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为何愈陈愈香?
我来说一下我个人的浅见。
刚上学那会,对知识的渴望。手捧起课本,闻见的是浓重的油墨味。有些淡淡的失望。听老辈讲:书香门第,书香门第的,可这书不香啊,还难闻!
至到上初一时,语文老师实在是看不下去我那狗爬抓的字,扔给我一本正楷字贴,叫我练字去。我练来练去,反而连原来的字写都不如。气的他喊了四个写字最差的,晚上放学后到他宿舍里练字。那一晚,我在他毛笔一笔一画的字中,闻到了浓浓的墨香。那香味太吸引我了,于是求他教我写毛笔字。教了我两天后,他扔给我一些废报纸,半瓶墨汁,一支毛笔让我找个没人的地方练去。
我突然明白,书香应该来自于墨香。
最早的文字出现在石头上,龟壳上。书写是用石尖刻画的。没有香味。
后来刻在竹片上,打开有竹子的清香。
最后来用碳制墨,慢慢的精加工,使墨汁浓味香,写在草纸上,赏心悦目,香气缭绕。
使文人书写提神,看书人心旷神怡!
墨汁留在纸上,香味经久不散,愈陈愈香。
在过去,这种墨香,有身份等级的人才能常闻见。只有家境好的才能买的起。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求学,是多少寒门子第的奢望。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让多少人去崇拜读书人;让无数人敬奉教书人。使书的名气在人人心中烙下深深的印痕。也使的不识字的人酸溜溜的说:你不就仗着自己多喝了几瓶墨水么。
书香,飘过那久远的年代。书香,弥漫在古老的书房。书香,深深印在了长袖上。书香,落上了厚厚的尘埃。书香,又飞到了你的案桌上。
劝学诗 赵恒 宋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