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当唐宋之际,在我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先后成立了南诏(653-902)和大理(938-1254)两个与唐宋分庭抗礼的王朝。据〈画梵像〉卷后大理高僧妙光盛德五年(1180)的题跋,知此画卷乃出自大理国画师张胜温之手。全卷绘制严谨,敷色涂金精整。共分三段,每段均以隔水分隔。第一段画大理国国王利贞皇帝段智兴(1172-1199在位)礼佛图,第二段画诸佛、菩萨、天王、护法等,第三段画十六国王。
〈画梵像〉卷第一段幅上榜题云:“(为)利贞皇帝白?票信画”。利贞是大理国王段智兴的第一个年号,仅用了四年,始自西元1172年,止于1175年,当为本卷的制作年代。全卷的笔法不一,水准参差,显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张胜温当是此画卷的主要负责人。张胜温画史无传,然从画卷上“(为)利贞皇帝白?票信画”和“奉为皇帝白?票信画”这两则榜题观之,张胜温必是当时的释画名家无疑。
十
六
米
长
卷
,
你
得
把
手
机
横
过
来
~
19-20.天王帝释众 21.无题,据其后榜题知为梵王帝释
32.跋陀罗尊者 33.苏频陀尊者 34.迦诺迦跋釐堕阇尊者
44.达摩大师。
从44-49为中土禅宗六祖的法系图,明代戴进有相同内容的作品《达摩至慧能六代像》,据我所知日本也有宋元时东传的禅宗六祖白描槁本,形式和梵像图卷大同小异。
45.慧可大师。
此为禅宗二祖,因向达摩断臂求法,因此画像中左臂只存半截。
从达摩到惠能,每一位祖师前都有一位身躯微小的弟子,乍看之下似乎为侍者,事实上这位身躯较小的是下一代的师祖,仔细看第44图可以发现达摩前的那位身躯娇小的僧人左袖飘然,显然失了左臂,这正是二祖慧可,正在低头听教。而在达摩前的铜盘上,正摆着那半截左手!而达摩手持袈裟,表情似乎正在对惠可传法,准备交付衣钵。这手上的袈裟正是代表禅宗传承的最重要的信物之一,其后僧灿道信两位祖师前小小的道信宏都手持这袈裟,这正是作者刻意强调禅宗的传承。除了手持袈裟之外,其余僧灿、道信、宏忍前的小僧人脸孔都和继承者相同,而六祖惠能以俗家弟子身份拜宏忍为师,因此宏忍前弟子作俗家打扮。
梵像图中的禅宗六祖图像,正是在六祖坛经中所提到的血脉图,日本所传白描本和戴进《达摩至慧能六代像》均持相同形式,只是今人已经不以血脉图称之。
52.贤者买□嵯。
53.纯陁大师。
54.法光和尚。
55.摩诃罗嵯。
52图绘一红衣乌帽居士坐于椅上,微举左手似在说法,一僧人手捧法衣,跪于红衣文士前。旁边石几上则是摆放了一个白瓷纸锤瓶,还有一个铜香炉。旁边榜题中央一刺漫漶不清,可以看出为贤者买□嵯。李玉珉认为这一则图中所绘的那位文士,就是《滇释记》内所提到的买顺禅师,也就是《云南通志》内所说的李贤者李买顺,后面两字“□嵯”可能是“顺”字的反切拼音,买顺禅师即李贤者,《滇释记》内曾经提到买顺禅师将六祖惠能的顿禅法门带入滇中,称“六祖之道传云南自师为始”,故而此卷将之绘入禅宗法脉之中。在51和52图之间上方有一茅屋,连接着和尚张惟中和贤者买□嵯,这应该是有要交待一些故事,只可惜目前尚无法得知。
值得注意的是,梵像图原本流利洗练的笔意,从此图开始一变为曲折而带有稚意,虽然造型尚称准确,但是笔力完全不能和前面相比,考本图禅宗法脉自张惟忠起,至摩诃罗嵯止,皆为云南地方之名僧或崇佛者,是否因此绘者易人?其背后是否有何深意?这都是值得研究的。
53图绘一僧坐于岩石上说法,另一僧合掌跪于其前。纯陁大师的真实身份难以确定,方国瑜曾说,纯陁大师可能精通禅悟的崇圣寺僧施头陀,杨晓东则认为,纯陁和《滇释记》中的禅陀子相近,故纯陁为禅陀子的可能性更大。李玉珉则认同杨晓东的说法,倾向纯陁大师可能是《滇释记》中的禅陀子。
54图绘一僧人,左手持麈尾(看起来像是扇子,其实并不是,而是魏晋间文士清谈时手上常见的麈尾,至今日本东大寺正仓院仍藏有唐代麈尾),右手上举似正在说法,所坐椅子装饰华丽,显非寻常僧人。虽然法光和尚生平无考,但是他无论麈尾或椅子都带着富贵气,再加上下一图的主角—胡跪在宝座上的南诏武宣皇帝摩诃罗嵯,正在面对法光和尚恭敬听法,很有可能,法光和尚为摩诃罗嵯时的著名僧人,只可惜事迹不传罢了。
55摩诃罗嵯,梵语里摩柯是大的意思,罗嵯是王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大王。这位赤裸上身大王就是南诏国的第十二代王隆舜,这位国王在位时非常好佛,为佛教在大理地区的传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所以被列为八大高僧之壹。
56.赞陀掘多。
57.不详。
58.梵僧观音。
56大理国八大高僧,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赞陀掘多,他是滇密的始祖。公元八世纪中叶,他从印度直接来到大理地区传教,佛教从此传入大理,他本人被南诏国的国王劝丰佑招为女婿,作了国舅,在大理安了家。
58梵僧观音亦被称为建国观音,即南诏国史图传中化身为梵僧的阿嵯耶观音,也列为了八大高僧。
维摩诘经变图
药师琉璃光佛会图
中间为药师佛,两边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后面是掌管十二生肖的十二神将。
弥勒佛法会 佛像、舍利宝塔
弥勒菩萨于龙华树下成道的三会说法。又称龙华会、弥勒三会,略称龙华。乃指佛陀入灭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菩萨自兜率天下生人间,出家学道,坐于翅头城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正等觉,前后分三次说法。昔时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未曾得道者,至此会时,以上中下根之别,悉可得道。画面中,值得一提的是绘于左下角的建筑场景——搭脚手架的建筑方式。这为考证三塔的建筑方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三塔的建筑方式,传说是垒土而作,去土现塔。在1978年到1980年对三塔的维修中发现,塔身上有当年搭脚手架时留下的孔。这些都说明了当年的三塔是用搭脚手架方式而建,而非传说中所说的垒土而建。
佛是佛教中修为的最高境界,在大乘佛教中,佛有很多种,只要修为到了成佛的境界,任何人都能成佛,而在小乘佛教中,佛只有一尊,所以并不是所有修为得道的人都能成佛。
观音是佛教中莲花部造像中菩萨的壹种,菩萨在梵语里意为觉悟,是佛的胁侍,不同的佛由不同的菩萨胁侍。大理地区对观音的崇拜胜过对佛的崇拜。在维修三塔时发掘出78尊菩萨像,其中就有58尊是观音像,这些观音像呈男相和天女像两种。在张胜温画卷中,观音的造像有三种,一种是天女像,一种是男相,一种是男身女相。佛教中观音的前身是男身,佛教传入中原后,由于观音慈悲为怀的特点较接近慈祥善良的女性,于是观音的形象遂渐演变成女性的形象。大理地区的观音产生于观音由男身向女身过渡时期,因而呈男身女相。除怨报德观世音、千手千眼观音等是女相观音,建国观世音则为男相观音。
金刚部造像
金刚即为佛和菩萨的怒身,佛和菩萨降妖伏魔的时候,其怒身就出现了,怒身的面相越凶恶,法力越强,越能降妖伏魔。
多心宝幢和护国宝幢,均用梵文书写而成用梵文书写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