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血脉的一种延续,是我们老祖宗的精神传承!我们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自然与根植在我们这片大地上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浩瀚如烟海,每一种传统文化能够传承至今,都是我们老祖宗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和发扬!
传统文化包罗万象,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找到传统文化的身影。尤其是最贴近民间生活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都是老祖宗智慧的流传。
就比如说,老祖宗说“五月三不做”。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其实,这是老祖宗对生活观察的结果。这里所说的“五月”,指的是农历的五月,而非公历。
民间认为,五月是“恶月”,也是“毒月”、“凶月”。老祖宗认为这个月不仅不吉利,而且还有鬼魅出行。甚至有些地方的人认为,如果有人在五月犯了规矩,便会诸事不顺。
所以在这天,便诞生了诸多的规矩和讲究,人们行事也会处处小心。而“五月三不做”的说法,也正是这种民间风俗的讲究之一。
那么,三不做究竟指的是哪三不做呢?
民间老祖宗认为的三不做,指的分别是“不婚嫁”、“不砌灶”、“不搬家”。
婚嫁是一个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们在婚嫁的时候,都会选一个非常好的、吉利的日子来举行婚礼,以期望婚后的生活幸福顺遂。
灶是一家中最重要的地方,人们讲“民以食为天”,灶作为煮饭的地方,必然会是非常讲究的。人们为了吉利,甚至连砌灶的方位和时间都有讲究。
搬家乔迁也是人生大事儿,民间很多人,在搬家的时候,也会有很多讲究和规矩,比如说什么时候搬家,刚搬进家一定要煮饭等等。
正是因为这三件事儿,对于我们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老祖宗才会有诸多的讲究和规矩。农历五月作为老祖宗眼中的恶月,在这个月做这些比较重要的事情,在老祖宗眼中这是不吉利的。
在五月中,自然不只有“三不做”这样的讲究。
老祖宗还说“五月盖屋,令人头秃”,这里的五月,也是农历五月。而且还有“五月套被无人睡”、“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的说法。甚至民间还认为,五月不能给孩子剃头,不然会让孩子多病。
其实,老祖宗的这些讲究,都与农历五月的天气有关。
五月正是炎热的季节,更会是一些疫病横行之际,所以老祖宗才认为五月是恶月。
当然,这些民间的风俗文化,有些是老祖宗的经验传承,有着一定的道理。有些确实老祖宗的世界观和生活观造就,如今我们面对这些风俗的时候,是否继承还有待商榷。但无论如何,民间的风俗文化,始终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内容!
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该有对我们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因为这就是我们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的原因所在。传承传统文化,既是历史对我们的考验,更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使命。
端午节来临,端午的十大禁忌要牢记,寓意家人安康,早知道早受益
端午节来临,过端午的十大禁忌要牢记,寓意家人安康,早知道早受益!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在传统文化中,这一天被视为阳气最盛的一天,阳气太盛便会产生“阳毒”,所以5月也被称作“毒月”。而端午的“端”意味着初始,我们过好端午节,也就意味着之后的日子都会过得很好。所以在端午节这天的禁忌也是特别多的。
五月初五的天气已经逐渐转热,雨量也迅速增多,空气闷热潮湿,人体很容易被病菌侵袭,染毒致病,这些古人传下来的禁忌,其实都是警示后人对大自然要有敬畏心理,才能平安 健康 度过夏天。我们这里就有 1不穿,2不去,3不做,4要做的十大禁忌,寓意家人安康,我们来了解一下,早知道早受益!
一,1不穿——不穿红衣服 。
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瘟祭龙的节日,后来演变成拜祭祖先和纪念先贤的节日,在这一天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端午节就成了祭拜屈原的节日。不管是祭拜先祖,还是祭拜屈原,人们的心情都是悲痛的,此时是不宜穿大红衣服的。
二,2不去——不去游泳,不去阴森恐怖的地方 。
老一辈的人认为,端午节这一天不宜下河游泳,因为 当年的屈原,就是在这天跳进江中自尽的,老人们怕遇见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所以这天是不能下河游泳的。况且,此时的天气还没有热到需要下河游泳的时候,这时候下河,水温还是很凉,对身体 健康 会很不利,所以这天也没有下水的必要。
一般医院、墓地等场所被称为阴森恐怖的地方,老人们认为去这些地方容易碰到不好的东西,导致生病,所以端午节这一天,尽量避免去这些地方,尤其是不满周岁的孩子更不能去这些地方。老人们认为,五月是毒月,会有灾祸降临,所以端午这一天有“躲午”之说,孩子要送到外婆家,去躲避灾祸。
三,3不做 —— 不搞喜庆活动、不招惹五毒,不在娘家吃粽子 。
上文已经说过, 端午节是一个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日子,庄严肃穆,人们的心情的沉痛的,所以 这一天是不适合举行婚礼、店铺开张、庆生、开工等喜庆活动。这天大家见面问候也不能说“端午节快乐”,而要说“端午节安康”。
五毒分别是指蝎子、蜈蚣、蜘蛛、蟾蜍、 蛇,据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的中午,极度的高温加上潮湿,会让蚊虫蛇蝎等倾巢而出,此时的 五毒都刚出土,毒性特别大,我们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要去招惹这些毒虫,遇见“五毒”以后,要赶紧离开,不要上前捉弄。
这一天,出嫁的闺女不要在娘家吃粽子,因为 女儿嫁出去了,就不是家里的人了,如果还在娘家吃粽子,会把婆家的恶气带回来,还会将娘家的福气带走,影响娘家的气势和运势,让娘家越来越穷。所以,这一天尽量不要在娘家吃粽子,虽然觉得有点迷信,但是也不是什么大事,宁可信其有吧。
四,4要做——挂菖蒲艾草,挂钟馗像、贴辟邪符,带香包五色线,吃5黄 。
农历5月初五这天,我们这里市场上会有菖蒲艾草售卖,他们把菖蒲艾草一把把用稻草捆扎好,每把售价5块,买的人很多,因为家家户户都要挂在大门上,据说这天的艾草味道最浓,艾油最多,挂在门上,能够驱毒辟邪。
钟馗是有名的驱鬼高手,相传唐明皇感染瘟疫,久治不愈。一天晚上,他梦到有人抓走了瘟疫病鬼 后,病情就好了。当时他问钟馗是什么人,答说叫钟馗。唐明皇醒后,便叫画技吴道子画成图象张贴于厅堂,用以驱邪。这就是后人传说能驱邪的钟馗像。所以端午前后,大家也会在客厅悬挂钟馗之像,用于镇宅辟邪之用。
端午节这天,大人们会在孩子身上 佩戴五彩线和香囊用以驱邪,还要在孩子身上涂抹雄黄酒,孩子的五彩线和香囊要在端午后下过一场大雨后,丢入河里,那这一年就会平平安安,身体 健康 ,不会有什么灾难。总的来说,对于老辈留下来的风俗禁忌,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迷信的一面。
端午节的一个重要的节日,与之相对应的 美食 当然也不少,除了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粽子之外,还有吃5黄的习俗,5黄是指5中带有黄字的食物,它们分别是黄鳝、黄瓜、黄鱼、蛋黄,雄黄酒,人们认为,端午节吃5黄,可以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有家人顺利安康的寓意。
端午过节有讲究,牢记1不穿,2不去,3不做,4要做,老传统不能丢!
#跟着大厨学做菜# #家庭 美食 大赏#
五月毒月的注意事项
五月毒月的注意事项如下:
1、农历五月不洗野浴
农历五月天气开始转热,尤其是正午十分阳光特别的炙热,这个时候不少人想着下海或去江河湖泊中游泳野浴。
虽然农历五月室外气温很高,但是水温还是比较寒凉的,这个时节去野浴或游泳很有可能因为水凉被激着而落下病根,所以每到入伏不要去野浴或游泳,也不要去洗凉水澡。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汨罗江而死的日子,这天按照老传统和老讲究也是不能去江河中游泳和野浴的。
2、正午十分要“躲午”
农历五月的正午时分是阳光最炙热的时候,这个时候户外的阳光特别强烈,紫外线的杀伤力也最强,因此民间有农历五月要“躲午”的说法。
农历五月的中午时分不要在阳光灼射下行走,必须出门的时候要做好防晒和防护,尤其是端午节这天,小孩更不要在正午时分的阳光下玩耍。
3、农历五月不出游
农历五月是一年之中气温升高快,空气湿度也开始逐渐加大的一个月,这个月人们刚从温度适宜的暮春和初夏过来,气温的变化使很多人有些不太适应。
农历五月出游很容易因为外地的气候影响和温度不适应而产生水土不服,而且五月也是病虫和细菌的活跃期,这个时节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旦遇到不测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4、农历五月不招惹“五毒”
农历五月是蜈蚣、蛇、蝎子、壁虎(蜘蛛)和癞蛤蟆开始活跃的时候,这个时候遇到它们最好绕道走,不要去招惹它们,防止被它们咬伤或蛰伤。
端午节堪称全民的卫生日,大家打扫卫生,兰汤沐浴,插艾蒿或菖蒲,以及佩戴五彩绳和香囊等,主要目的就是驱除毒虫和瘟疫,因此农历五月遇到“五毒”也不要去招惹,尤其是要告诫家里的孩子别去捉弄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