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并不是大家普遍感兴趣的问题,不过,确实应该引起大家关注。
目前,医院里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归纳起来,大概有下列这些:
1、X线检查包括:X线摄片及透视、计算机X射线检查(CR)、直接数字化X射线系统检查(DR);2、CT;3、医用超声波检查:黑白B超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4、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查;5、核医学检查。
要说影像科医生诊断究竟准确不准确,这可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设备、仪器的产地、品牌、档次或型号,决定了其性能、技术参数等。同一个人操作不同品牌及档次的设备检查同一个病人,得出的结果可能多少会有点差异,这是先进医学科技在设备上的优势所导致。
设备、仪器的维护和保养也很重要,能否始终保持在正常工作状态,同样会影响检查结果。
设备、仪器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像X线投照、CT检查操作等,大医院由放射技师完成,报告由放射科或CT诊断医生出具。投照和操作水平直接影响片子质量,阅片水平、判断能力等决定了报告的准确程度。超声检查由医生自己操作,然后出检查报告,操作熟练程度、判断能力直接影响着报告的质量。
还有重要的一点:病人处于病情的不同阶段,同一设备、仪器不同时间的检查结果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富有经验的资深临床医生,直接阅片的水平不亚于某些影像科医生,这源于对病情的全面掌握和对片子的深度解读。
长期在一家医院里工作,临床医生非常清楚本医院影像科室哪些人水平高一些,反映在检查报告更准确一些。对有异议的报告会找高水平的影像科医生再次阅片证实,因为,有些时候,影像学检查结果很可能就是某些疾病唯一可靠的诊断依据,临床医生不会轻易放弃这个“钢边”依据。
要知道,大医院各影像科室的权威医生包括主任都是经常在一线工作着,还会经常性甚至几乎每天都会抽时间进行集体阅片 ,分析、讲解近一两天发现的一些疑难、典型片子,让大家的投照、操作水平和阅片、判断能力得以不断提高,从而确保工作质量。
中、小医院设备、仪器可能赶不上大医院的档次,只要影像科投照、操作人员和医生经过系统学习和培训过,满足临床需要是没有问题的。
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辅助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医生需要根据病情结合各项辅助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是什么病,病情变化情况,治疗效果等。
希望我的介绍能够让你对影像学检查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我是热衷于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的康医生,谢谢大家关注!
不太准确!
因为影像学检查本来就是协助临床医生诊断的一种辅助检查,影像科的医生看到的只是病人的影像检查(X线、CT、彩超等),他们只分析眼前看到的影像资料,从而得出判断,这个病人可能是什么病,而不是确切的诊断。
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影像科医生他们看到的只是局部,不了解病人的整体情况是不能妄下诊断的。而且从法律上来讲,影像科医生的执业证明是技师而非医师,是没有诊断和处方权的,他们只对眼前的片子负责。
疾病的诊断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具体的诊断还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诉、临床表现、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抽血化验结果)、影像学等多方面来综合判断得出结果。
所以,影像科医生的诊断是不够准确的!临床医生才是最了解病人的,他们的诊断才是最准确的(有一定的误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