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假冒香烟判刑「9090条价值16113万男子驾车运输假烟法院判了」
91创业网
2022-10-20 21:24:14
吸烟有害健康,
假烟更是伤身又伤心,
国家严令禁止
生产、销售假烟。
但很多人不知道,
参与运输假烟
也同样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基本案情
2021年9月14日,同案人赖某(已判刑)与被告人刘某商量后,在明知是假冒伪劣香烟的情况下,由赖某联系货源,刘某驾驶租赁的货车来到广西百色市某地,将货车停放在指定地点,由他人负责装运香烟后送回该地点。
随后,刘某驾车欲运输香烟至黑龙江哈尔滨市,车辆行驶至许广高速湘阴县六塘服务区时被湘阴县烟草局稽查队执法人员查获,货车的车厢内有假冒伪劣南京(炫赫门)香烟6840条、黄鹤楼(软蓝)香烟2150条、黄鹤楼(硬峡谷柔情)香烟100条,共计9090条。
经鉴定,查获的香烟均为假冒注册商标且伪劣卷烟,货值金额计算为161.13万元。
湘阴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刘某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知是不合格的伪劣烟草制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仍为其提供运输行为,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已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
综合被告人刘某的犯罪情节、认罪态度及悔罪表现,法院判处被告人刘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八十一万元
烟草制品属于国家管控的专卖专营商品,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非法生产、运输、买卖烟草制品的,都构成犯罪。本案中,被告人明知是假冒伪劣卷烟,为获取利益仍然实施运输行为,其行为扰乱烟草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法应当受到刑罚。
所以,提醒各位司机运货要谨慎。一旦知道所运输的货物是违禁品(如假烟、毒品等),运输者则有义务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举报,才能有效规避自己的刑事法律风险。
江苏男子自驾运输445条烟被全部没收,愤而起诉烟草局,最后法院咋判的?
这件事说的是一个家里开烟草店的江苏男子,他使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几百条香烟。结果他的这种行为毫无疑问被交警发现,并顺便通告了烟草局。烟草局根据相关规定将这批香烟罚没,这名男子气不过,向法院起诉烟草局,对于这名男子显而易见的违法行为,法院的判决结果自然是这名男子败诉。
就算事出有因,可确实存在违法行为其实当时他在法庭上起诉烟草局的时候,与当时参与庭审的人员说过一个特殊的情况,那就是他的家人把这些香烟放在他的车上,而他毫不知情就直接将车辆驾驶出去。如果确实是他所说的这种情况,被烟草局执法人员发现,并对所有的香烟进行罚没,那么这种情况确实是比较冤的。
不过他的这种说辞是难以经过推理论证的,因为他的家人如果想把香烟存储在车上,显然不符合一般的储存常识。香烟很容易受潮,而且也不能放在高温的地方,汽车在经过太阳暴晒以后很容易在车内形成高温,在这种长期高温储存环境下,香烟会丧失原有的品质,在口感上会有不同的感觉。
还有400多条香烟,存放的体积是相当庞大的,不管是小轿车还是面包车,400多条香烟所形成的装载面积都是一望可知的。他在上车期间没有检查到就直接将车开出去,显然不符合逻辑。而且把香烟全部放在车里,在客观上就存在着运输大量香烟的嫌疑,所以他的这种说法并不具备推理的逻辑性。
香烟是专卖专送制度,这是基本常识
其实香烟专卖制度早就有了,在解放前也就是1927年当时的政府就制定了《烟草公卖暂行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烟草专卖法规,对于烟草专卖有了较为清晰的脉络。到了新中国成立于后,我国于1983年制定颁布了《烟草专卖条例》,确立了属于新中国的烟草专卖制度,由国家生产和国家指定零售商销售。这有效地避免了烟草市场的混乱,国家统一定价并设计必要的警示语句,保证了烟草市场价格的稳定,也客观上降低了烟草上瘾的可能性。
而且,烟草公司多执行烟草专送制度,也就是说你所购买的香烟必须由烟草局进行专门的人员和车辆进行配送到具备销售香烟资格的店铺和超市内。而且这个事情具有专人负责制,并有严格的交接程序来完善这一制度。而这位江苏的男子,他家里本来就是开烟草店的,卖香烟也不是一次两次,对于这套流程以及相关的制度根怎么不可能不知道?如果确实是他家里人造成的问题,那么到确实冤枉,。如果是他自己存在侥幸心理,想要冒险运输大量香烟,才导致这样的结果,那么现在这样的结果,根本就不值得同情。
烟草局的做法很合理,法院判决也没有任何问题
其实从这件事情来看,交警烟草局以及法院的做法,根本就没有任何违规的地方。交警按照《交通道路安全法》依法对车辆进行拦截和检查,这种做法无可指摘。而在发现车内有大量香烟的时候,及时通知烟草局过来处理,也没有越权,属于正常的通知兄弟单位来处理事情。加上这位江苏男子,确实存在大量运输香烟的客观事实,烟草局工作人员根据相关规定将这一批价值21万元的香烟全部没收,也没有任何问题。
这名江苏男子起诉烟草局的行为属于声张自己的法律权益,但是烟草局在执法过程当中并没有知法犯法的行为,其具体做法也是依照《烟草专卖条例》为基础执行罚没操作的,在执行的时候也没有和这名男子发生言语和肢体上的冲突,所以法院判决自然是烟草局胜诉,而这名江苏经营烟草店的男子败诉。
所以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做任何事情,只要存在违法的行为并被执法人员发现,那么被相关部门进行处罚是很正常的事情,当然如果你觉得执法部门在进行执法过程,当中有违法或者是过度执法的行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声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大家也需要对烟草专卖制度有一定的了解,给远方的亲人邮寄香烟一次不能超过两条,邮寄烟叶、烟丝的时候每次最多五公斤,自己尝试长途运输香烟是一种违法行为。而如果有选择的话,也尽量不要把香烟作为礼品赠送给其他人,因为烟草毕竟是对人体有伤害的一种特殊物品,而且长期使用有上瘾的可能性。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送礼还是选择有健康积极意义的比较好!
运输假烟司机放出来了
委托人自福建某地驾驶小轿车,选择高速路段,将价值几十余万元的假烟运输至广州某地A,后收货方临时变更交货地点至广州B地,在B地卸货交接时委托人被当场抓获。初次交流法律意见得知检察机关拟做出批准逮捕的决定后,我又再次补充相关法律意见,最终委托人在37天内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取保释放。虽然委托人已取保候审,但在办理该案件过程中,我发现类似案件定性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些许争议,关于运输烟草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以及如何认定主观故意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值得探讨。一、运输烟草涉及的常见罪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烟草解释》)第一条的规定,涉及烟草犯罪的几个罪名中,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和非法经营罪5个罪名。《烟草解释》第一条:①生产、销售伪劣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②未经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定罪处罚。③销售明知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卷烟、雪茄烟等烟草专卖品,销售金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的规定,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定罪处罚。④伪造、擅自制造他人卷烟、雪茄烟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卷烟、雪茄烟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定罪处罚。⑤违反国家烟草专卖管理法律法规,未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无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等许可证明,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因我办理的案件仅涉及非法经营罪,故本文主要围绕非法经营罪展开探讨。二、无证运输烟草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只规定了无证运送烟草的行政处罚,并未将无证运送烟草上升到刑事犯罪。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规定,烟草运输只需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审批、发放即可,并没规定需经强制许可。因此,无证运输烟草是否属于《刑法》打击的“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非法经营范围,仍值得商榷。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以下简称《烟草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无准运证或者超过准运证规定的数量运送烟草的,法定的处罚是没收违法运输的烟草专卖品违法所得、行政罚款,并没有上升到刑事犯罪打击层面。如若上升为犯罪,则该条款应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明确表述。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烟草条例》)第六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需要获得专卖许可的只有“(一) 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二) 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三) 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三种情况,而烟草专卖品准运证由省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审批、发放即可。因此,法律和行政法规并未将准运证规定为从事烟草行业的强制许可。最后,根据《烟草解释》第一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论处的,仅限于“无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等许可证明”这类未办理烟草经营许可证的情况。而且该司法解释也仅规定了无许可证经营烟草以非法经营定罪,并不存在兜底条款或者“其他违反??”的笼统表述。因此,我认为,《烟草解释》也仅仅只是明确了打击无许可证经营烟草制品的行为。综上,我认为,无论《烟草法》、《烟草条例》还是《烟草解释》,都没有将运输烟草行为明确为需要特许经营或直接定性为犯罪行为,运输烟草行为是否属于非法经营范围,仍存在争议。那么,对于运输烟草,是否可以根据《烟草解释》第六条的“明知他人实施本解释第一条所列犯罪,而为其?运输?应当按照共犯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按照非法经营共同犯罪处理。对此,我认为,该条司法解释要打击的不是“明知是烟草而运输”的行为,而是“明知他人实施烟草犯罪”并“提供帮助”的行为。因此,是否属于共同犯罪,应先明确运输烟草过程中“明知他人犯罪”主观故意如何认定。三、运输烟草的主观故意如何认定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辩称自己事实上并不知情的案件十分常见。有关司法解释在不同类型案件中,往往会根据各类案件的社会危害性等因素,对主观明知的认定分别作出规定。但我发现,不同类型案件的司法解释中,对主观明知推定的表述上却存在几种不同的情形——即“明知”、“知道”、“应当知道”或例举式的解释“明知”。如①《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明知他人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②《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③《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走私、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主观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实施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可以认定其“应当知道”④《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但是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的除外?”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明知系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但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的除外?”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六十条规定的‘明知’?”那么,对于不同的表述,在主观明知推定的适用上是否存在区别?我检索发现,理论和相关规定对于“知道”和“应当知道”大致定义如下:“知道”、“明知”是指行为人已经通过他人告知或者其他途径,了解了事物的现状及发展状况,在刑事证明中必须有证据证明行为人对相关行为和事实是知晓的。“应当知道”是指一个正常人根据其知识和经验,针对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应该意识到或应当具备的主观心理状态,在刑事证明中即使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行为人对相关行为和事实的知情,但是可以依据某些主客观的情形对行为人的主观认知进行推定。张明楷教授在论述1979年《刑法》的“窝赃、销赃罪”时,指出:“应当知道”表明行为人事实上还不知道,而“明知”表明行为人事实上已经知道,故“应当知道”不属于“明知”。在“应当知道”所表现的行为人的认识状态上,“应当知道”表示行为人事实上并不知道(客观构成要件要素),它是以不知为逻辑前提的,故不应成为“明知”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我认为,根据立法本意和罪刑法定、禁止类推等原则,“明知”,只能是“明确知道”,而不包括“可能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只有法律或者司法解释规定了具体的推定规则(如毒品犯罪),或者有“知道或应当知道”、“明知是指知道或应当知道”这样表述的,才可以进行“应当知道”的推定,否则容易随意扩大司法推定的范围。具体到该类案件中,《烟草解释》仅将主观故意表述为“明知”,故运输烟草案的主观故意认定应仅限在“明知”的范畴,而不应随意进行“应当知道”的主观推定。我认为,烟草犯罪不同于社会危害性极大的毒品等犯罪,倘若仅考虑打击犯罪的需要而参照《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其他规定类推,无疑扩大“明知”和故意的范围,可能不当认定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心态,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四、司法实践中常见推定主观明知的情形虽然《烟草解释》仅将主观故意的认定限定在“明知”的范围,但我经检索案例发现,司法实务中对于运输烟草“明知”的认定,或多或少会参照《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规定中“不合常理的情形”进行“明知”推定,以试图解决了“明知”认定难的问题,如:1、犯罪嫌疑人运输的路径。如是否有躲避高速的行为、绕开检查、是否存在按对特定指示路线行走、是否选择以往较为便捷、熟悉的路线行驶等。2、涉案物品存放的状态。如是否隐蔽存放、特殊包装等。3、结合被告人的认知能力。如从事运输年限、是否索要运货单或询问具体所运何物,在装货过程中是否对货物数量进行清点、货物包装进行检查或者开箱抽检、运输次数等。4、获利情况。如获得报酬是否明显偏高、是否符合市场价格等。5、被告人的供述。如嫌疑人是否自认、同案犯指认等。6、随车物品情况。如是否有对讲机等不符合正常运输需要的物品。7、交接时间和地点。如是否深夜交付、交付场所是否隐蔽。8、抓获情况。如过程中逃跑、反抗的表现等。【拓展资料】因此,我认为,虽然《烟草解释》仅将主观故意的认定限定在“明知”的范围,但鉴于司法实践存在多种推定主观明知的情况,在该类案件辩护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并辨别犯罪嫌疑人是“明知是香烟而运输”的行为,还是“明知他人实施烟草类犯罪”并“提供帮助”的行为外,还应针对犯罪嫌疑人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合常理情况进行辩护和说明,以试图消除控方的疑虑,从而推翻“共同犯罪”的认定基础,达到最佳辩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