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富裕不了的原因,小岗村事迹

农村经营体制的变革,是源于小岗村人的那封“生死契约”,在全国农村摧生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度。

农村改革后,从根本上说,农民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就全国而言,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有了大幅增长,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基本上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这一体制的改革,农民吃饭的问题解决了,可农民经过几十年艰辛,还是没能真正富裕起来。

小岗村人当年引领了农村改革的浪潮,但之后没能一直成为国家改革浪潮的中流砥柱。温饱后致富的路子在哪里,也同样是小岗村人的困惑。

有报道说,2003年小岗村农民人均收入2000元,远远低于平均水平,不仅如此,村集体欠有外债。村里连续两年选不岀村领导班子。有人形容当年的小岗村是:一夜跨过温饱线,三十年未过富裕坎。

2004年,安徽省财政厅的沈浩来到了小岗村,成为小岗村村委会主任,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的到来,仿佛就是为了让这个曾经走在改革前沿的小岗村注入新的动力。

在沈浩的带领下,小岗村的农民和村干部一起,制定了新的发展策略,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二是借助先天自然优势开发旅游业;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开办新兴工业。

小岗村农民在发展农业上,不再局限于种植传统农作物,他们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品种,最终选择了葡萄生产,几乎家家户户种植葡萄,没几年,小岗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大村。

依靠小岗村改革大村的名号,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做强品牌优势,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民的致富。

他们还通过招商引资,开办了多个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无疑成为小岗村经济来源的重要保证。

到2017年,小岗村农民开始走上了富裕,人均收入达到18106元,小岗村重新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小岗村人改革后有了温饱,又从改革先锋落到到了后头,今天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农民重新富裕起来了,他们到底靠的是什么?

有人说小岗村的发展有外援,那么沈浩没到小岗村之前,小岗村有没有外援?小岗村以前为什么错过了那么多机遇?村子里为什么连村干部都选不岀来?为什么长期陷于僵局却没有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到底说明了什么?

实实在在的讲,农民温饱后不能富起来的原因很多,有粮食价格的问题,有产业结构的问题;有成本的问题,有土地占有量少的问题,有经营方式的问题,集体经济空壳,农民得不到扶持等等,等等。但更主要的是农民缺少组织,缺少引领,缺少必要的服务。说白了缺少沈浩这样的好干部。

南街村是这样,大寨村也是这样,掌舵人才是重中之重。哪里有个好带头人,哪里就有了希望,掌舵人的引领才是农民富裕的主心骨。

有了好的带头人,同样的土地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同样的道路就会走岀不一样的结果。

大寨村农民也是单干的模式,可种地完全由集体统一播种,统一浇灌,农田基本建设统一管理,农民种地不操心,可以腾岀更多的精力,选择自己愿意干的赚钱门路。大寨村的发展就得益于郭凤莲这样的好干部。小岗村的今天,同样也是得益于沈浩这样的好干部。关键的一个人,就能带富一个村。

乡村振兴战略,一定会涌现岀更多像沈浩这样的好干部,农民更期待这样的好干部

小岗村富裕不了的原因,小岗村事迹

小岗村如何走出一年越过温饱线,近三十年没过富裕坎的困局

一年越过温饱线是因为改开的两个核心之一就是落实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成员权,而国家通过收购农产品实现计划经济。
近三十年没过富裕坎是因为资本入侵压缩乃至打垮了农村集体所有制(天价猪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说的现实点,十几年前还有人说三农问题,当年的吴市场后面也不敢继续逼逼赖赖市场了。可你看看现在,农民被快消灭光了,没有发言权了,盘踞农村都成了资本了,就留着一帮老家伙在农村,还有谁来说三农问题?还有谁来让小岗村们跨过富裕坎?
于是,想走出去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一途罢了。
而且,坐视中国奇迹的两条脊梁崩溃的结果一定是内痔(革命之后一个全新的中国)和外泄(中国和平演变拉美化)二选一。
解书记真好汉!

小岗村富裕不了的原因,小岗村事迹

从小岗村的变化和中国变化说明了什么

说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是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小岗村的典型意义,示范作用,正在于此。小岗村的历史定位,应当是一个从贫困走向温饱的先进典型,而不是从温饱走向富裕的先进典型。明确这样的历史定位,有利于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小岗村,既不必苛求,任意拔高,也不应当无视历史事实,加以贬低。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循着这样的思路,追踪安徽农村改革的源头,小岗村无疑是一个典型的代表。30年前,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在实行包产到户的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为中国农村改革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小岗村的意义,主要是体现了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我们今天讨论小岗村的意义,应当抛弃“农业学大寨”的传统思维,打破“全能典型”、“永远先进”之类的典型神话,实事求是地评价小岗村。从农业合作化开始到1978年,小岗村没有向国家做过任何贡献,年年吃返销粮,领救济款,还要经常外出逃荒要饭。实行大包干的第一年(1979年),就创造了增产增收的奇迹。粮食总产132370斤,油料总产35200斤。全年粮食征购任务2800斤,过去23年一粒未交还年年吃供应粮,这年向国家交售粮食24995斤,超额7倍多。油料统购任务300斤,过去从未交过,这年卖给国家花生、芝麻共24933斤,超额80多倍。全队还第一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全队农副业总收入47000元,平均每人400元,人均收入比1976年的32元增长12.5倍。这一系列数字充分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大包干是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正确选择。今天我们评价小岗村的意义,不能就小岗论小岗,而应当放宽视野,跳出小岗看小岗,立足全国看小岗。正是小岗人率先实行大包干,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历史闸门,为全国亿万农民开出了一条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历史新路。没有当年的大包干,农村生产力就不能得到解放,就没有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就没有后来的打工潮、创业潮,也就没有今天农村的新变化、新面貌。这一点,全国的农民兄弟没有忘记。江苏省张家港市长江村负责人特地到小岗村参观,感谢小岗人实行大包干的无量功德。当看到小岗村的发展还不快的现状,便无偿援建了一条“友谊大道”,铭记不忘小岗人为中国农民的第二次解放所立下的不朽功绩。这就是富裕起来的中国农民对小岗人的真实感情,从中也可以看出小岗精神的价值所在。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计算机如何实现互联网的功能,计算机怎么接入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