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症不等于是糖尿病 中医控制血糖分阶段

消渴症不等于是糖尿病 中医控制血糖分阶段

  一名53岁的周姓妇人,罹患糖尿病已2年,不愿服用西药控制,但最近食量增加,常失眠又烦躁,因而求助中医。经血糖检测发现空腹血糖值大于200,糖化血色素9.2,合併口渴、舌红瘦、苔薄白等症状,确诊为「胃热」体质;采取针灸和中药调理,血糖逐渐下降,两个月后饭前血糖恢复正常。

  以往中医常依「消渴症」模式来治疗现代的糖尿病,事实上,古代所描述的「消渴症」只占现代糖尿病的一部分,且病程都偏中后期。主因古代营养状况差,且没有仪器检测血糖值,患者往往罹病多年后,身体状况渐衰,併发糖尿病肾炎、蛋白尿等,出现身体逐渐消瘦、多尿、多喝等阴虚躁热的症状,才会被归类为「消渴症」。

  糖尿病分4阶段 消渴症偏中后期

  反观现代,大部份糖尿病患者体质偏胖,当还没有特别症状时,就透过仪器检测出血糖升高,所以出现的症状并非「消渴症」所能概括。陈建雄医师指出,目前中医对糖尿病的病程发展可分为「郁、热、虚、损」4大阶段:

  ●郁/血糖升高的早期,此为「中焦郁滞」,可适度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以利减轻消化道负担。此外,生活步调急促、工作压力等情形导致情志不调,此为肝郁气滞,治宜舒肝解郁。

  ●热/热是在郁期没有适度调整,进一步「郁而化热」发展而成,此时期表现为口渴、容易饥饿、便祕、情绪烦躁、失眠等,可依据不同状况选择适合的清热泻火药。

  ●虚/当热期持续会耗伤气阴,导致元气受损,身体由热转虚,形成虚实夹杂,治宜一边清热、一边补虚。当进入虚的阶段,可能已经出现明显的痰、浊、瘀阻滞血管等现象。

  ●损/虚进一步发展,导致经络脏腑的损伤,出现大小血管的併发症。此时可见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等证。

  适时搭配中药 稳定血糖

  而在经过辨证论治后,依照患者症状与体质对症下药,常用药物如:黄连、知母、石膏、芍药、乌梅、生地、葛根等,以协助稳定血糖。专家也呼吁,糖尿病患生活的调整很重要,透过均衡饮食、规律运动、维持理想体重,逐步将偏差的体质调整正常,才能达到控制血糖、预防併发症。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吃了变饥渴 破解女版威尔刚5大迷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