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客卿是怎么回事(战国的客卿相当于什么)

战国客卿是怎么回事(战国的客卿相当于什么)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胸怀大志,腹有良谋,但因为种种原因在自己的母国无法施展才华。于是他们来到其他国家做官,借助他国君主之手,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可是就算他们再如何效忠他国,始终被别人当做是客人,无法真正完全融入到新的国家。这群人就是战国时特殊的一群政治家——客卿。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其实是崛起得比较晚的一个国家。秦国能最终统一天下,主要是连续数代君主重视人才,实行改革,利用六国的矛盾不断扩张的结果,是秦国国君“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杰出人才为秦国的崛起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和才华。这些帮助秦国实现王图霸业的人才中,很多并不是秦国人。如商鞅、张仪、范睢是魏国人,吕不韦是韩国人,李斯是楚国人,他们虽然在秦国当官,但仍摆脱不了“客”的身份。所以当秦王想逐客时,首当其冲的就是这批来自异国的客卿们。

战国客卿是怎么回事(战国的客卿相当于什么)

李斯谏逐客

历史上发生过一次著名的驱逐客卿的事件。当韩国派郑国来协助秦国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的"疲秦计划"被发觉后,秦王嬴政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来自楚国的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于是李斯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用秦国“皆以客致强”的历史告诉赢政,如果想实现大一统的远大目标,就不能驱逐这些来自异国的人才。虽然最后赢政采纳了李斯的忠言,但也可以看出,客卿在效力的国家,地位是很微妙的,在君主的心目中,他们与本国的大臣们还是有着区别的。

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客卿制度最为完善。这是因为当时“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而相比其他六国,秦国地处蛮荒之地,向来文化不是很发达,本土人才比较少,而秦国又有吞并天下的大志,所以对人才最为渴求。

秦国是最早实施客卿制度的国家。早在战国中期的秦惠王五年时,就“使诸侯请使客卿张仪”,而张仪也成为战国第一位有资料可以查询到的客卿。

战国客卿是怎么回事(战国的客卿相当于什么)

伟大的客卿商鞅

“客卿”从广义上来说,任何一个离开自己祖国,为他国效力的知识分子都可以称为“客卿”;而从狭义上来说,这是一种特定的爵位。并不是所有为他国效力的人都可以担任高官,事实上在战国时期,为他国效力的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担任的不过是中低级官吏,而在历史上,是不把他们称为“客卿”的。客卿如果不授予其他官职,则只是一个高级荣誉称号,平日里他们享受“卿”的待遇,并不分管实质性工作;而一旦有事,可以授予他们一定的临时官衔,赋予他们带兵、出使、决断国事的种种权力,执行任务。也有不少客卿是在执行这些重大任务时,表现出色,随后被授予实际官职的,从此时起,他们就可以被视为正式官员,参与所在国的日常管理工作。

也就是说,客卿是专门为他国来投者设定的一个特殊爵位,是为了体现国君对外国优秀人才的重视而设的一个尊爵。但是在战国时期,特别是客卿制度特别完善的秦国,如果没有军功,是不能授予正式爵位的。这些客卿和其他人一样,只有通过了重重考核,立下了功劳,才能去掉那个“客”字,晋升为正式的“卿”,甚至出将入相。

秦国的客卿制度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从第一阶段的“客”到可以参予国家大事的“客卿”,再到立功后可以授予的“将相”,它拥有一套完整的升迁和考核系统。

任何一位离开祖国,为他国效力的人才都有着借助他国君主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理想。但是客观上来说,这批人水平参差不齐,并不是每一个投奔他国的知识分子都能够胜任国家重要职务,所以秦国在给这批人预留升迁的渠道的同时,也会将他们的能力和功绩与实际成果相挂钩。有成果、有功劳就可以升迁,在升迁和提拔时只看效果,所以说秦国的客卿制是一种灵活而又符合实际的制度。

战国客卿是怎么回事(战国的客卿相当于什么)

离开祖国的客卿

而战国的其他六国在客卿制度上就不如秦国完善,带着很大的随意性和临时性。在山东六国看来,客卿是不可以长期信任的,只是用来解决一时之需的救火队员而已。虽然在一起重要历史时刻,山东六国也给予来自其他国家的人才极高的地位,但是这往往是临时的。我们经常在史书中看到某人佩六国相印或者五国相印,而一个人是不可能长期一个人担任几个国家的宰相的。

同时在客卿的能力甄别上,山东六国的随意性也极大。许多辩士往往仅凭着与国君的一席话而得到重用,而并不以他们建言的实际效果来考察他们的建议正确与否,更不是把军功与这些人的地位相挂钩,往往仅凭来者的名气和君主的喜好,随意性极大。这也就是山东六国无法留住真正人才的一个主要原因。很多能言善辩之士可以利用花言巧语获得很高的地位,而真正有本事的实干家,往往没有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所以这些实干家更愿意去秦国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秦的客卿制度更合理、更科学也更完善。

春秋战国是一个思想极为开放的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史上的“百家争鸣”造成了当时自由的社会风尚。当时社会上几乎每个知识分子都有“入仕”思想,连孔子和孟子都待价而沽。孟子曾说:“士之于仕,犹农夫之耕也”,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与他的政治地位有着极大的关联。所以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书写人生的巅峰,往往可以“朝秦暮楚”,而社会对他们的做法也给予了很大的宽容和理解。这就使得一些人可以离开自己祖国为他国效力而不被指责。

战国客卿是怎么回事(战国的客卿相当于什么)

求贤若渴的秦孝公

秦国很早就制定了称霸诸侯的野心,为了实现这种王图霸业,吸引人才,秦国不惜给予来秦的士子们极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照顾。秦孝公在求贤令中明确表示:“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管,与之分土”。虽然这话有夸张的万分,但秦孝公制定的优待外来人才的国策,一直被后来的秦王所奉行。商鞅在秦得到的是最高的“大良造”的爵位,张仪在秦担任的是宰相的职务,蔡泽、范睢、李斯、吕不韦这些大才在秦国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对于那些急于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士人来说,有着极大的诱惑力。所以“士竞相秦”,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作为秦国本身来说,立国时间较短,且地处蛮狄之处,本身受周朝的礼法制的影响也较小。当时其他国家都很看不起没有文化底蕴的秦国,认为秦是“虎狼之邦”,是“夷狄之国”,甚至秦国本身对礼法也都很漠视。秦国宣太后能公开与义渠君生下两个儿子,满朝文武视若无睹,正是这种文化特性的体现。这事要放在齐鲁等国,早就被口水淹死了。所以秦国才能不重视宗法制,与六国重用的皆宗族之人不同,秦国的宰相一职很容易授予来自异国的人才,秦国的政治环境也更加适合客卿们放开手脚进行改革。这是秦国能吸引各国人才的最根本的一个原因。

战国时的客卿多如过江之鲫,难免鱼龙混杂。但是在这个群体中,也涌现出了不少左右历史走向的杰出人才。他们利用自己的才华,改变了所在国的国力,在战国舞台上上演了一出出轰轰烈烈的历史大剧。

来看卫国的公孙鞅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客卿。他早年在魏国担任中庶子,魏国宰相公叔痤对他非常器重,公叔痤曾对魏惠王说“商鞅可以担任国相,如果不用,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

战国客卿是怎么回事(战国的客卿相当于什么)

张仪

由于在魏国一直无法施展政治抱负,商鞅转而投奔秦国。他在秦国先后两次实行强国强兵的变法,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为宗旨,具体内容包括改革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建立二十等爵制,李斯评价他的变法达到了“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的目的,使得秦国迅速崛起,为后来秦的吞并天下打下了基础。

来自魏国的张仪是一位杰出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他在秦国三度担任宰相,坚持连横政策,分化六国联盟,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使得秦“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正是在以商鞅、张仪为代表的客卿在秦国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用自己的政治才华影响了当时各国的内政外交,左右了时局的发展,为秦国的崛起和强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战国时的客卿虽然并非秦国独有。但在整体上,秦的客卿制度更加完善,整体素质更高。我们可以将秦国的客卿制与其他六国的进行一番比较,看看有何异同。

从传统上来说,秦国重视客卿的历史更悠久,重用的客卿数量也最多。而其他六国的政治舞台上,还是沿续了周朝宗法制的特点,重用的都是国君的宗族。六国的宰相绝大多数都是宗室担任,如齐国的田忌、田文;赵国的赵胜;楚国的黄歇等等,虽然宗族中人并不一定能力都差,但是“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也”的传统思想在六国中还有着强大的市场,用人更注重出身而不是实际能力,这就使得六国在用人选拔上,被秦国的不拘一格远远的甩在后面。

战国客卿是怎么回事(战国的客卿相当于什么)

赵国平原君

从人才的类型上,六国更多的是看重一个人的名气而不是实际作用。秦国重视的是相对实际作用更加明显的法家、兵家和纵横家的人才,而其他六国则是百家兼收,但又不能用。就连荀子这样的儒家大师来到秦国,秦昭王也直白的告诉他,你这套儒家东西不适合秦国,请你另谋高就;而对法家的韩非子,秦始皇是大流口水,一心想得到这个人才。虽然最后韩非子被李斯害死,但是秦国用人的标准可以从这件事上显露无遗。而六国喜欢的,是诸如邹衍、虞卿之类的说客,平日言之凿凿,关键时刻一筹莫展,这样的人被委以重任,对国家有多大帮助?

从制度上分析,客卿来到秦国,可以看得到自己的升迁之路。秦国将客卿选拔任用和升迁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人才可以按照这些制度来办事,只要达到升迁标准,一定会落到实处。这给了客卿们向上的动力,他们在秦国尽心殚虑,有着坚定的目标。而其他六国的客卿作用随意性太强,即使有苏秦之才,也只能佩六国相印于一时,没有哪个国家想苏秦长久为自己一国服务。苏秦况且如此,一般人又怎么有出头之日!

战国客卿是怎么回事(战国的客卿相当于什么)

苏秦

所以在效果上,六国的客卿也许能在某一个历史时刻展示自己的才能,为所在国建功立业,但是他们始终得不到国君的信任,往往秦国略施小计,便被逐被杀。这些都注定了越来越多的人才不愿意去六国效力,纷纷投奔秦国,最终为秦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客卿不是“战国四公子”养的门客,而是一群有着远大政治理想和政治才华的一群政治家。这是他们区别于“鸡鸣狗盗”的门客们的最主要特征。

在春秋战国这个周王朝王权衰落、诸侯争霸的特殊历史时期,在思想开放、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下,社会阶层的流动非常频繁,而诸侯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人才的需要也不断扩大,这都是客卿们产生的社会基础。

战国客卿是怎么回事(战国的客卿相当于什么)

最终统一天下的秦始皇

地理环境和历史底蕴并不占优的秦国,之所以能从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一方面是出于国君的英明、国人的努力,另一方面,那些来自异国的人才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没有商鞅变法,秦国极有可能还是西域边垂的一个夷狄小国;如果不是采用法家思想治国,秦也不可能统一天下。

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历史时期,英雄不问出处。客卿们在历史舞台上,展示了自己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才能,为我们谱写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

参考资料: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王长华《战国的政治》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战地2042配置要求高吗(战地2026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