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Netflix竟然进军游戏产业了。
Oh My God!谁还记得,它最初只是个租碟的??
没错,就是近年来出品好片不断的,那个视频网站。
但肉眼可见,今年才是Netflix大腾飞的一年。
9月份,《鱿鱼游戏》横空而出,一举成为全球大爆款,助Netflix彻底坐稳霸主地位。
更让人惊讶的是,火爆如《鱿鱼游戏》竟然还挤不进当月人气榜前三。
纵观前四部电视剧,《纸钞屋》、《路西法》、《性爱自修室》及《致命点击》,均是Netflix的自制剧。
由此可见,Netflix的“硬实力”到底有多强!
从“租碟小贩”到“新一代流媒体霸主”,任谁看了都会不由感慨: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为了学习这股“梦想成真”的神秘力量,我认真研究Netflix创始人哈斯廷斯。
可万万没想到,一路推动Netflix快速发展的原动力,竟然是“抠门”!?
别具一格的富家子弟,特别务实
一提到“抠门“,大家可能下意识关联到“穷”。
但事实上,抠门和穷并没有必然联系。
有些人不愁吃不愁穿,甚至含着金汤匙出身,但就是天生勤俭节约。
哈斯廷斯就是这样别具一格的富家子弟。
哈斯廷斯家境殷实,爸爸是尼克松政府的律师顾问,妈妈是名门淑女。
从小,“不差钱”的双亲没少给儿子,提供最好的体验:
中学读的是,一年收费5万美元(约人民币31.8万)的贵族学校。
大学读的是,学费每年6万美元(约人民币38.2万),比哈佛还贵的鲍登学院。
“含金量”如此高的他,一点富家子弟的气质都没有,反而特别务实,特别耐操。
想磨练下挣钱能力,某聪携5亿入市场小试牛刀,哈斯廷斯却上门推销吸尘器;
想增长下个人见识,别的公子哥出入高端会所,哈斯廷斯却跑去海军陆战队训练;
毕业了,一般有钱人家的孩子不是继承家业,就是去各大知名公司,但哈斯廷斯扭头就去南非,当了两年志愿者。
他甚至还干过,揣着10块钱,一路“白嫖”,横穿非洲的壮举。
支教结束后,哈斯廷斯就收心继续学业。
申请麻省理工遭拒,他丝毫不气馁,更没有“非你莫属”的情结,转身就上了斯坦福。
等拿到计算机硕士学位时,哈斯廷斯已经年近30岁。
一头扎进工作里,战战兢兢干了3年,就自己当老板,创立了Pure Software。
一般人开公司,都是奔着“做大做强”去的。
光从Pure Software的发展路径来看,倒也符合这个想法。
但谁也没想到,辛苦经营5年,公司正蒸蒸日上,他却突然把公司卖了。
虽然卖价很好看,足足6亿美元,创下当年硅谷收购的最高记录。
但一个“钱途无限”的宝藏,显然自己持有比卖断更香啊!
你可能以为,没准哈斯廷斯有更高的志向,或者其他新想法?
然而并没有,他只是过起了特别朴实无华的“退休生活”:
宅家、吃饭、睡觉、看电影,不断循环ing……
大部分人实现财务自由后,不是想买买买,就是到处飞吧?
但哈斯廷斯的画风就是如此清奇,着实令人佩服。
不满罚款40美元,“赌气”成立Netflix
那问题来了:如此咸鱼的哈斯廷斯,怎么又创立了Netflix呢?
这就不得不说起,他宅家看片时发生的“小插曲”。
提前退休后,看片成了哈斯廷斯最大的休闲娱乐。
他每次都是借好几盘录像带,看完后再逐一归还。
可能是借得太多,导致他还错了一盘录像带,《阿波罗13号》。
6个星期后,Blockbuster租碟公司收走40美元的超时罚款。
正是这40美元,让哈斯廷斯耿耿于怀,越想越气,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也开了个租碟公司——Netflix。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免费看片,而且永远不用再担心被罚款!
在哈斯廷斯看来,赚罚款不是正经路子,用户明明已经为商品付费,且多数情况下,都不是故意逾期。
赚别人这种迷糊钱,跟趁你病要你命差不多,就两字缺德。
为此,哈斯廷斯创新出一套新玩法:
不收罚款,不限制借阅时间。
每月只需缴纳8.99美元,就可以无限制看电影。
只有一个前提条件,还完旧地再借新的。
除了模式创新外,Netflix还为用户提供最新的商品体验——DVD。
1997年,DVD虽然已经出现,但在市场上还是以租赁录像带为主。
哈斯廷斯敏锐地察觉到,新事物背后的商机。
1998年,创立Netflix时,当即决定将其作为主打产品,甚至一口气买下上百部影片的DVD授权。
DVD在邮寄上,比录像带方便,在画质上,也比录像带好。
新模式 新产品,你以为哈斯廷斯就此一炮打响?
那是小说才会发生的情节,但我负责任地告诉你:接下去的剧情也很好笑!
前面提到,哈斯廷斯手握6亿美元,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创业第二年,就融资1亿美元。
结果年底,Netflix就亏损3000万美元,隔年更可怕直接6000万美元。
眼看1亿美元就要被嚯嚯完了,哈斯廷斯也感到情况不太妙,又辛苦坚持一年,结果碰上911事件,整个美国市场都很低靡。
退堂鼓正式敲响,可万万没想到,“老冤家”又给了他一剂“强心剂”:
哈斯廷斯想把公司卖给业界龙头Blockbuster,但对方根本看不上他。
二次受挫,哈斯廷斯顿悟:输什么,都不能输面子!
于是,他破釜沉舟裁掉40%的员工,勒紧裤腰带准备与Blockbuster杠到底。
但想改变困局,光靠旧有的东西可不行。
恰逢互联网信息技术腾飞,哈斯廷斯又开启新尝试:在线播放业务。
这一次,他终于押对宝了!
经过两年苦逼奋斗,2003年Netflix总用户量突破百万大关,并成功上市。
哈斯廷斯花5年时间,将Netflix从小做到大,又花5年时间,成功耗死老冤家。
逾期罚款虽是个赚钱的业务,但存在资金回笼慢的问题。
如果用户大规模拖欠罚款,就会造成公司资金链断裂。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生态不健康的Blockbuster,就此气数尽断。
2009年,曾经的市场老大Blockbuster,正式宣告破产。
从此,Netflix在美国市场一家独大。
为了省版权费,走上自制影视剧之路
干翻Blockbuster后,哈斯廷斯没有就此身心舒畅。
庞大的影片版权费,成了他新的“心头大患”。
仅在2011年,Netflix就向影视公司Starz,支付高达3亿美元的版权费,。
他可是1亿美元都要用别人的人,自掏腰包3亿美元,该是多么痛的领悟?
为了放过自己,哈斯廷斯决定重走老路:自己搞!
吸取第一次的经验教训,这一次他没有拍脑袋决定。
而是通过统计在线播放的大数据,选取了用户最喜欢的导演大卫·芬奇,及最喜欢的演员凯文·史派西,当主要卖点。
然后,就重资1亿美元,砸出了一部《纸牌屋》。
结果不言而喻,《纸牌屋》火遍大江南北,初战告捷。
藏到甜头后,哈斯廷斯彻底撒欢,在原创的路上越走越远。
事后,当记者问哈斯廷斯:
“为什么敢在只确定一个导演和演员的情况下,就狂砸1亿美元,还一下子拍两季?”
一向画风奇特的哈斯廷斯,耿直回答:
“我也不知道,我也吓尿了。”
事实上,哈斯廷斯怕是真的怕,但敢也是真的敢。
众所周知,广告费是大多数视频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哈斯廷斯却坚决反对,在Netflix上插入广告。
除此之外,不同于国内会员一人一号制,Netflix账号支持5个用户,10台设备同时在线,甚至每个用户都可以设置独立密码。
而且,Netflix从不藏着掖着,总是一口气放很多集。
第一部自制剧《纸牌屋》,就一次性上线了13集。
两相对比下,不得不佩服Netflix对用户的友好度!
化执拗为动力,让上进事半功倍
发现没有,哈斯廷斯虽然“抠门”,但抠得很有格调?
具体表现在:
对为自己赚钱的人无限“壕”,对浪费自己钱的人特别无情。
用户是他的“衣食父母”,自然是重点照顾对象。
而员工是他事业上的重要伙伴,当然也不会被亏待。
Netflix的公司文化不拘一格,但核心却极其简单粗暴——钱!
一切工作导向是钱,一切工作福利也是钱。
每个员工都是重金聘用进来的,以碾压市场行情的绝对优势。
哈斯廷斯对此十分自信,甚至经常鼓励员工:
“没事多去其他企业面试,谁给的钱多就跟谁!”
在Netflix工作,还拥有难以想象的自由:
“员工有权决定自己的休假时间、工作时长、工作决策,及如何使用公司的钱。”
也就是说,只要不影响赚钱,你想怎么放飞自我请随意,还很鼓励。
在哈斯廷斯看来,任何规章制度都可能束缚创造力,所以996是不被允许的。
不论尊卑,不讲人情,不认苦劳,有能者如鱼得水,且只会越来越强,否则只能走人。
正是哈斯廷斯执着于让每一分钱都发挥最大效益(也可以理解为抠门到极致),才促使他创下如此伟业。
所以说,抠门并不是缺点,它只是一种特质。
如何善用个人特质,将特质转化为上进动力,值得我们深思。
实际上,很多被认为是缺点的特质,皆能化用成激发自我上进的动力。
比如贪吃,可以让人变成美食家或名厨;
比如子特怕麻烦,那为了避免麻烦,就得事事尽心;
至于懒惰,那可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科技腾飞的原动力。
愿我们珍惜每一种特质,努力成为自己的“点金人”。
- END -
本文作者:郑鼎鼎
责任编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