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的,这个问题应该先从中小学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和运转程序来讨论。
(一)目前,大一点的公办中小学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基本如下图:
再大一点的高中还设置有年级主任。其责任是管理一个年级的教务、政教、后勤。既管班主任,也管老师教学,还管学生的吃喝拉撒睡。
校长的任命由分管副县(市)长和教育局提名,市委常委会通过,由县政府任命。
副校长(指科级以上的)由校长提名,市常委会通过,县政府任命。中层领导(科级以上)由校务会提名,县(市)备案。
层层把关,层层加码,学校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我见过一个学校的教务处就配备有:教务主任、常务副主任、第一副主任、副主任⋯⋯。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大一点的高中同时设置党委会。
(二)校长的工作程序,不管年初,年末,学期初、学期末,周初或周末的计划、总结、工作安排,一般是先在校长碰头会研讨(校长、副校长参加)。接着是校务会讨论、布置(参会人:正副校长、教务、政教、后勤正副主任,年级主任)。最后由校长和副校长在全校教师会议传达。
有时候校长还得协调配合党委的工作。
校长负责制应该是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集中各位副职和中层领导的意见,形成决议后分头负责。
在执行中过程中,难免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就需要校长来拍板定案。
看了学校机构的设置和学校运转程序,就容易解决题主提问的答案了。
(1)精兵简政,理顺管理机制。繁琐的层级、因人设事,是产生扯皮的主要因素。真正的校长负责制,应该由校长从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出发,主导机构设置和人事安排。
(2)讲团结,讲效率。团结的出发点应该是全体师生利益的最大化。团结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个团队像一部机器,机器里的每一个部件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诺大的机器,只要有一个微小的部件出了问题,这个机器就有瘫痪的危险。
(3)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领导、教师、学生、家长都有权为办好学校提供服务;也有义务爱护学校的全体员工。一旦发现有什么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向校长、班主任提出意见和建议。校长也应该广开言路,定期主动地征求下属,以及教师学生的意见。
至于校长不通过副校长直接找班主任和老师布置工作。如果从工作出发,问题很简单。心底无私天地宽,副校长主动找校长沟通交流一切问题很好解决。
如果,从小山头、小团体或者一己私利出发,闹意见,泄私愤,那就应该改过自新,和校长团结一致把工作做好。
属于他本人分管的工作业务范围是可以的。因为校长是学校行政主要负责人,有权对行政副职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分管的工作直接安排后一般情况下要与副职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