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没有这样的东西。所谓不可缺少,意味着失去它的后果是不可承受的。果真如此,怎么会没用?这显然是矛盾的。
但是,从一个心理和情感咨询师的角度来看,还真有这种东西,那就是感情。如何理解它的有用和没用呢?
你说它没用吧,但许多人就靠着感情才能获得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比如一个独自带孩的妇女,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独自把孩子养大。她的勇气从哪来呢?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孩子的爸爸一定会回来,成为我们母子坚强的依靠。那时,我们就会过上幸福生活了”。其实,许多人都知道男人已经死了,或者根本就不会回来了。这一点,甚至连她自己也难说不知道,但她就是坚信男人会回来。假如真的相信男人回不来了,她十有八九当场就崩溃了。
再比如,新中国成立之初,情况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有人说当时的中国和战后的德国、日本类似,但后者为什么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呢?他们不知道或者刻意隐瞒的,是德国和日本在此之前有几十年的工业化经历,所以并不缺乏建设国家的人才。只要实现和平,又有外来的投资,实现复兴并不难。中国则不同,由于长期的积贫积弱和遭受侵略,绝大多数国民是文盲,给他机器都不会用,更别说规划、设计的人才了。所以,急需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为国效力。问题是许多这样的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在国外过着优越的生活,人家为什么要回来呢?毛主席在席间问同桌的钱学森这个问题,后者的回答是“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这,就是感情的作用。
话说回来,你说感情有用吧,它在关键时刻又总掉链子。所谓“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平时在一起吃吃喝喝可以、一起出去打架泡妞可能也行。真到落难的时候开口借钱、求人试试,就知道友情的含金量究竟多高了。
还有父母辛辛苦苦养大子女,指望养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在子女的心中是一个多么沉重的包袱。有儿女满堂的八旬老太,被几个子女推来推去、冬夜冻死在门外的;还有儿子为了骗保,狠心杀死母亲的。至于兄弟姐妹为了争夺父母财产而反目成仇的,更是屡见不鲜。
当然,作为心理和情感咨询师,见得最多的是痴男怨妇,其中还以怨妇为主。因为男人通常是自认倒霉、不愿吐槽,认为“何必再丢人现眼?”怨妇是怎么产生的呢?根源就是迷信爱情的作用,希望男人认领生孩子是为了他的天大人情——因为爱情,我才给你生孩子。然后希望爱情的力量让男人的一切选择以对她有利为原则,以为她实现后半生的幸福为目标并作为回报。然后,就是“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期待越高,伤害越深”,最终成为怨妇。
所以,感情这种东西跟道德一样,你可以用来要求自己,却不能去约束别人,很多人视之为“道德绑架”。作为成年人,我们更多要学会靠自己、自己发光去照亮自己,再用余光去照亮正确的人,而不是靠感情的力量要求别人借光。唯有如此,才能活得坦然而不纠结。
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