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县的情况来说,能够获得省级的荣誉,不管是脱贫攻坚的先进个人,还是其他方面的荣誉,含金量都非常的高,最终提拔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举个例子吧。
在还没有全国铺开脱贫攻坚之前,我们县里也是安排每个单位的一个人到村里结对帮扶的。我们县有一个女干部,是一个局的股长。
她当了结对帮扶干部之后,利用微博(那时候还没有开始流行微信)天天帮村里发,什么都发,生活的,景色的,吃的,穿的。想起什么发什么,拍到什么发什么。
有一次,她把那个村里种植的无公害水稻发到微博上。谁知呢,也不知道怎么的就火了,很多人留言要购买那个村种植的大米,她也就试着帮村民通过微博卖无公害大米,当然价格是比市场高一倍以上的。
村民种出来的大米很快就卖完了。后来,她的事经过市、省两级记者的加工,成了帮扶干部的好典型,人送外号“微博卖米女”。然后,她就得了一个全省助农脱贫的优秀先进个人,领奖的时候还安排了发言。
好家伙,县里也重视啊,后来,不到三年时间,就把她从股长提拔到副局长,然后提拔到一个小局当了局长。
总之,辛酸职场认为:
1、有荣誉,肯定是好事。所有在体制内的人,都应该努力争取得到荣誉,当然级别越高的越好。
2、高级别的荣誉,县里每年是要求各单位上报的,其实到了省一级的荣誉,组织部门一定是知道的,因此价值非常的大,含金量非常的高。
3、得了高荣誉,就应该珍惜荣誉,在工作上再接再励,组织也会看得到的,提拔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要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文件,明确什么样的奖励享受什么样的政策,提高从事减贫事业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更有利减贫事业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