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共价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对称,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整个分子电性是否出现“两极”,把分子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分子内各原子及共价键的空间排布对称,分子内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分子内各原子及共价键的空间排布不对称,分子内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为极性分子。常见分子中,属非极性分子的不多,具体有:
①非金属单质分子。如:稀有气体、H2、C12、N2等。
②结构对称的直线型分子。如:co2。
③结构对称的正三角形分子。如:BF3、BCL3。
④结构对称的正四面体型分子。如:CH4、CCL4、P4。
而其他大多数分子则为极性分子。如:HCL、H20、NH3、CH3CL等。
(2)判断ABm型分子极性的经验规律:一般情况下,若中心原子A 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相等,则为极性分子。如BF3、C02等为非极性分子,NH3、H20、S02等为极性分子。
(3)相似相溶原理
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溶剂中(如HCl易溶于水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溶剂中(如碘易溶于苯中,白磷易溶于CS2 中)。
(编辑:weihuang) 注:转载请保留师出教育源文章地址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是否有关
无关。
分子极性通常是整个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而化学键极性是指在成键的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导致共用电子对偏向某一方。
有极性化学键的分子不一定为极性分子。
决定大小的因素主要看成键两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相差越多,极性越强。
扩展资料:
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简单方法:
1、中心原子化合价法
在组成为ABn型化合物中,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如CCl、SO、PCl。
2、受力分析法
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如:CH、BF。
3、原子分析法
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极性键与极性分子的区别
1、定义上的不同:
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因为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将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所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显负性,吸引电子能力弱的原子一方显正性。这样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
极性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分子。
2、结构上的不同:
极性共价键:是由两个或者多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几个相邻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并与共用电子之间形成的一种强烈作用。
极性分子:是分子形态,由由组成的原子按照一定的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而结合在一起的整体。
3、组成方式的不同:
极性共价键:共价分子的极性等于分子中所有共价键偶极矩的矢量和,所以,由极性共价键组成的分子可以是极性分子(氯化氢)也可以是非极性分子(二氧化碳)。
极性分子:分子的键有三种极限类型,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定位于2个原子之间的键称为定域键。由多个原子的共有电子形成的多中心键称为离域键。此外还有过渡类型的键:键电子偏向一方的共价键称为极性键,由一方提供成键电子的键称为配位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