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见过电影的拍摄花絮,就会看到过工作人员在镜头前举起拍板,并将上方的黑白色或彩虹色的长条拿起并拍下,发出清脆“啪”一声。大家可能不都知道,其实打板是为了声画同步,这个就与拍电影的程序有关,其实拍电影经常会将声音及画面分开录制,再靠剪辑师将两部分放在一起。
收音、画面分开录制要靠同步点,现在科技发达,为何还要分开录音呢?因为若在镜头安装麦克风,摄影师便难以随心所欲地移动摄像机;而分开收音时,收音师可将麦克风举在演员上方,或是将麦克风放在演员身上进行收音,这样声音质量就可以大大提高了。
打板方便剪辑师无缝接合声音画面,为了将声画同步,时间点是非常重要,于是就需要在影片中要到一个动作及声音非常清晰的时刻。打板的好处是,它提供了声画同步位置,当拍击器从上方拍下,就会有拍击的画面,以及拍下时清脆的声音,方便剪辑师可以无缝接合画面及声带。而且拍板上写有该电影信息,包括电影名、正在拍摄的场景、镜头号码及拍摄次数,并附有导演及摄影师名字,甚至快门速度及角度,有了这么清晰的指引,剪辑师的工作就能更容易。
打板也讲求技巧不过打板也不是随意拍一下,板的位置应在镜头对准焦距的地方,而且板的下半部要维持不动,场记打板后就应迅速离开镜头之外,让摄影师及收音师准备随时开始拍摄。不过有时现场若没有拍板,场记也会在镜头前用手击掌代替,拍一下以提供剪辑同步点。虽然现在电脑已有很多软件帮助声画同步,即使不用拍板也可以很方便地配对,不过打板仍然是最保险的一着。
有时也会看到拍板被倒转拍一下,这原来并非因为拿反了,而是这次拍板是视频的终结。当视频的开端是不能预视的,例如是雨水滴下的一刻,或是待一班地铁经过,演员需要等待时机入戏,这时候场记便不可以预先打板。因此场记就会待场景都拍完了,在最后以倒转的形式拍板,而避免跟正常打板方式混乱。
拍电影时为什么要打板呢?
其实拍电影经常会将声音及画面分开录制,再靠剪辑师将两部分放在一起。场记板是在电影声音与画面分离录制的情况下,为了辅助后期剪辑进行“声画同步”,才被发明出来的。早期的场记板,上边儿“打响”的那两个条块和下边的“信息板”是分开的,而且由两个不同的人来负责,后来为了方便单人操作,就被整合在了一起,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在打板时会显示精确到帧且与摄影机同步的SMPTE标准时码,从而大大提高了后期声画对位的精准性和效率。
场记板上的信息一般会包括“片名”、“导演”、“摄影师”、“日期”、“卷号”、“场次”、“镜号”、“条次”等主要信息,但也会根据具体需要,由场记人员附加新的条目在上边,当然也可以改变一些条目。场记板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也有很多,首先就是要保证它在摄影机画面里的可见性,最起码,要保证顶部两个“打响”的条块在画面里。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远远的离开摄影机。
总的来说,打板的好处是,它提供了声画同步位置,当拍击器从上方拍下,就会有拍击的画面,以及拍下时清脆的声音,方便剪辑师可以无缝接合画面及声带。而且排版上写有该电影信息,包括电影名、正在拍摄的场景、镜头号码及拍摄次数,并附有导演及摄影师名字,甚至快门速度及角度,有了清晰的指引,剪辑师的工作就能更容易。
拍电影的时候要打板,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回答问题:为什么要用场记板?
第一个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就是场记板可以用来记录所录影像的一些元数据。比如这条视频是哪个场景,哪个镜头,有没有同时录制声音等等,这就是场记板上要写的那些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后期制作是极其重要的。有了这些元数据,拍摄的素材才得以系统地整理起来以减少错误和提高效率。
标准场记板上的英文,都是什么意思?1. 彩色条纹:以前胶片在洗印过程中用于校色
2. PROD. :即Production 的缩写,这里要写拍摄项目的名称
3. ROLL:这里写的是记录媒介编号,电影拍摄的时候会不断更换记录媒介,比如SSD或者SD、CFast卡啊,每使用新的空白卡,都会赋予一个编号用来管理。一般就是001、002这么写,如果是多机位就是 A001、A002或者B001、B002。这个词是从胶片时代传承下来的,所以是Roll,卷的意思。
4.SCENE:即场景编号,表示这是哪个场景的那个镜头,一般是场景号 镜头号(一般是大写字母)写在一起。如12A,即场景12的A镜头
5.TAKE:即条数序号,表示这个镜头拍了第几遍(即第几条)。这个条数序号配合场记,就可以记录下哪一条是好的表演(G)哪一条是失败的表演(NG),或者其他导演需要知道的信息。
6.DIRECTOR:即导演是谁
7.CAMERA:即摄影指导是谁。这里注意的是这个Camera不是指的Cameraman,操作摄影机的那个人。这里的Camera说的是“摄影指导”,主创团队中除了导演外最重要的人。
8.DATE:显而易见,这里写的是拍摄日期
9.Day/Night: 指这条是日景还是夜景。以剧本上的标注为主。
10.Int/Ext:指这条是室内景(Int, Interior)还是是外景(Ext, Exterior)也是以剧本上的标注为主。
11.Mos/Sync:Mos指的是这条没有同步录制声音。Mos是“Mit Out Sound”或“Minus Optical Strip,” “Minus Optical Sound,” 或 “Motor Only Sync,”的缩写总之无从考证了。
12.Filter:这里指的是这条拍摄时使用了何种滤光镜。
场记板的打板流程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一个标准的打板流程:
1. 板子首先要在摄影机开机前放在摄影机镜头正前方,并且保证摄影机可以捕捉到全部必要信息。
2. 摄影机和录音机开机后,依次说出以下内容:场景、条数。 (如 Scene two alpha,Take five)
3.喊出 Marker 或 Mark,然后打下板子。
4.迅速离场。
这个工作很简单吗?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并不简单。比如如果镜头怼在知名影星的脸前,你就得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而且你绝不能使劲地打下板子。因为声音真的很大,吵到了演员破坏了气氛,你很可能会丢了工作,所以这时候你要说 ”Soft Stick“ 然后轻轻打下。说到场景字母的时候,你不能直接说 A B C,而是要用军用呼号Alpha 、Bravo、Charlie来称呼ABC,避免如B和D这样听着容易混淆的字母。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你没法一开始在镜头前放置场记板,你要记得在拍摄结束后来打板,并且要说”Tail Slate“(即尾部打板)然后将板子颠倒过来表示这是tail Slate。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头大了,没错,打板的规矩有很多,你要在经验中慢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