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热搜直击我的眼球:深圳的一个居民小区间,一个“网红臭豆腐摊”的老板,月收入维持在1万-2万元,一天的收入可以破千元。
不可否认,很多不起眼的工作,收入都是我们不可想象的。于是,在这条热搜的助推下,有人提出摆摊收入破万,地摊经济都能秒杀无数的深圳白领。事实果真如此吗?这能成为我们的就业新趋势吗?
我们要知道,臭豆腐摊老板一天出摊从早到晚,晚上回去还要准备第二天的食材,一天工作12小时是最起码的,而且出摊还得天天去,你要是隔三差五摸个鱼,是不会有回头客的。
可以算算看:一个月出摊30天,每天12小时,这就是360小时,月纯收入1万意味着时薪27,对应着8小时工作制的4900,且该数字不包含任何保险,也就是公司的实际用人成本4900元。
另外,站在摊位前直接面对客户的也许只有一个人,但不意味着这个商户只有一个工作人员。食材不会自动变成半成品出现在摊位旁等待最后加工,食材的采购、前期加工都需要人手。
如此算来,地摊经济能不能秒杀深圳白领,你心里没点数吗?
我们只看到摊主收入较高,但是没看到的是,他们也很艰难,一般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收入的增长问题;二是工作的法治保障问题。
首先是地摊经济没有增长预期。我记得上学时,在就业指导课上,老师说:校门口摊煎饼的大叔,月入6000,他去调研过。他问我们:你们毕业后想不想去摊煎饼?
当时没人举手,老师觉得我们就业视野太狭窄。我当时也很惭愧,为啥就不能放下大学生的身段,去校门口摊煎饼?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在最发达的城市,摆摊卖臭豆腐月薪过万,收入真的增长过吗?
其次地摊经济欠缺法律保障。这里不去讨论他们的工作环境、条件、时间等问题,毕竟很多人还不如他们,我就说一个问题:制度保障问题。
一个真正长远的工作,你会发现,它是受法律保护的,但是摆地摊,则不一定。就拿深圳来说,《关于进一步加强一流国际化城市环境建设的决定》(深发[2014]11号)规定:严格城市管理执法,严查乱摆摊、乱摆卖、乱张贴等影响市容秩序的违法行为。
也就是说,摆地摊可能是违法的,要被城管严查。严查后果,可能是你摆摊的家伙连成本都没收回,就被没收了。
因此,有些新闻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摆摊当个临时工作还行,要想长期干这个,还真是得考虑周全。
我希望类似的热搜能脱离靠制造反差来“羡煞旁人”博取眼球的阶段,而是进入真正引发对灵活就业群体权益的关注。
对于白领,劳动合同一签,相比灵活就业,多了一层保障。不说失业、医疗保险和社保,单位用缴存比例下限5%来缴公积金,也相当于多了每月500元,可以在失业时拿出来应急。至于个体工商户,那就真是手停口停,各类保险还需要自己购买。
打工人面临裁员潮,丢了饭碗固然难熬,但遇到吃相不太难看的企业,还有N 1;而个体工商户被时代的灰犀牛撞倒时,不仅没有这笔分手费,还需要以个人或家庭财产对经营所产生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有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11月,我国共吊销注销个体户、个转企等主体301万家。这背后又是多少个家庭债台高筑?
再说打工人每月一万,这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家庭月收入就是两万。而个体工商户每月一万,往往意味着全家上阵。据2019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一家个体工商户可带动2.37 个人就业。换句话说,就是2到3人共同付出心血,才能实现像臭豆腐摊老板的成绩,真要算人均收入,更明显了。
所以,我真的希望大家别光渲染灵活就业的好处、为了迎合白领读者进行媚俗化宣传,也需要指出个体工商户的艰难,引发相关配套优惠措施的讨论。
说个很小的侧面:当发生疫情封城时,上万个体工商户被断了生计时,能不能把试点的个人破产制度用起来,让不幸的老实人避免砸锅卖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能不能对因不可抗力而违约的合同、拖欠的店租出台司法解释、形成有利于个体工商户的指导案例?
总之,你要你认真看新闻就知道,人家是网红臭豆腐摊,每日18:00-26:00 ,工作仅仅8小时,日入破千,月入1万-2万,这说明每月工作日少于22天,如果30天就不止2万了。这说明什么?一个网红臭豆腐摊创造了8小时工作22天就能稳定1万-2万收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