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南水北调秦岭山脉

地球表面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种地表形态,基本的地形类型包括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等五种。山地地形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地表陡峻的地形形态,根据高度不同又可以分为低山、中山和高山,规模较大的山地通常呈“脉状”分布,称为“山脉”。我国是一个多山脉分布的国家,这些山脉形成了我国地形分布的基本格局,同时也是我国自然地理中重要的分界线。

秦岭:中国最重要分界山脉

在我国具有地理分界线意义的山脉中,位列第一位的毫无疑问应该是“秦岭山脉”。秦岭是我国东西走向主要山脉中的一列,在我国北、中、南三列东西走向山脉中,秦岭属于中列。秦岭的纬度位置大约为北纬32°至北纬34°左右,经度范围大约为东经105°至东经113°左右。秦岭东西延伸约三千里,南北宽度约为两百里,秦岭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汾渭断裂带的存在,该断裂带位于秦岭北侧,断层运动使得北侧渭河谷地下降,而南侧秦岭不断抬升,形成断块山地。

秦岭位置图

由于秦岭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断层中的“地垒”部分,相当于是垂直上升而形成的山地,所以秦岭山势十分陡峭,其中西岳华山就是典型的代表,古语有云“自古华山一条路”,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境内的太白山是秦岭的最高峰,海拔3771米。秦岭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地理分界线中最重要的。

秦岭

秦岭以北的地形单元是“渭河谷地”,秦岭以南的地形单元是“汉中谷地”,都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上,在地形方面秦岭并不是重要的分界线。秦岭的分界意义主要体现在气候方面,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穿过秦岭,也就是说秦岭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区”,秦岭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属于“半湿润区”。

秦岭及附近地形图

冬季最冷月0℃等温线穿过秦岭,也就是说秦岭以南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秦岭以北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年等4500℃积温线穿过秦岭,也就是说秦岭以南地区年积温在4500℃以上,热量带属于“亚热带”;秦岭以北地区年积温在4500℃以下,热量带属于“暖温带”。从气候类型的角度来看,秦岭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中国1月等温线分布图

秦岭南北都是季风气候,但是气候特征还是有一定差别,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秦岭以北的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在自然带方面,秦岭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秦岭以北地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秦岭南北方的气候差异,也使得农业生产存在巨大差异,秦岭以南地区的人们以种植水稻为主,耕地属于“水田”;秦岭以北地区的人们以种植小麦为主,耕地属于“旱地”。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秦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南水北调秦岭山脉

秦岭是什么走向?

秦岭山脉的走向为东西走向。

秦岭横贯中国中部,呈东西走向的山脉,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秦岭位于北纬32°—34°之间,介于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东西绵延400—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

秦岭大致可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分为三支,北支为秦岭,也称南岐山或大散岭;中支为凤岭,有黄土堆积,水土流失比较强烈;南支为紫柏山,在留坝的西北称柴关岭。这些山岭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而以紫柏山最高,海拔达2610米。秦岭西段分别成为清姜河与嘉陵江、嘉陵江左岸支流与沮水河干、支流以及褒河一些支流的分水岭和发源地。中段陕西秦岭的中段称终南山,主要山岭有四方台、首阳山、终南山和东光秃山等,海拔均在2500—3000米。是沣河、涝河、浐河、子午河、旬河和金钱河等的发源地。由秦岭梁向东南延坤的平河梁,主峰是广东山,海拔为2675米。在句河和社川河流域,有近东西向延伸的古道岭、海棠山和羊山,山势低缓而破碎,海拔在1500米左右,是月河主要支流——恒河、付家河和蜀河、池何等于、支流的发源地。骊山是陕西秦岭中段北麓外延的断块山,主峰是仁宗庙,海拔为1302米。来自骊山的溪流,有的成为灞河的支流,有的直接流入渭河。东段陕西秦岭的东段呈手指状,向东南展开。从北向南依次是:太华山、蟒岭、流岭、鹘岭和新开岭,海拔均在1500—2600米;南洛河、丹江及其支流银花河分布其间,成为山河相间的岭谷地形。秦岭主脊草链岭和太华山,是丹江、南洛河以及秦岭东段北坡山涧溪流的分水岭与发源地。

秦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南水北调秦岭山脉

秦岭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为什么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秦岭 (英文名Tsinling Mountains ,亦作Chin Ling或Qin Ling),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呈东西走向,长约1500公里。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

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今天四川汶川县的九龙山,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西晋的龙脉在河内,隋朝的龙脉在弘农,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清朝的龙脉在东北。

当然,这些都是大致的范围,其实龙脉的具体位置是很难确定的,这是因为龙的活动范围是变动不定的,并且大多数龙脉都是依山傍从而生的中国的龙脉是在秦岭,这个说法实在是太神秘的所在。我们祖先在秦岭下有了第一个统一的国家。还有秦岭是很多重要的东西的分界。

 

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古代“风水术”首推“地理五诀”,就是龙、穴、砂、水、向。相应的活动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龙就是山的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寻龙首先应该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

所谓祖宗山,就是山脉的出处,群山起源之处,父母山就是山脉的入首处,审气脉即指审视山脉是否曲伏有致,山脉分脊合脊是否有轮晕,有轮有晕为吉,否则为凶。还有寻龙需分九势,九中龙势中有:回龙、出洋龙、降龙、生龙、巨龙、针龙、腾龙、领群龙。来龙就要山势曲折婉转,奔驰远赴。 

中国龙脉的始祖源自昆仑山。昆仑山的左边(西北边)是天山山脉、祁连山山脉、阴山山脉。北边有阿尔泰山,伴它行的还有贺兰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昆仑山的右边(西北、西南边)有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等山脉。昆仑山龙脉夹在上述南北山脉中间,不断向东施展辉煌灿烂的舞姿。龙的主脉落在陕西省的西安市(即古都长安),然后东出中原(河南),同时展开北向、南向、东向、西向分支,形成井体的昆仑山脉体系。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哪个唱歌app有耳返,手机唱歌耳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