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死给后人留下诸多遗憾。纵观韩信的战争谋略,可谓天下奇才,刘邦评价曰,"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也"。善于瞒天过海,出奇制胜,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兵攻楚,北略赵地背水一战,东下齐七十余城,九里山垓下之战,皆完胜对手。即有此谋略手段,何期竟毫无反抗丧于一女人之手,怎不让人报恨终天。虽说韩信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说",但终归他的死不应有萧何来负责。当时四方大定,天下归心,做为丞相的萧何亦然看清天下大势,怎敢违抑皇后的旨意,不可能站在韩信一方或助他逃逸。钟离昧都逃不掉,韩信往哪逃?怪只怪韩信空怀六韬三略,对早已阴谋图他的刘邦与吕后总报有幻想。政治上的盲人又缺少嗅觉,竟还不思退避明哲保身,大难临头还不自知。王立群先生曾在百家讲坛讲述清人袁宝恒题诗中刘邦的意图,可作为杀韩信的一例。"刘邦眼中只两雄,淮阴国士与重瞳。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无嫌到考终"。韩信早已成为刘邦的眼中钉了,当其寻找借口以除之之机,韩信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又与反贼陈豨暗通书信,致使造反嫌疑难辨,手中又无任何实力,成了落魄的凤凰不如鸡,未央宫在劫难逃,即使再埋怨萧何几句也命难保全了。还有,他后期的作为与萧何干系不大,早期刘邦佯装云梦游捉他也是陈平主意,齐王贬楚王,楚王贬淮阴侯,早该随张良功成身退,逍遥自在,免得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悲惨下场。
我觉得其他几个回答都说得很好了,杀死韩信及具体杀死韩信的办法都有萧何参与谋划,当然是有关系的。
我主要想说的是第二个问题。
我先说个看起来离题的事,汉惠帝年间,吕后的患难之交审食其遇到了麻烦,惠帝要杀他,按一般人的印象,惠帝年间吕后可以一手遮天了,但事实上,“吕太后惭,不可以言”。虽然最后审食其没死,却不是以吕后强力干预迫使惠帝放弃杀人的方式。事见《史记·朱建传》。
亲儿子惠帝的意思吕后尚且驳不动,何况刘邦呢?之前吕后的女婿张敖卷入弑君谋反阴谋,刘邦铁了心要整张敖,吕后求情也没用。
连自己女婿都救不了的吕后有这个资本自作主张杀韩信这种咖位的大将吗?
吕后这么做,就算没得到刘邦的授权,至少也是明白了刘邦的心意知道刘邦不会反对。
刘邦就算不了解吕后具体打算怎么杀韩信也不打紧,反正结果是他乐见的,“且喜且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