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现实中的少林我佛慈悲。
作为四大皆空的出家人,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根据天眼查上的信息显示,名下相关联的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一共有14家,
其中除了五家被撤销或者吊销之外,其余9家单位均正常经营,他本人担任了从总经理、董事长到法人的多种职务,行业涉及文化、体育、机械五金、铁路道路到咨询管理等众多领域,相关企业注册资本总计高达21.9亿元人民币。
这几天被一则少林寺进军房地产的新闻给刷了屏,这个在我们印象里的民族文化IP,果然慈悲为怀,救楼市于水火,实属功德无量。
但这个消息的曝出,还是令所有人都震惊不已,连评论区的画风都出奇的一致。
佛祖在心中,人民币在手中。
中佛建设,少室山一局。
说好的四大皆空,这是要把佛祖给弄上市啊。
方丈准备什么时候造手机、造汽车呢?
相比网友们这些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我倒是希望释总带着少林寺厂牌下一次能勇敢进军足球、和半导体领域,直接把这两个中国人心里的大痛给解决了,那就立了大功了。
很多人对于这件事持有消极看法,原因是觉得寺庙做生意就是不正经,嘴上念的都是佛经,背地里却干的都是生意经,佛学的尽头原来是经济学啊。
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曾写过《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建议少林寺可以再出一本《佛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为少林的经济改革做好背书。
少林寺在越来越让人看不懂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富有。根据英国《卫报》曾经的报道,少林寺的生意在海外也非常之大,
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外少林文化中心有近50个,全世界演练少林功夫的超过6000万人 , 全世界有少林文化机构数百家,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的收入高达1000万英镑,这其中的三分之一都将归寺院所有。
小时候还总打算离家出走没地方去,就去少林寺当和尚,现在看来当年还是太年轻,实属高攀了。
佛前一跪三千年,佛说一平三万元,我佛慈悲,不度穷鬼~这些本是戏虐性的玩梗竟眼看着就要成真。
方丈成了董事长,买地建楼还开发网游,今天的少林寺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想要穿过迷雾看清少林寺的模样,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了解主事的方丈。
作为少林寺商业化改革的总工程师释永信,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成立河南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来,少林寺的商业版图就在不断扩展,横跨文化、餐饮、药品、服饰、地产等多个领域,
在知识产权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少林寺名下共拥有706件注册商标,而作为少林寺最具知名度的个人,释永信名下更是有多达十几家公司。
在少林寺正式进军房地产领域的第二天,释总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互动式的动态,非常有趣。
有人问师傅,我心理太浮躁,功利心太重,想修身养心,该如何去做?
大师回答,平时多做一些功德、抄经、放生、打坐都可以。
不愧是经营之神,佛学界MBA第一人。
这段对话翻译一下就是,我怎么样才能像您这样拥有十几家公司,求大师指教?
大师答道,来少林,不仅能开光,还能让你开窍!
如果你用看待宗教场所的思路来理解今天的少林寺,你一定会很迷惑,可当你转而用企业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切,就会豁然开朗,少林寺在今天更像是一个极具商业价值的文化符号,而释总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围绕它打造了一个无比精密的商业化周边。
实属文旅界的超级怪才,能力毋庸置疑,只是角度略显清奇。
释永信出生于1965年,安徽阜阳人,1981年16岁的他出家到了少林寺,似乎是命运的恩典,在同一年的春天由李连杰主演的武侠片《少林寺》正式开机。
他们一个负责打造少林寺空前绝后的影响力,另一个则负责将这种影响力最大化商业变现的钞能力。
果然《少林寺》上映后举国震动,在香港的票房超过了李小龙的最高纪录,还被不少亚洲国家争相引进,李连杰火了,少林寺也火了。
1987年,24岁的释永信迎来了自己的本命年,活在槛儿上的他遇到了自己命运的转折点,老方丈释行正圆寂,释永信正式成为少林寺主持,开始全面主持寺院工作。
影片播出后,客流量一些下子暴增了数万倍,人们都想来这座千年古刹里寻找武侠的气息,可此时的少林寺虽然名声在外,但还远远算没有今天的繁华,20几个僧众每天甚至连饭都吃不饱,面对这样的现状释永信穷则思变,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主持重建法堂、钟楼、鼓楼等,为了进一步提高了少林寺的知名度,还成立了“少林武僧团”进行全国巡演。
1998年,释永信以500万注册成立了第一家公司,开始迈出了少林帝国的第一步,而他自己身份不仅从主持升为了方丈,也完成了从释永信到释总的转变。
这一切商业化的改变本无人知晓,低调而迅速地发生着,直到2009年底,一则少林寺要上市的新闻引爆全场,所有人才惊呼,原来和尚还可以这样当!
虽然后来释永信出面做出了回应,表示少林寺永不会上市,自己要守好这一方净土,但少林寺的商业化之路却从未停歇,直到这一次又因为涉足地产行业而引发公众的讨论。
其实可能是大家一直以来受影视剧的影响太重,认为少林寺应该是和刀枪棍棒这样的冷兵器更搭,收入和供养是靠香火钱和化缘种地等劳动挂钩。
其实少林寺在战斗力上向来与时俱进,面对新事物他们有着更为积极的心态,民国时期的少林寺大量购入枪械,组织起了保卫团,有人有枪的少林武装是当时各军阀势力都极力拉拢的独立力量。
众多文献和资料都表明少林寺在解放前,并非普通人想象中的那样清贫和清净,他们拥有大片土地,周围几十里范围内的农户有不少都是少林寺的佃农。
甚至根据皮定钧在《铁流千里》之中的回忆,当时还流传着,少林寺佃户的闺女没有人敢娶,小伙子没有人愿意嫁的说法。
而这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大家可以自己品一品。
“离经叛道”释永信:把少林寺产业商业化,只为完成师父遗愿吗?
释永信就是这么一个拥有着丰富俗世生活的和尚,他读MBA、驰骋商界、把佛家清净之地打造成的繁华商业中心,这些做法都和佛家所追寻禅意大相径庭,因此招来不少批评说他太过离经叛道。事情都有两面性,虽然他把礼佛变得世俗化,同时他也大大地振兴了佛教,让越来越多的人都了解到佛学文化,甚至对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也产生重大作用,可以说,他对少林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
释永信旧照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正好就同出家人在普罗大众眼中的印象如出一辙,人们都认为出家人理应两袖清风、与世无争。每日青灯古佛、木鱼诗经,过着清心寡欲的隐居生活,而释永信的出现彻底打破世俗大众对和尚的刻板印象。
行正法师(身穿袈裟)
释永信出生于安徽,小时候家境身份贫寒,因而不得已选择遁入空门,拜在行正法师门下修行。刚入佛门,释永信的表现与众不同,他不满足于研习经文,喜欢领着少林僧众收集典籍,挖掘少林武术的潜在文化价值。在寺庙中的积极表现使得他很快受到方丈青睐,于是老方丈在圆寂后便把衣钵传给释永信。自此,离经叛道的释永信终于显露本性,他放下手中佛经和木鱼,反而在从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释永信练习武术
作为中国首位取得MBA学位的僧人,他学成归来后便着手打造少林文化的商业之路,建立起少林寺武僧团、成立少林影视公司,还投资拍摄许多相关的影视作品。除此之外,他还创建少林实业发展有限机构,决心以少林寺的文化影响力为基石,推进少林寺的商业化进程。
从百年古寺到商业集团,少林寺方丈功不可没,如何评价释永信的能力?
说起少林寺CEO释永信真的是两极分化,一方指责他把百年古寺弄得乌烟瘴气,商业氛围浓重破坏了佛门清静,而另一方却支持他的行为把少林寺经营的红红火火。不可否认的是,释永信的的确确将少林寺从平平无奇,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到少林寺,这种"成就"释永信必然"功不可没"。
不管谁做主持,少林寺都会商业化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如果没有释永信,少林寺也会越来越商业化,比如凤凰古城,比如丽江古城……但是释永信让少林寺在成为全球旅游胜地的同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华武术文化。少林寺的发展前景眼看就迫在眉睫,而这时释永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少林寺的管理模式,让少林寺真正具有了商业化,打造了一座真正属于他商业帝国。对此我认为释永信的功还是大于过的。
河南少林寺是中国名气最大的寺庙。始建于公元495年的河南嵩山少林寺并不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寺庙,但它现在是中国名气最大的寺庙,众所周知,天下功夫出少林,李连杰在1984年出演的同名电影更是让少林寺名扬海内外。释永信出生安徽,俗名刘应成,法名永信。他自1999年起,担任少林寺方丈,现今也是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在担任佛教界的职务外,他也活跃在政治界,是第九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河南省委第十二届委员、常委。释小龙就是其门下高徒。
少林寺商业化第一桶金在担任主持期间释永信亲手打造了少林寺武僧团,成立了少林影视公司,开始着手投资拍摄影视作品,在获得了第一桶金后,又以少林文化为基础,建立了少林实业发展有限机构,大力推动少林寺的商业化进程。也许是时代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少林寺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的世界搭建起了一套完整的销售渠道。释永信也是因为这,一举获得了世俗界的成功。
因为少林寺品牌的大火,释永信也频繁地出现在了大众是视野之中,与各国要政频频会面,开始接见世界旅游小姐,在娱乐圈也有了自己的三五好友。身为一名出家之人,却如此活跃于世俗之中,大家对于释永信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佛家也要穿衣吃饭商业化真的有碍"佛教清净"吗?其实,换个角度大家明白了。宗教自古以来都是拥有自己理念、制度严森的"组织"。作为"组织"的寺庙,不再是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存在,他们也需要生存。释永信可能算不上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僧人,但是他对少林寺所做的贡献,却是无人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