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作为我国很出名的一个旅游城市,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这建都。再加上《长安十二时辰》的热度,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城市充满了好奇。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有一桩大事,就是“长安改名”。那么为什么要把长安改名字呢?其实,对于“长安改成西安”这件事情,后人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的。有的人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的历史学家认为改名把古都长安的地位拉下来了。因为长安作为古都是世界级的,和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埃及开罗一起位列世界四大古都。今天,咱就来说说长安是如何变成西安的?
最早在西周初年,周文王就在这里设置了丰京。后来周武王又建了镐京,历史上称为丰镐。等到汉高祖刘邦上位的时候,正式设立了长安县。在未央宫建成了之后,刘邦就把国都迁到了长安县,取了“长治久安”的意思,而且正式把都城命名为“长安城”。在这之后,也有很多朝代都在这里建立皇城,几经波折,也没有废除掉“长安”这个名字。一直到了隋唐时期,长安城才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但是好景不长,长安在唐末及五代的时候,多次遭到焚毁,昔日繁华的“唐都”几乎被夷为平地。后来的“长安城”,是唐末节度使韩建以大唐皇城为基础“改建”的,建出来的只有原先长安城的十六分之一。到了宋元年代的时候,这个缩小版的长安城,人口也不过5万多人。元代的时候,还把“长安城”改名为“奉元城”。
说起来,元朝的时候,先前还不叫奉元路,叫安西路。这是因为忽必烈的第三个儿子住在那里,封为安西王。后来安西王造反,所以才改名为奉元。再后来,朱元璋的大将军徐达拿下奉元路的时候,把奉元路改名为“西安府”,也是借鉴了原来“安西”的名字。“西安”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
在朱元璋建国后,他也有想要把都城迁到西安的想法。因为那里不光是多个朝代的古都,文化底蕴高。而且,地理条件比较好,有山川之险峻,是“王气”之所在。从洪武四年开始,明王朝就开始大力改造。扩建后的西安城变成了原来长安城的十分之一。
或许在这里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如果朱元璋迁都成功的话,或许会把西安改回长安。但是阴差阳错,他没有迁都成功。因为皇太子朱标在回来之后不久便去世了,到这朱元璋的迁都计划一再搁浅。再后来,等到朱棣登基后,由于退回草原的蒙古人对明朝的威胁很大,最终他选择迁都北平。西安的名字,也再也没有机会改回来了。
其实长安改名这件历史事件,更像是一场王朝的更迭战略,这其中的兴衰发展,或许只有当朝人明白吧。
或许在这里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如果朱元璋迁都成功的话,或许会把西安改回长安。但是阴差阳错,他没有迁都成功。因为皇太子朱标在回来之后不久便去世了,到这朱元璋的迁都计划一再搁浅。再后来,等到朱棣登基后,由于退回草原的蒙古人对明朝的威胁很大,最终他选择迁都北平。西安的名字,也再也没有机会改回来了。
其实长安改名这件历史事件,更像是一场王朝的更迭战略,这其中的兴衰发展,或许只有当朝人明白吧。
“长安”这个名字明明很好听,为何后来改成了“西安”?是谁改的?
聊起中国古代史,就免不了要提盛世,一提盛世,就免不了要提汉唐。汉朝和唐朝的共同特点是国家统一繁荣、文化昌明、武功强盛、国威远播,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十分耀眼,汉朝分为西汉与东汉,西汉和唐朝的都城,都选择了长安。
作为西安的古称,“长安”2字极具历史底蕴,今天就来聊聊“长安”究竟是怎么改成“西安”的。首先,长安地区建立都城的历史不是打汉朝开始的,而是打周朝开始。周文王修建的丰京与周武王修建的镐京合称“丰镐”,丰镐遗址就位于如今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内。
奈何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大家渐渐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战国七雄又打得不可开交,几百年的分裂后,秦王嬴政终于统一天下,建立秦朝,昔日的秦国王城咸阳变成了秦朝的都城,这时候长安只是咸阳的一个乡聚,嬴政曾经把这块地方封给自己的弟弟成蟜。
成蟜的封号就是“长安君”,这也是“长安”一名的由来。秦朝比较短命,胡亥登基之后天下渐渐乱了起来,项羽杀到咸阳城,放了把火把咸阳烧得乱糟糟,刘邦打败项羽,考虑到咸阳这个地方遭破坏太严重,而且也不怎么吉利,就选择了离咸阳很近的长安乡。
刘邦认为“长安”寓意“长治久安”,虽然汉朝的国祚延续不一定跟这名字有关,但自从刘邦开头,长安城就成了天下人心中的“天子之地”,王莽篡汉那会曾经短暂地把“长安”改成“常安”,东汉虽然定都洛阳,但历代皇帝祭祀宗庙还是得跑到长安来。
时间兜兜转转过了几百年,杨坚建立隋朝,他本来打算把都城定在汉长安城,奈何汉长安城已经饱经沧桑,修缮起来非常麻烦。杨坚只好放弃,在汉长安城附近建起一座新城,取名“大兴”,隋朝跟秦朝一样短命,但唐高祖李渊不介意这点,他称帝后,把“大兴”改成“长安”。
所以,唐长安城和汉长安城不是完全重合的。唐朝之后,宋朝定都开封,公元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北京),放弃了长安城,毕竟蒙古一族本就是从北方崛起的,而且忽必烈南下之前,早有人告诉他“幽燕之地(北京)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
既然北方的大都成了“天子之地”,那忽必烈肯定要削弱长安城作为汉人都城的影响。忽必烈把三儿子忙哥剌封为安西王,叫他去镇守长安地区,还建起了安西王府,“安西”的意思就是把长安地区作为元朝的西边来安定。
谁知道后来发生了安西王叛乱,元朝索性把安西国给撤了,改成奉元路。显然,“奉元”的意思就是要奉元朝为唯一的正统。只是元朝最终被灭,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称帝,定都应天府(南京),第二年,朱元璋就把“奉元路”给改成了“西安府”,还修起了西安墙。
“安西”和“西安”看起来意思差不多,细细品味就知道有区别。“安西”更像一个过程或者一个动作,“西安”却是一个很圆满的结果,不得不说,朱元璋的汉语水平胜过元朝的皇帝们。这就是“西安”名称的由来,而且西安的格局也是明朝形成的。
其实在明朝,“西安”差一点又改回了“长安”。起因是朱元璋盘算着迁都,他和皇太子朱标商量的地点就是古都城长安,长安见证了汉唐盛世,很有王者之都的气势风范,朱标不仅把长安大大夸了一通,还亲临其地考察,打算回来后与父皇定下迁都计划。
哪知道朱标回南京后就生病去世了,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大受打击,再也没心思考虑什么迁都的事。再后来燕王朱棣夺取了皇位,又把都城迁到了自己的老地盘燕京(北京),清军入关之后也以北京为都城,自此长安城就没再作为一朝国都存在过,也就没改回原名了。
长安为何要改名为西安,长安这个名称不好吗?
之所以将长安改名为西安并不是因为长安这个名字不好,而是因为这个名字所承载的“长安久治”之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因为继唐朝之后就鲜有政权将都城定在长安。
“长安”这个名字最早诞生于西汉时期。它的诞生契机是汉高祖刘邦在成功夺得天下之后因张良的规劝决定将都城定于关中,但是原本的咸阳宫因为战争遭遇极大破坏,所以刘邦只能就近在咸阳城边上的长安乡建立新城。待新城落成之后,刘邦便为它取名为“长安”,借此希冀西汉王朝能够“长治久安”。
之后西汉灭亡,新朝、东汉等新政权相继出现。这期间政权虽然几经变更,但是大部分政权都还是将国都定在长安。但是这种情况在唐朝之后发生了变化。众所周知,唐朝灭亡之后中原地区在长达七十多年的时间里都不曾有一个政权能够进行统一。在这段时间里,政权的分散以及快速更迭让长安逐渐丧失中心地位。待赵匡胤好不容易建立宋朝,由于该政权刚建立时其疆域并不包含长安,所以该政权的都城自然不可能定在此处,而是定在了开封。
待北宋在赵匡胤的带领下成功将长安收入囊中,此时开封的国都地位已经较为稳固。所以即便赵匡胤曾有意迁都,但是由于朝中百官的反对而最终作罢。继宋朝之后的元朝因为是从北方发家的缘故,所以也没有舍近求远将远在陕西的长安定为都城,而是就近定都北京。之后的明朝也因朱元璋在起兵过程中将南京作为“大本营”的缘故选择定都于南京。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长安被更名为“西安”。因为朱元璋觉得长安早已不是政治中心,如若再叫“长安”这个名字反而有喧宾夺主之嫌,所以他便按照该地所处方位将它改名为“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