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东方医学或西方医学,自古以来就有强调呼吸养生的说法,如西方人常用的瑜珈术,虽然是古代印度的宗教仪式,后来被西方医学广泛应用,强调经鼻吸气、经口吐气,缓慢而有规律的腹式呼吸;而中国古代就有所谓的「吐纳法」,强调以调息、意守的方法,让呼吸达到缓、长、均、深,用意志力送气到肚脐下的「丹田」处。
腹式呼吸 好处多多
现代医学也有部分研究显示,学习呼吸放鬆训练,无论在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疼痛的缓解等,都有许多助益;而在临床上,精神科常会教导包括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惧旷症、忧鬱症及许多因压力引起的心身症患者,学习腹式呼吸来调节身心压力,进而达到缓和高血压、自律神经失调症、大肠激躁症、头痛等症状。
学者在1979年的著名国际胸腔科期刊(Chest期刊)中,有一位学者曾比较过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不同,发现胸式呼吸在身体处于休息或非剧烈运动状态时,胸式呼吸会较腹式呼吸费力,且肺部换气较不完全,胸式呼吸会阻碍较低部位肺叶的换气,而腹式呼吸在吸气时会造成胸腔负压,此种负压会协助静脉血流注入心脏,而减少心脏的工作量。
1975年也有另一位学者在心理生理学期刊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发表报告指出,在不愉快、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下,胸式呼吸会较明显,而在愉悦状态下,腹式呼吸则较显著。
而另一位学者也在1993和1994年的身心学期刊(Somatics)中发表,不同方式的呼吸对生理无论是在心血管和淋巴系统、自律神经系统、新陈代谢、肌肉系统、周边系统及疲倦感或警醒度,与压力反应或放鬆状态,以及健康状态上的整体功能上,腹式呼吸都优于胸式呼吸;而在心理层面上,腹式呼吸的自我效能也较胸式呼吸高;而在压力因应上,腹式呼吸时也较能积极掌控,进而镇定面对。
这篇论文指出,特别是在许多强调「自律神经失调」的压力身心症方面,胸式呼吸因为浅而短,因而容易换气过度而造成血液偏硷,此时交感神经长时间被活化而肌肉紧绷,至于腹式呼吸时呼吸深而长,二氧化碳提高,血液偏酸性可产生副交感神经的拮抗作用,舒缓交感神经过度活化时紧张的肌肉,让身体得到放鬆。
专注呼吸 暂脱思考牢笼
临床上,当身心症患者学会呼吸放鬆之后,体会到「自己可以控制呼吸运作」的满足感,心理获得安定的力量,往往可以更进一步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另一方面,当人专注于「控制自己的呼吸」时,可以停止不自觉在脑海中怪罪自己或增加自我压力的想法,可暂时跳脱思考的牢笼而得到解脱,进而得到身、心放鬆,且在发现自己可直接控制生理及心理的反应时,还可以提高自我情绪的控制力。
腹式呼吸应注意事项
腹式呼吸唯一的问题是,当副交感神经作用时,身体各部位及血管都会非常放鬆,比较容易著凉,因此在进行深呼吸训练时,最好不要直接对著风吹,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
此外,在尚未熟练前,进行呼吸放鬆训练时不宜选在会议前,以免开会前紧张的气氛影响呼吸放鬆训练,最好选择在没有匆促行程的时机,在安静无干扰的地方进行。每次可连续进行30个腹式呼吸,约15分钟的时间,或是感觉到身心得到放鬆为止。【本文来自】
当腹式呼吸操作非常熟练时,就可以把腹式呼吸融入生活,即使每次只做2或5分钟,无论是上台演讲前,或是要在公司会议中对老板进行报告,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轻鬆面对。
并非人人适用
腹式呼吸的自我训练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虽然许多研究显示,气喘、慢性肺阻塞性肺疾(COPD)等患者练习腹式呼吸,有助患者的呼吸功能,但是在某些研究中也曾发现,某些慢性肺阻塞性肺疾患者施行腹式呼吸时,反而会造成胸廓不协调的运动而影响呼吸;也有肺气肿的患者因而发生血氧浓度下降。另外,也有焦虑症患者因为无法适应身心放鬆时的反应,反而因为身体太放鬆而引发另一种焦虑。
所以如果本身患有特殊疾病,又想学习腹式呼吸的人,或是一般人觉得做了腹式呼吸还是无法放鬆,或是无法自行练习腹式呼吸,有这些情况都应该请求医师及临床心理师给予专业建议及协助。
适当应用 身心更健康
在临床上有许多患者经过呼吸放鬆训练后,身心得到舒解。像是有一位强迫症患者,随时随地都担心会被传染到病毒、细菌,甚至影响到正常社交生活,在学习呼吸放鬆训练后,由于专注力要放在呼吸控制上,可以减低被人传染疾病的过度忧虑,而能正常外出及社交生活。
也有一位患有社交焦虑症的公司主管,原本上台报告时都会过度紧张,影响到工作表现,学习呼吸放鬆训练并配合认知行为治疗,了解到报告时偶尔吃个螺丝,天也不会塌下来,愈来愈不会因为上台报告就紧张到心脏不适。也有恐慌症患者熟练呼吸放鬆之后,也能勇敢出门了。
至于一般健康人,如果本身比较容易紧张,或经常要面对压力状态,则不妨偶尔做做腹式呼吸,也许可以得到不错的舒缓情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