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追星的典范,你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会是谁?
可能有人说是“西门大妈”杨钧钧,据说她对当年的“小李飞刀”焦恩俊情有独钟,家世显赫的她让亲哥出钱投资了一部长达60集的电视剧《楚留香后传之—西门无恨》。
《时差 7 小时》
李倩妮,一个相貌普通,但背景显赫的女孩。当年16 岁离开父母,独身远赴英国留学,期间写了一本小说《长翅膀的绵羊》。而这部《时差7小时》就是改编自她的自传小说。
为了能和偶像有更进一步的“接触”,李倩妮向身为“前深圳市委副书记”父亲,和身为“某教育部高管”的母亲,表明了自己回国的追星想法,看着女儿人生中第一次这么“执着”,便给与了无限的支持:
如果不是因为李倩妮的背景,见多识广的冠希哥根本不会多看她一眼,在电影里每次都要含情脉脉看着李倩妮,这已经是“极限”了,现在还要“拥吻”?
《时差7小时》被冠以“留学生指南”美誉,但最终败给了女主的“自私”
其实在这部电影的故事线还是有看点的,让观众看到在异国求学的学子们会面临的“遭遇”:孤单、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日常生活中的不便、与外国同学交流的障碍、与中国同学相互扶持的友爱……
影片上映三天共计票房 67 万,其中深圳本地就达到了 60 多万?
《时差7小时》在2005年10月7日上映,三天票房为67万,而深圳一地就超过了60万。像在南京、成都、重庆等地票房均只有一两万。
票房会有这样的差距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深圳是李倩妮的“主场”,其父母在“方方面面的关系”这块动用了不是一点关系而已:电影上映后,深圳市有关部门联合下发文件,以该片为“留学生指南”为由,要求初中学生安排在上课时间,花20块钱自费购票观看《时差七小时》。最终这60万票房是靠着广大学生努力“贡献”出来的。
此时平头哥想说一句:“当年有幸看过该片的全深圳市学生,你们辛苦了!”
件事争议太大,李父出面现身说法,李倩妮“败走他国”至今未归。
因为这件事,不少深圳学生家长极力反对,此事闹得“满城风雨”,逼得李父召开记者会现身说法,但是他说自己并没有动用关系要求学生自费观看这部电影,还说或许是教育部某些人想“巴结”自己,才出台了这份文件让全深圳学生自费观看电影,自己根本不知道此事。
为了成全女儿能和偶像“更进一步接触”,李父向世人展示什么叫父爱如山。同样的,李倩妮也向大家展示了什么叫“为追星连爹也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