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日大雨,连续几日繁忙,让最近的时间飞闪,算算来古城快满一年。
前日很想给一宝去个电话,中午打了电话没人接,下午又打了电话接通了却没有回音。宝妈说她把手机的表腕弄丢了,是那种无助的语调。真的对这孩子失望透顶,一点也不叫自己省心。
然后又说,最近学习成绩每况愈下,都不知道如何来辅导她了。想想还是放弃她比较好,她也安心,自己也没这些焦虑。我知道这是当母亲说的气话,对于听者来说却是一根根针刺。
我能做些什么呢?似乎只能打电话了解情况,电话打通了,我也没有问她学习的情况——本来,她就不主动打电话给我。问她最近猫咪的情况,看书的情况,学校有什么活动。当然,话题还是会婉转到学习上来。我觉得直接问她学习情况等于没说。
只是,一个现实的情况是,我确实希望给她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我就给她说,希望给她创造条件到新的城市,新的学校上学。当然,上学的事情她从来不关心,也从来不会激起她的兴趣。甚至,我也不知道她会对什么感兴趣,大概是那些不动脑筋,只有快乐的事情。
难道,她的童年过得过于凄惨和痛苦吗?我们也没有那么坏。
所以整个谈话,都是我自导自演,她只是偶尔的配合,尽管并没有挂掉电话,或许她的心思就没有在话题上。可是,我也没有更好的聊天方式和谈话内容。或许,这些所谓的美好的东西都是我按照自己的设想给她创造的。
那么,她到底对什么感兴趣呢,她想做什么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事情呢,估计她也想不出来,也懒得想。宝妈说,她是那样的懒,做题的时候稍微动一下脑筋的事她都不会想,不知道她想干什么。
又或者,我们确实对他过于娇惯。因为,每次宝妈会举出很多个并没有这样精致家庭的孩子,甚至她们的童年是真正的悲惨和无奈,然而在那些物质匮乏和精神丰富的环境里,孩子依然可以茁壮的成长。甚至,在精神上她们显示出独特的健壮,在生活上他们习惯了自律的成熟。
是我们想法太多,给予的太多,还是孩子真的一无是处?
课本上有一个小故事:种树人一反常态的隔上三五个周才给小树浇一次水,有人就担心这不是会把小树渴死吗?种树人说,真实的世界就是有干旱和雨涝的季节,如果一直给他充足的规律的水分,他会对自然产生依赖。这样的小树存活几率很小。
种树人的策略只是我们对待植物的一种假设,况且种的什么树,在哪里种树都是影响小树成长的因素。人类智慧之所以优于其他哺乳动物,这与人类出生后有一个漫长的精心哺育期不无关系。所以,我们到底想要给孩子什么,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她在哪一方面会有所成就成了我们思索一生的问题。
但是,从小让孩子懂得普世的生存哲学我认为是必须的。
想要得到,你就必须付出。
好像很多精致家庭的孩子会比较欠缺这点意识,可能家长本身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付出是如此廉价。只是一味的付出,只要是自己觉得好的东西都会塞给孩子,一方面会让我们的爱泛滥,另一方也养成孩子惯性的索取。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
要有感恩的心。
由过分的给予导致的第二个问题是孩子不知道感恩,似乎她认为在他生命中存在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我在家里是弱势,我就应该获得一切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不给,还可以想尽一切办法来要挟父母。
要学会与人交易。
人类世界存在的基础就是稀缺。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生物都是一种稀缺资源,所以我们生存都是有成本的。为了生存就需要和别人交换。每个人需要提供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别人的需求,从而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
学会为目标而勤奋。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随波逐流的浮沉一样飘摇。从小就应该学会有目标的做事,完成目标要和自己的计划做比对。成功了我要为自己感到光荣,失败了要总结经验。自己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下一次应该如何可以做的更好。
要学会明辨是非。
和没有目标一样,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是更可怕的。当我们面临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知道是对是错,当我们结交一个朋友的时候,不知道是好是坏。比如诚信,担当,智慧是一个的好品质。但是另一个人说话更好听,总是给人带来欢乐,但是此人话说的很漂亮,就是从来不兑现。你更信任哪一个人呢?
这个世界总是由一些表面的东西和内在的东西构成,比如语言,外表,声音这是外在的东西,而行动,结果,成绩这是内在的东西。你是应该追求外在的东西,还是内在的,或者,你应该在外表和内在的东西之间按照多少比例来付出自己的精力?
事实上,这个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绝大多数人最后看的还是内在的物质。
当然,普世的价值观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健康,自尊,自由,诚信等等。我也希望大家都说出自己认为有用的普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