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意思是:一千个随声附合的人比不上一个人正义直言。意在惊醒商君。
01、赵良直言不讳的目的:为了点醒梦中人商鞅
人在得意之时,身边自然会聚集大量唱赞美歌的人,可是很少有人会提出中总结语意见。
赵良看到商鞅在秦国如鱼得水,前呼后拥,洋洋得意,飘飘然之神情,但看在他还尊重决定给他泼泼冷水,让他清醒一下,所以开宗明义说: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潜台词就是:别人附和恭维的话说得再多也是分文不值,现在我要说的话才是铮铮良言,字字珠玑,希望你能听进去。
02、赵良直言: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赵良是儒家学派,他极力推崇孔子的“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他指出要治理国家应以德行教化民众,而商鞅却是法家思想,以律法治理天下,两人的内心无法擦出火花。
所以商鞅一笑而过,丝毫没有将赵良的话放在心上。 其实不论哪种思想学派,使用权都在君主手上,只是君王大好江山棋盘上的棋子。
故商鞅只懂得揣摩君主想振兴国家的雄心伟略,却忘记了“飞鸟尽良弓藏”这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总结语:
商鞅的死并不是因为他施行法家之道,而是因为他忘记了高处不胜寒的道理,也许是男人都禁不起权利的诱惑,故最后落得惨淡下场。即被赵良不幸言中:“亡可翘足而待”。
果然是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呀。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是战国策士赵良对秦相商鞅的谏言。意思是,一千个人说恭维话,不如一个人说真话有价值,这就好比一千张羊皮抵不上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珍贵一样。这话听起来忠言逆耳,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赵良劝商鞅的原因却比较复杂。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商鞅采取暴力手段,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而遭到旧势力的反对。在商鞅相秦十年之后,有一个名叫赵良的人看出了商鞅与秦国贵族的矛盾,他代表旧势力去见商鞅。赵良劝说商鞅让位,明哲保身。还说他不遵守旧制,早晚要失败的。
自古以来变法都是伴随着巨大风险,轻则推动变法者失去政治前途和生命,重则造成大的社会动荡。因为变法会让既得利益集团损害很大,所以必然千法百计阻止变法,这是必然的历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