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俯瞰环球」的新世纪。作为1个新生代,更应该有「环球视野」,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中西合璧」的窠臼里。
远古的思想比较零碎,谈不上系统哲学;近古的思想还热乎着,还没有凝固,也不能算系统哲学;只有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反而系统整理、堪称哲学。
①中央宗教哲学:
《犹太族塔纳赫/旧约圣经》是地球上第1部影响深远的宗教书籍,衍生了基督教《新约圣经》、回教《可兰经》。宗教经书,虽然不是系统哲学,但是态度相当认真,所以,不同的信徒,可以分别把自己宗教的圣典,当作哲学书籍来读。
②西方欧洲哲学:
古希腊总结了科学,亚里士多德是集大成者。中东中世纪学者伊本-赖世德,注解亚里士多德,把科学跟可兰经并列作为双重真理。欧洲中世纪学者托马斯-阿奎那,受到赖世德的启发,把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跟基督教义,强行调和起来,形成经院派哲学。
不过,由于赖世德和阿奎那,都是强行调和,并未融会贯通,所以,建议还是阅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来了解古希腊的科学思路。比他俩的浅度调和,要清爽些。
③南方印度哲学:
3500年前,发明马拉战车的雅利安族R血统,入主印度,带来了《吠陀》种姓文化,也就是婆罗门教。LH血统的达罗毗荼土著的头陀文化,照旧存在。2500年前,佛陀就是头陀文化结出来的硕果。1500年前,流行千年的佛教,由于篡改流变,已经面目全非,难以令人取信。
所以,商羯罗横空出世,吸收佛教精华,重新注解《吠陀》,把略显陈腐的婆罗门教,重塑成新印度教,焕然一新,至今主导着印度的哲学界。《示教千则》值得一读^_^
④东方东亚哲学:
3000年前,周朝颠覆商朝。周公姬旦检视商朝图书馆,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只是由于忙碌,没有时间整理。后来,图书馆管理员老聃,发表了《道德经》。通读中央图书馆的孔夫子,则述而不作,整理出五经:易经、尚书、仪礼、诗经、春秋。奠定了东亚文化的基调。
到朱熹时代,佛教已经渗透到中国1000年,以宏伟的篇幅,几乎跟儒家道家,分庭抗礼,不得不调和。朱熹吸收佛教禅理、道家思辨,以易经为框架,以儒家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血肉,系统化整理,把儒学改造成焕然一新的理学。朱熹说:四书是六经的阶梯、《近思录》是四书的阶梯。
首先哲学史肯定要读,《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
读了之后你就根据哲学史上提到的哲学家及哲学书籍有选择性的逐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