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伙,我是越游人,我是定制类旅游行业的从业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欢迎大家指正。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大,“结构单一”其实能说的也很多啊。我只能从我认为的“结构单一”来分析,
我认为的结构单一就是只运营和操作某一类产品。有可能指的是一种产品:比如只做邮轮,或者只做机票。有的是只做某个地区,比如新马泰。
这类旅游产品,业内叫做“专线”——想起这个产品就会想到某个人或者公司。我来分析一下“专线”的问题。
“专线”的优势在于深耕于某一个领域,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专家甚至是意见领袖。在这个圈子中往往是老大般的存在。我认识的一个做日本的同行,脑子里有一个日本地图,当客人提到某个城市的时候他可以马上反应出当地景点、甚至做出当场设计简单的线路,是个专业高手。
但是这类公司和人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能接他们运营范围之内的项目和客户,对领域之外的把控能力几乎是0 。如果有人问到他们专业外的产品和细节,他们会束手无策眼睁睁的看着客户流失。
因此“专线”的旅游从业者和公司往往是我们“定制类”企业的供应商。因为对“定制类”的旅行社来说,来者都是客,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是能做到的目的地和客户的合法需求都要想办法满足。我们给客户做方案的时候往往会同时提供1种以上的产品,这时候就会需要“专线”的朋友们帮忙了。
针对那种只有预算或者出行时间,而目的地没定的客户来说,“定制类”和“专线”合作的机会还是很高的。
由于“专线”的产品是固定的,因此他们服务的客户群也是相对固定的。比如北海道,许多客人就是去滑雪、赏雪景、泡温泉的。这是“专线”们的服务基础和客户需求。
而如果不是他们的受众群体,偶然参加了他们的团队——比如被亲朋好友拉着一起、或者公司组织的活动不得不参加。反馈有可能不太好。比如去年皇家加勒比邮轮上罕见的发生了投诉,一个老年乘客嫌船上的娱乐表演太吵。还有人因为晕船也对邮轮项目非常的不感兴趣,因为别人在玩的时候他们只能躺在床上晕沉沉的睡觉。
一般有过不好体验的客户回来后会进行投诉并对项目进行贬低,而且如果碰到行业的某一个公司或者产品出问题,往往连带着整个行业受牵连。
那是拿邮轮举例子,这次疫情中其他公司处理的其实都挺好的,只有公主邮轮拖了后腿。一共18条邮轮4条被感染,直接造成全球的游客对邮轮的信心彻底丧失。邮轮在国内积累的美誉度也在疫情中被摧毁殆尽。因此疫情之后,邮轮行业的“专线”从业者面对的困境要远高于其他同行。
我是越游人,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讨论。
客户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