的。这是精准营销在互联网时代新的进步。
当下精准营销的潮流是产品内容化,内容产品化。再下一步是产品人格化。时下风口的猪是内容头部化。国内240万自媒体人正在陆续成为精准营销主力。
以上是精准营销来源和变异,供参考。
所谓精准营销就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从大数据中挖掘出小数据的价值,从小数据里面,洞察精准受众人群的需求。
此外,做精准营销不应只停留在数据发掘和触达上,更应该在数据层面深度洞察受众的需求。
精准营销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例如程序化购买,云计算,以及AI技术等等,在打到目标受众后,也更应该从需求洞察层面做到真正的打动,如果说打到是精准,那么,只有打动后才能真正创造影响力和销售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