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吴国东吴历史上还有哪些国家以吴作为国号为主,吴国还有国号吗

#头条创作挑战赛#

吴国,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相传始祖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姬姓,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约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的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

当然,吴王夫差吞并越国后,没有对越王勾践赶尽杀绝,导致后者卧薪尝胆,反而消灭了吴国。自此之后,吴国告别了春秋历史的大舞台。但是,吴国的影响力还是比较深远的,这尤其体现在“吴”这一国号的沿用。

一、东吴

魏黄初二年(221年)八月,孙权名义上依附曹魏,被册封为吴王。但是,在夷陵之战后,孙权就不再臣服于曹丕了。黄武八年(229年)四月丙申(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改年号为黄龙,九月,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为了和春秋吴国相区别,孙权建立的吴国,通常被称之为东吴或者孙吴。

公元263年,曹魏派遣大军进攻蜀汉。同年,蜀汉灭亡,这导致东吴的处境更加危急。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晋王朝。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东吴被西晋灭亡,标志着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二、杨吴

唐朝末年,杨吴的创立者杨行密起家于庐州(今安徽合肥),依附于淮南节度使高骈,后势力渐强,遂占领扬州,扩大地盘,于景福元年(892年)八月受封淮南节度使,而后和割据两浙的钱镠形成对峙。

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受封吴王。到天祐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时,杨氏吴国已经成为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不过,杨吴的大权后来被大臣徐温篡夺。顺义七年(927年)徐温死,养子徐知诰继任其权位,扶持杨隆演之弟杨溥为帝。大和七年(935年)徐知诰(李昪)受封齐王,至天祚三年(937年),杨溥被迫禅位于徐知诰,杨吴遂亡。

杨吴为五代前期南方最强大的国家,疆域囊括今江西全境、湖北东部、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此外还占有淮北一隅的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全据东南富庶之地。

三、吴国(张士诚)

张士诚原名九四,至正十三年(1353年),张士诚起兵反元,不久便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江北重镇。十四年正月(1354年)在高邮建国,号大周,自称诚王,以天祐为年号。张士诚乘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的机会,势力不断扩张,拥有北至徐州、南至绍兴的割据实力,拥兵数十万。

至正十八年(1358年),九月,张士诚自称吴王,以其弟张士信为丞相,用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三人为参军,不再归顺元朝。值得注意的是,次年,朱元璋也称“吴王”。因此,在元朝末年,一度存在两个割据一方的吴国。

朱元璋消灭陈友谅之后,于至正二十五年(1366年)开始对张士诚的势力进攻。至正二十六年(1367年)十二月,朱元璋包围张士诚所居的平江;九月平江城被攻破,张士诚被俘,后被押解至应天(今南京),自缢,被部将解救下来。在押往应天的船上,明史载其“至金陵,竟自缢死,年四十七。命具棺葬之。

四、西吴(明朝前身)

1351年5月,也即元朝末年,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响应,攻占濠州。不久,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1355年,刘福通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

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任小明王左副元帅。1356年,朱元璋率兵占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获得了一块立足的基地。1363年,通过鄱阳湖水战,陈友谅势力遭到巨大打击。次年,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1364年,陈友谅势力被完全消灭。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史称西吴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与位于平江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

1366年,小明王沉于江中溺死,朱元璋将明年改为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之后朱元璋又灭割据浙江沿海的方国珍。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

在明朝正式建立后,朱元璋加紧了一统天下的进程。同年,朱元璋派遣大军攻占大都,元顺帝北逃。之后朱元璋继续消灭位于四川的明玉珍势力和据守云南的元朝梁王。又深入漠北,进攻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除了吴国东吴历史上还有哪些国家以吴作为国号为主,吴国还有国号吗

请问三国鼎立的三个国家的国号、建立者、都城及时间。

魏国建立者曹丕,国号魏,定都洛阳,建立时间220年

蜀国建立者刘备,国号蜀,定都成都,建立时间221年

吴国建立者孙权,国号吴,定都建业,建立时间222年

注意:三国鼎立发生在赤壁之战之后,且魏国的建立者并不是曹操。

扩展资料

三国(220-280)是中国历史上汉晋时期,分为曹威、蜀汉和苏州三国。

在190年的时间里,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了,军阀满天飞,天下一片混乱。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打败,三国由此建立。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诸葛亮和蜀国姜维多次率领北伐曹卫,但都未能改变这种三方对抗的局面。曹魏末年的实权逐渐掌握在司马懿手中。

公元263年,曹卫的司马昭攻占蜀国,导致蜀汉灭亡。

公元265年,魏国丞相司马炎废黜了魏国的元帝,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名晋,史称西晋。三国时期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金朝。280年,晋国征服了东吴,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三国时期。

除了吴国东吴历史上还有哪些国家以吴作为国号为主,吴国还有国号吗

古代国家都以什么命名国号

最佳答案国号由来约有七种形式。
一、以发迹地名定国号。如夏朝,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此称其政权为“夏”。“夏”地名,在今河南阳翟一带。[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商朝,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周朝,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秦朝,秦祖先封邑于秦(今天水陇西一带),随后以此为国号。嬴政统一六国后,仍以旧号命国。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就称“蜀”。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理位置在东,也称“东吴”。北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陈桥兵变”后,因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后梁,其都开封古为梁地,因命国号。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二、根据发迹地的某种特产定国号。如辽朝,“辽”的契丹语意为镔铁(精炼的铁),因耶律阿保机的发迹地产镔铁,即用为国号。金朝也是这样,《金史·太祖纪》中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于是国号大金。
三、以建立者的姓氏为国号。如陈朝,建立者为陈霸先,以其姓为国号。
四、以所封爵名定国号。这种国号来自创始人的爵名,而这一爵名又往往和某一地名相一致。如西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史称西汉。曹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因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晋朝,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称“晋”。隋朝,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唐朝,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五、按音韵通假、同音相代为国号。如清朝,清朝的前身是女真族建立的后金。1626年皇太极即皇帝位,有入主中原之意。因金、汉是世仇,怕引起汉人的反对,1636年,便改国号为清,清、金音近相通。
六、以某种在社会上流行的口号来定国号。如明朝,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七、根据谶语或文义来定国号。如南齐的国号来自谶语“金刀利刃齐刈之”。元朝的国号则来源于文义,取《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之义,“元”有大、首等意思,故将蒙古改称为元。
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
1/ 夏:
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2/商:
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
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5/汉: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魏:
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7/蜀:
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8/吴:
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9/晋:
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10/隋: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11/唐: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12/辽:
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13/宋: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14/西夏:
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15/金:
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16/元:
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17/明:
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18/清:
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 “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 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同时这也是有说法的:《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因此我们通常用某个时期的国号名作为朝代名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为什么总感到迷茫,当一个人迷茫时如何走出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