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是中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犹太教的哭墙和圣殿山、穆斯林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圣墓教堂和苦路全都位于耶路撒冷城内,这里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也正因为这种独特的地位使耶路撒冷成为了各方争夺的对象,事实上各方势力围绕耶路撒冷的博弈交锋并不是近来才突然尖锐起来的,从某种程度而言:耶路撒冷的历史就是被各方势力反复争夺数千年的历史。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耶路撒冷至少在公元前四千年就已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公元前19世纪的埃及诅咒祷文和公元前14世纪的亚马拿泥板是目前发现的当地最早的文字记载。据《圣经》记载:耶路撒冷自古以来就是各族混居之地——历史上亚摩利人、赫人、非利士人、迦南人都曾活跃于此。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此后以色列人中的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相继来到耶路撒冷,当时迦南部落的一支——耶布斯人也住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形成了犹大支派、便雅悯支派、耶布斯人混居的格局。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以色列王国的第二大国王大卫定都于此并将犹太教的圣物约柜放置于此,耶路撒冷从此成为犹太教的圣地。大卫在位的四十年中没有一年不出征:腓力斯丁人、迦南人、亚玛力人被他打了个遍。以色列王国的版图在大卫时代空前扩展:北起黎巴嫩和叙利亚境内,南至埃及边境,包括了约旦的西部,与此同时原本处于松散联合的以色列十二支派被塑造成为真正的统一国家。大卫死后以色列王国在其子所罗门的统治下进入全盛时期:这时以色列的疆域东北到幼发拉底河,东南至亚喀巴湾,西南延至非利士、埃及边界。与此同时以色列已彻底摆脱部族时代,国王的权力开始空前集中——全国被划分为十二个行政区,在各地都由中央委派了负责行政治理和收取赋税的各级官吏以取代原来各支派部族的首领。首都耶路撒冷的城防建设日益加强,所罗门王还在耶路撒冷之外建立了米吉多、夏琐、基色等六座设防城邑。这一时期以色列的农业、养马业、金属冶炼业都得到空前的发展,所罗门王还以埃拉特港为基地发展海上贸易,他的贸易船队航行于红海、地中海,最远曾到达过非洲、印度等地。一时间四方邻国皆慕名前来拜访。
所罗门王死后其子罗波安受到其他支派的反对,罗波安无力平息国内的反对势力,这导致以色列联合王国在他手中分裂成为南北两个国家:北方是由十个支派组成的以色列王国,而南方是由大卫后裔世袭的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中东两河流域兴起的亚述帝国征服。公元前597年推翻了亚述帝国的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占了犹大王国的都城耶路撒冷,犹大王国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属国,然而犹大王国对此并不甘心,于是在埃及的拉拢之下叛离了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军围攻耶路撒冷,在经过长达18个月之久的围城战后终于将耶路撒冷攻克,尼布甲尼撒二世随即将犹太人俘虏到巴比伦城作为自己的奴隶,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攻陷巴比伦城、灭亡了新巴比伦王国,进入巴比伦城的居鲁士大帝释放了作为奴隶的犹太人并允许他们在服从于波斯的前提下返回故乡建立一个波斯统治下的属国。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波斯帝国的过程中将犹太人的国家纳入到自己的版图,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其部将瓜分了他的帝国,今天以色列所在的地区成为塞琉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争夺之地。之后罗马人庞培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并将其并入罗马的叙利亚行省,犹太人开始成为罗马治下的臣民。公元66~70年犹太人爆发了反罗马起义,公元70年罗马军队攻陷耶路撒冷,公元73年义军余部被彻底平定,大批起义者被杀,七万余犹太人被卖为奴隶。132年犹太人再次发动起义,到136年这次起义再度被镇压。罗马人在平息起义后彻底摧毁了耶路撒冷城并将犹太人从世代居住的迦南地区驱逐,从此犹太人开始了在世界各地辗转迁徙的历史。
罗马人尽管摧毁了耶路撒冷城,但这只不过是为泄一时之愤,时过境迁之后罗马人又恢复了耶路撒冷的城市建筑。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以《米兰敕令》的形式承认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境内合法且自由的宗教。67年后罗马帝国正式确立基督教的国教地位,这一时期耶路撒冷成为了罗马帝国东部的基督教传播中心。罗马帝国分裂后位于东部地区的耶路撒冷自然成为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领土,直到公元636年阿拉伯人从拜占庭帝国手中夺取此地,此后耶路撒冷开始了伊斯兰化的进程。阿拉伯帝国在控制耶路撒冷后对基督教执行了比较宽容的政策——基督徒仍被阿拉伯帝国允许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在此后的370年时间里穆斯林和基督徒在耶路撒冷相安无事。公元909年什叶派穆斯林在突尼斯建立法蒂玛王朝,随后相继征服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埃及、撒丁岛等地。1010年法蒂玛王朝占领耶路撒冷后摧毁了所有的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断绝了基督徒的朝圣之路。1095年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徒彼得回到欧洲后四处宣扬”基督徒在耶路撒冷备受穆斯林迫害“的言论,无论他在宣扬过程中是否有添油加醋,不过从结果来看:他成功掀起了收复圣地的宗教狂热情绪。1095年11月19日乌尔班二世在法国的克莱蒙召开宗教会议,邀请欧洲各地的主教和世俗领主参加,最终参会的神职人员、地方领主和骑士多达数万人。大会一开始和此前的历届宗教会议并没什么不同,谈的都是些无关痛痒的鸡毛蒜皮之事,直到27日身为教皇的乌尔班二世向全体参会领主发出了夺回圣地的呼吁。正是这次会议开启了持续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在这近200年的时间里由西欧各国天主教士兵组成的十字军先后发动了九次东征,然而其中只有第一次取得了胜利,也正是这次胜利使基督徒们得以在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1185年耶路撒冷王国的传奇国王鲍德温四世因身患麻风病而在24岁的年纪英年早逝。1187年9月2日埃及阿尤布王朝的统治者萨拉丁攻陷耶路撒冷,萨拉丁特意选在登霄节这天进入耶路撒冷,以纪念先知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登霄。1291年已失去耶路撒冷城的耶路撒冷王国最后一个据点阿卡(今以色列北部城市)被埃及马木留克军队攻陷,这标志着十字军东征的彻底结束。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消灭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后耶路撒冷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
当耶路撒冷在罗马人、阿拉伯人、十字军、奥斯曼人等各路势力之间反复争夺之时当初离开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正在世界各地辗转迁徙,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遭受了各种歧视、迫害乃至是屠杀,到了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理念开始应运而生。犹太复国主义者向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世界大国呼吁支持,到1917年11月2日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呼吁在英国得到了回应——这天英国外交大臣A.J.贝尔福致函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L.W.罗思柴尔德表示赞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这封信后来被称为贝尔福宣言。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战败,昔日的中东霸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同盟国的成员之一在战后被作为战胜方的协约国彻底肢解。犹太人祖先生活的巴勒斯坦地区被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下分割出来成为英国的托管地,犹太人随即开始大量涌入到巴勒斯坦地区,这激起了和当地的阿拉伯人的冲突。一开始作为托管者的英国人以为犹太人的迁移不至于会影响到阿拉伯人的权利,然而英国没能预料到事态的后续发展: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加强了对犹太人的迫害程度,一时间大量德籍犹太人纷纷迁徙到巴勒斯坦地区,使这一地区的犹太人数量由1919年的65000人猛增到1939年的45万人,而随着二战的全面爆发则使迁徙到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移民数量进一步飙升。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出于对犹太人在二战中的遭遇的同情普遍赞成犹太人的复国主张,这其中也包括阿拉伯人,不过他们并不赞成让犹太人在其祖先居住过的巴勒斯坦地区建国——用他们的话说:“排犹主义是西方的一种可悲的弊病,而我们从来都不是排犹主义者,然而由西方人导致的这个问题如今却是在使我们的利益受损的基础之上予以解决。这公平吗?既然是德国人对犹太人造成的伤害,为什么不在德国割出一块土地供犹太人建国呢?”尽管如此这时已成为战后世界霸主的美国成为了犹太复国主义最大的外部支持者,而美国为实现自己牵制战略对手苏联以及分化制衡阿拉伯国家的目的仍想方设法使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治理的两个国家,各自拥有原来的巴勒斯坦地区大约55%和45%的领土。犹太人同意这一分治方案并组建了以色列国,阿拉伯人则拒绝了这一方案。在此之前耶路撒冷实际处于英国的管辖之下,理论上主权在巴勒斯坦,但当时的巴勒斯坦尚未建国,所以归属未定。1948年5月14日和15日的午夜之交已亡国两千余年、已在世界各地四处漂泊的过程中受尽白眼乃至遭遇屠杀的犹太人才在古代犹太人国家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宣布建立以色列国。然而仅仅就在一天之后的16日凌晨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五个阿拉伯国家就集结了4万多军队向以色列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时才刚建国一天的以色列甚至还没来得及组建自己的军队。在战争的初期阶段以色列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完全不是阿拉伯国家的对手,这时以色列的美国盟友及时伸出了援手——开战的第三天美国代表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会命令战争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美国冷战对手的苏联也要求安理会指责阿拉伯国家发动的进攻。其实这是美、苏两个新兴的超级大国联手坑老霸主大英帝国的局——这时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者恰恰是英国,尽管美、苏已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然而此时大英帝国尚未完全解体,余威犹在,于是急于上位的美、苏两国就联手做了这个局。很快英国因为国内财政的问题而有求于美国,不得不向美国屈服,阿拉伯国家就这样失去了外部支持。失去外部支持的阿拉伯国家接受了安理会的停火决议,而以色列方面抓住这一缓冲时间扩充兵员、采购武器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军事改组。1948年7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以色列这次选择主动发起进攻,这次进攻一直持续到7月18日。在以色列备战的时期阿拉伯国家之间却爆发了内部的纷争,这回轮到阿拉伯人在以军面前节节败退了。内讧中的阿拉伯国家各自分头和以色列开启了停战谈判:其中约旦与以色列的谈判于3月2日在罗得岛开始进行,4月3日以色列、外约旦正式签订停战协定:以色列承认外约旦与约旦河西部的巴勒斯坦合并,而以色列则得以控制了越过卡梅尔山脉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战略公路,解除了阿拉伯人对特拉维夫和哈德腊东部沿海平原的军事威胁。以色列就这样赢得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胜利,新兴的以色列国家因此得以生存。然而第一次中东战争并未能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纠纷,相反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增长导致双方在此后又爆发了四次中东战争,结果一连五仗打下来以色列屡战屡胜。以色列不仅牢牢控制着约旦河以西的整个迦南地区,还一度侵入黎巴嫩、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埃及的西奈半岛等地,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国一直迟迟未能建立起来。
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在耶路撒冷成立。1974年10月在第7次阿拉伯首脑会议上被确认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被邀请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合国会议。1976年8月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正式成员,同年9月被接纳为阿拉伯国家联盟正式成员。由于约旦河西岸的土地被以色列牢牢控制,巴解长期以黎巴嫩、约旦为基地在被占领土开展武装斗争。巴勒斯坦从1974年11月开始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实体。在此之前巴勒斯坦在联合国的活动是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的名义进行的——也就是说当时并没一个国际社会公认的巴勒斯坦国存在,而只能以巴解组织的名义进行活动。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宣言明确巴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的第181号决议(分治决议)。巴的边界问题留待以后通过谈判解决。1988年12月巴解领袖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秘密谈判之后以巴签署了和平协定,提出了巴自治计划。如今国际社会基本都以公认在约旦河西岸存在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阿拉伯国家在五次中东战争连续失利后逐渐开始缓和与以色列的关系,而以色列也顺水推舟把除戈兰高地外的绝大部分以色列实际占领的地区还给了阿拉伯国家。这时巴勒斯坦也想效法其他阿拉伯国家以默认既成事实的方式换取以色列对自己建国的承认,然而却遭到以色列的拒绝——以色列不仅迟迟不承认巴勒斯坦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还一再蚕食联合国分治方案中划给巴勒斯坦的地区。由于耶路撒冷在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地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将其确定为自己的首都,但以色列一直实际控制着耶路撒冷,目前巴勒斯坦政府实际驻拉姆安拉,但根据巴勒斯坦宪法的定义:这里是巴勒斯坦的临时首都而非正式首都。与此同时以色列也认定耶路撒冷为本国首都,但国际社会考虑到巴以问题的复杂性,包括特朗普之前的历届美国政府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都将自己驻以色列的大使馆设在特拉维夫,特拉维夫几乎成为以色列的外交首都,在此之前也没除以色列本国之外的任何国家公开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
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耶路撒冷,一直统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11月,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加入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英国发动了耶路撒冷战役,从土耳其手里夺取了耶路撒冷。
1922年,国际联盟批准由英国托管巴勒斯坦。
所以在,1948年前,耶路撒冷是由英国托管。
1947年2月15日,英国宣布巴勒斯坦问题交联合国处理。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大通过巴勒斯坦以色列分治的第181号决议,规定耶路撒冷市为国际城市,联合国管辖,归属待定。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随后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战后,西耶路撒冷被以色列国占领,东耶路撒冷(包括老城和西岸)被外约旦(今约旦)占领。
1967年爆发六日战争,以色列吞并东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