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孩子们之所以喜欢六一儿童节,不仅仅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节日,更因为在节日当天,他们可能收到礼物和祝福,可以暂时放下学业,自由快乐地玩耍。
一、向快乐出发
去哪儿玩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幸福、快乐。怎样才会快乐呢?
记得范伟演过一段小品:什么是幸福?天气寒冷,你穿了一件棉大衣,你就是幸福的;肚子饿了,你吃着香喷喷的肉包子,你就是幸福的;想上厕所,只剩一个坑,你蹲下了,你就是幸福的……
幸福快乐并没有统一严格的标准,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就会如影随形。
相对于成人,孩子的需要简单而单纯,比如充满好奇心,渴望自由,喜欢有趣而美好的事物。所以,植物园里的奇花异草,动物园里形色各异的动物,游乐场里各种各样游乐设施,电影院里妙趣横生的卡通电影,充满奇思妙想的手工创作,都会对孩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二、教育形式高于教育内容
牛奶之所以倍受推崇,并非因为牛奶本身的营养价值,而是相较于其它食物,牛奶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我带她去植物园玩。小家伙对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兴奋地收集了好多“长得漂亮”的树叶,准备带回家做成标本。
我问女儿,你认识这些漂亮树叶吗?
女儿边捡树叶边回答,不认识呀,你认识吗?
我指着女儿手里的树叶笑着说,大部分我都认识,这是杨树,这是桦树,这是樟树,这是海棠树,这是合欢树……
哇,爸爸,你怎么认识它们的?
我从书里读到的,不过还有一些我也不认识。
那怎么办。
继续读书。
读什么书可以认识它们?
……
后来,我们买了一本图画版的植物百科全书,那些“漂亮的树叶”现在仍然安静地躺在书页里,而书中的知识已经储存在了女儿的脑海。
与其追求有意义的教育,不如在满足孩子心理需要使其快乐的同时,引发孩子的思考并付诸实际的探索。很多时候,父母只需要扮演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其实平常也可以出去玩。人又不太多。去远了太累,过节人又多。领孩子看场电影,买点好吃的就行了。其实现在家长都经常领孩子出去玩啊,没有必要去非要赶这个热闹还那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