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前腾讯员工,我可以很靠谱的说一下。哪怕是BAT也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够成功的。
一家企业,不论他主业多厉害,产业链延伸到核心能力以外的领域就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以腾讯为例,腾讯在3Q大战之前 有几千个产品,全线开花,但是结果是四面树敌。反而是在3Q大战这之后,腾讯转型开放生态,以投资和孵化的方式扶持了 京东、美团、滴滴、快手等一系列的腾讯系企业,再加上前鹅厂员工创业的趣分期、富途证券等等,反而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气。
要知道腾讯之前有着上千个产品的时候,每年写进腾讯财报的产品也就10多个,增值业务、游戏、社交广告、支付等等。
万达以商业地产开发和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见长,但是企业并不一定能够很好的驾驭的了互联网行业快速多变的情况。
比较房地产行业的项目迭代周期是以年为单位,而互联网项目以周为单位迭代,BAT里一个项目4-8周不火,很快就会被砍掉.
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简称“万达网科”)要从目前的6000名员工裁至300名,即只保留职能部门,这意味着网科人员将从最高峰削减95%。
以裁员的方式对项目和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大放血的抢救。
但是很遗憾的是,目前在互联网领域我看到能实现“后发优势”的,好像只有腾讯一家。
我就两个词评价“树倒猢狲散”和“弃车保帅”。
树倒猢狲散,王健林是万达的灵魂人物,很容易理解如果王健林倒下,那么旗下业务也免不了走下坡路。
弃车保帅,对于现金流危机,那么一个是要变卖资产,回笼现金。另外就是对没有明显机会的烧钱业务,先砍掉,比如互联网,电商业务。迫不得已,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