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了(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

核心提示: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最开始源于市场的盲目乐观。在股市最狂热的1929年夏天,美国封闭式基金的价格远远超过其资产净值,比第二次世界大

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最开始源于市场的盲目乐观。在股市最狂热的1929年夏天,美国封闭式基金的价格远远超过其资产净值,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封闭式基金平均升水水平高出60%,这意味着资产的价格远远高于资产的价值。这种资产泡沫一旦破裂,将会引发一场灾难。

1929年4月24日股市狂泻,引发了全世界长达10余年的经济衰退。1921—1929年,长达10年的大牛市把道—琼斯指数从70多点推到了360多点。而在股市最低谷的1932年,指数水平只有崩溃前顶点的12%左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该指数还在153点,只有崩溃前顶点的42%。

然而,这一切还只是开始。由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在过去10年股市扩张中受到严重伤害,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形成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使得这场危机愈演愈烈。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美国历史上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从整体上看,从1929年5月到1932年7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16%,相当于1905—1906年的水平,倒退了26年。危机波及所有工业部门,尤其是工业繁荣时期的支柱部门。危机期间,汽车生产下降了74.14%。由于20世纪20年代工业固定资产大量过剩,危机中生产资料生产下降尤为剧烈。失业人数剧增,工人工资收入降低。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1929年的就业指数(以1926年为100)为97.15,1930年为84.17,1931年为72.12,1932年为60.11。工业工人的失业数字在危机期间是逐年逐月地增长;1930年4月为300万,1930年10月为400万,1931年10月达700万,1932年10月将近1 100万,1933年的最初几个月从1 200万增加到1 400万。危机期间,制造业工人每周货币工资指数以1929年9月为100,1930年9月为85,1931年9月为75,1932年9月为58,到1933年2月降到最低点51。同时,粮食生产也出现萎缩,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交织在一起。美国的农业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处于慢性危机之中,工业危机则使农业的状况更加恶化,农产品大量过剩,市场价格急剧下跌。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美国农业总产值由1929年的111亿美元降低到1932年的50亿美元。谷物总产值由1929年的12 188亿美元降低到1932年的3 191亿美元;棉花总产值由1929年的13 189亿美元降低到1932年的3 197亿美元。由于经济萧条,工业和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大量减少,1929—1933年美国农产品的销售额由85亿美元减少到1932年的40亿美元。1929—1932年,美国农业总收入从119亿美元缩减到53亿美元。

在金融方面,信用危机空前严重。25种有代表性的工业股票价格,从1929年平均最后成交价格每股366美元2角9分降为1932年的96美元6角3分。1929年有659家银行破产,其储蓄额约为215亿美元;1930年有1 152家银行破产,其储蓄额约为8 153亿美元;1931年欧洲金融危机加剧了美国的危机程度,总共有2 294家银行破产,其储蓄额约为1 700亿美元;1932年有1 456家银行破产,其储蓄额约为715亿美元;1933年仅3月这一个月,就有5 700家银行破产。整个银行信贷体系濒于瘫痪。同时,国际上美元集团与英镑集团之间也展开了更加激烈的竞争。美国对外贸易形式同样堪忧,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锐减。1929年美国的出口总值为52 141亿美元,进口总值为43 199亿美元;1930年下降为38 143亿美元和30 161亿美元;1931年又降为24 124亿美元和20 191亿美元;1932年进一步降到16 111亿美元和13 123亿美元。

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一些学者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对美国大危机时期社会总需求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考察。事实表明,在大危机时期除了政府支出外,构成总需求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净出口都有明显的下降。1929—1933年,美国的消费支出从772亿美元下降到458亿美元;同期美国国内私人总投资从162亿美元下降到14亿美元;1928—1936年,美国的净出口从10亿美元缩减到3 300万美元。熊彼特同样认为,20世纪20年代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劳动生产率迅速增长,但劳动者工资率的上升却慢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其结果是,生产商品的能力大大超过了购买力,“消费不足”带来了“生产过剩”的必然后果。

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实际上是一种货币现象,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主要是由于中央银行不规则地变动货币政策造成的。1963年,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出版了《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一书。该书用了整整1/6的篇幅专门讨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经过翔实而周密的论证,弗里德曼和施瓦茨提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出现,是由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委员会实施了错误的货币政策造成的。他们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在一开始只是一次普通的周期性经济收缩,同以往的经济萧条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当危机之初一些银行倒闭,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时,美联储本应及时干预,恢复公众的信心。但是,美联储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对股市投机产生了过分的担忧,从而采取了错误的货币紧缩政策。结果,货币供给的增长率从1927—1928年的3.18%下降到1928—1929年的0.14%。美联储这一政策的突然变化,对已经开始的经济衰退无异于雪上加霜,使一次本来并不严重且完全可能延缓的经济衰退演变成一场空前严重的大危机。




  一、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1.范围特别广: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包括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持续4年。

  3.破坏性大: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国际贸易减少2/3,失业人口达3000万以上。

  二、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1.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生活状况恶化;

  2.各种生产企业破产,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银行倒闭,金融行业信誉下降,金融业损失惨重;

  3.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各国社会动荡,法西斯主义登上历史舞台。

  三、1929-1933经济危机表现: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它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这次经济危机对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验证码0和o怎么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