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展示了现存的六大文明和两个候选文明,有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还有可能存在非洲文明和拉美文明。并认为未来世界主要是文明之间的冲突,而中华(儒家)文明则是最有可能与西方文明相抗衡的文明。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存在的,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也存在冲突。
文明学家汤因比的观点则认为"未来属于中国",对中华文明极其赞赏。可以说,外国人正在感受中华文明的强大力量,而这一强大力量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有人曾对中华文明做过精辟的总结:示以弱而不弱,示以柔而存刚,示以小以养其大。
但看了很多的回答,许多人把儒家文化当成历史的罪人,或是当成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在工业社会、商业社会、市民社会中已经不适用而否定,应当放到博物馆,从而情绪化地抵制和反对。
人,不能摔过一跤就否定步子的正确性,不能遭过百年屈辱就否定传统文化的正确性。恨铁不成钢,想立马成为世界强国的愿望是值得肯定的,但一切都需要时间,急不得的。
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一个是向内的自我道德要求和修养的柔性文化,讲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个是向外的、真理的、征服自然的刚性文化。两个不同方向维度的文化,必然存在冲突,是以柔克刚或以刚克柔的冲突。
但儒家文化在"私德"方面有深厚的资源,西方文化在"公德"方面有优良的传统。这又是两者可以相互交融的方面,既有私德,又有公德,岂不完美?现在不正是朝向这一方向在走吗?既冲突又融合,本就是当今的世界大势所趋,不可一味地贬低传统文化,妄自菲薄,过分抬高西方文化。
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围城心理":“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其实,对身在其中的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一山总望着一山高。
谢谢邀请!
祝您愉快!
儒家文化是中国所有文化里最腐朽的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儒家的礼乐制度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制定的等级和秩序,礼就是等级,乐就是秩序,是治人的。
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从而得到了汉武帝的推崇沿袭至今。
中华文化璨若星河,应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能由一种思想长期统治,所以应该倡导儒家思想和当代思想相互融合,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