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TSINGTAO
清华大学:TSINHUA University
这两个青字开头的都是TSING,而不是汉语拼音的QING,因为TSING[ˈtsiɪŋ]是“青、清、情、庆”等QING字音的邮政式拼音。1906年帝国邮政联席会议之后确定了邮政拼音的用法,这种拼音通常仅用于地名的拼写,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欧美国家对中国地名的常用拼写方式,这在当时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比如类似的还有北京Peking、南京Nanking、重庆Chungking、天津Tientsin、广东 Canton等等。
而汉语拼音是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在1958年发明的,比邮政式拼音的出现晚了半个世纪。不过在此之后随着《汉语拼音方案》的实施,各地国际邮政名称也都改成了汉语拼音来拼写。
但是为什么所有“邮政拼音”“美式拼音”等都改为汉语拼音了,而清华大学和青岛啤酒还继续沿用以前的“外国拼音”呢?这里都是有历史烙印有关系的。
比如青岛曾经和港澳一样是殖民地,德国统治时期在这里设立了青岛啤酒厂,直接把TSINGTAO作为青岛啤酒的LOGO;而清华大学是美国人用庚子赔款建立的,也是直接把TSINGHUA印在了校徽上。
因此这两者都是一直沿用创办时的LOGO而保留了这样的英文旧称。时至今日,我国的中文名称拼写全部以汉语拼音为标准,像TSINGTAO、TSINHUA UNIVERSITY、Peking UNIVERSITY这些都已经变成了专属名称,仅应用于其“品牌”本身。
中国最先向西方开放的城市是广州,时间是清朝。有了开放就有了进出口外贸,中国的人名、地名就得翻译成西洋文字(如英语),具体翻译肯定是“音译”啦,不过被翻译的母语不是普通话汉语,而是(广东话)粤语……毕竟广州最早向外开放,也就率先有了这种需求。最早做这项翻译工作的是威妥玛,英国的外交家、汉学家。所以,这种汉译英又称为威(妥玛)式拼音。按照威式拼音,也就有了题述青岛的译法。常见的还有香港(音:航亢)和澳门(音:猫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