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诗里说“商人重利轻别离”?
我是文化领域创作者森屿屿,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在古代有种说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在古代社会其实商人地位确实不高,所以一般对商人的描写也都是带有偏见的色彩,毕竟写文章的多是读书人,在当时的社会也造就了读书人自命清高的秉性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对于这首乐府诗其实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分析,网上一搜便能看到其赏析。仅就自己的观点对这句话进行不一样的切入点分析,其实商人重利也并非无感情,就像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道理一样,我们不是当事人怎知在出远门前不感伤离别呢?
当时的环境商贾的地位本身就不高,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钱财,如果没有地位再没有物质上的充裕,那可能就是更悲惨的景象了,在入仕这个道路行不通的情况下选择更优越一点的生活本没有错,为什么当时的女子会觉得自己的丈夫不爱自己,其实和当时的女子地位也有关系,古代女子主要依靠丈夫,说依附于丈夫也不为过,是以丈夫为中心的,丈夫长期在外奔波,夫妻分处两地,女方容易没有安全感也很正常,加上古代三妻四妾的大环境,以及年老色衰确实会被影响到地位,也就显得商人薄情。
为什么辛苦的农民值得歌颂,同样为生活努力的商人就是不好的呢?其实不难想象,当时的统治者对于百姓的控制远高于商贾,历史上富可敌国的商人也不是没有,统治者对于这些富商甚至还有些许的鸡蛋,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适当打压潜在威胁,才能更牢靠的掌握权力。
商人是资本的化身,他的眼里看到的只是黄澄澄的金子,没有什么比挣钱更对其有吸引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