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影的第一次走红是50岁。
电视剧《渴望》中,就是她塑造了刘大妈。
韩影是地道的北京人,出生于1940年。
虽然那时战乱频频,
不过等到渐渐长大后,全国已经解放。
因此,韩影可以说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
人生前半段,韩影都站在曲剧的舞台上了。
丈夫孙庆荣,则是一名话剧演员。
两个演员在一起,自然也就培育出了一个演员的儿子。
韩影的儿子叫孙松。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视剧《渴望中》,孙松扮演王沪生,韩影扮演其岳母。
而当时观众并不知道,现实中他们也是母子关系。
当时,孙松的演技已经显得成熟了,不过他之前的演艺之路,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孙松高中毕业后,为了能进文工团,先后考试了两年多的时间。
这话听起来夸张,却也是事实。
父母都是演员,并且在舞台上忙活了一辈子。
儿子能否进入这一行业,完全还得看他自己的表现。
孙松高中毕业后,就明确告诉了父母,以后也要当演员。
韩影和丈夫并没有表示反对,既然儿子喜欢干这一行,那就做好准备就行了。
“你别抱太大的希望,除了努力,还要看天赋和运气。”
韩影告诉儿子孙松。虽然这话说得很直接,可也是实情。
北京各大文工团很多,孙松年轻气盛,不相信自己通不过。
第一次,他报考了铁路文工团。
韩影并不主动问儿子考得如何,每次回来,看他脸上的表情,就能猜到个八九不离十。
前两次都很顺利,可第三次考试回家后,韩影看到儿子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没有通过吧?”她这话并不是要刻意刺激儿子。
孙松没有说什么,只是嗯了一声。
第二天,他告诉父母,接下来自己要去考煤矿文工团。
然而结果和前一次一模一样,前两次的考试很顺利,最后还是被刷了下来。
“别丧气,又不是只有这两家,还能试试其他的。”
韩影偶尔会在吃饭的时候给儿子打气。
“我还要报考广播学院。”
孙松当真没有放弃,文工团考试失利,他转而把目标对准了三大院校:
北京广播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
虽然孙松抱着极大的信心,但三个学院的考试,最后都是名落孙山。
于是,孙松的同学和朋友送给了他一个外号——老三试。
眼看着转着圈考试了一年多,就落得这么个结果,孙松的内心确实有点“松”了。
韩影倒是急了:“这都还是没头没尾的事呢,你不能怂啊,得接着来!”
于是在第二年,孙松又憋着气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和铁路文工团。
这一次“老三试”发挥得当,两个地方居然都考上了。
可孙松和父母都高兴不起来,毕竟接下来要面临两难的选择。
如果去铁路文工团,已经通过了考试,直接报到上班即可。
但如果想去北京电影学院,这只是通过了专业考试,
如果当年高考的文化课不过关,他孙松依旧会名落孙山的。
究竟是去文工团,还是备考进北京电影学院,孙松和父母思考了整整一个晚上。
看着窗户外渐渐透进来的亮色,韩影对儿子说:“去考北电,要是考不上,妈养你!”
关键时刻,还是母亲韩影果断而硬气。
有了主心骨,孙松放弃了进文工团的念头,专心备考。
所幸这一次,孙松终于考试通过,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系。
韩影看着儿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她自己也有些许高兴。
不过做了一辈子演员的韩影也很清楚,考上学校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
但世上的事,走通了第一步,后面的往往就顺理成章了。
一转眼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北京电视台的影视剧作品告急。
被赶鸭子上架的导演鲁晓威,接到了拍摄新电视剧的任务。
他和几个编剧用很短的时间捣鼓出了一个叫《渴望》的剧本。
而后,鲁晓威便带着剧本,奔波在北京的各大话剧和表演学院,开始踅摸演员。
除了剧中的主角刘慧芳,其他角色定下来的过程都还算顺利。
其中,饰演刘慧芳丈夫的王沪生,鲁晓威原本想让濮存昕来饰演。
那时候濮存昕正在拍摄其他剧,抽不开身子,鲁晓威只能另想办法。
有一天,心急如焚的鲁晓威转悠到了中央实验话剧团。
团里办公室主任孙庆荣是他的朋友,今天他想继续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演员。
孙庆荣听着鲁晓威的唠叨后,后跟他说:“我儿子在北电学表演的,要不你试试他如何?”
鲁晓威答应了,反正是朋友的孩子,再说现在也没合适的人选,先去见见人吧。
于是,他就去了孙庆荣的家里。
开门迎接他的,正是孙松的母亲韩影。
一口地道的老北京话,话语间都透着一股子的干练和认清。
鲁晓威左看右看,这不就是刘慧芳的母亲刘大妈嘛。
他开门见山,直接邀请韩影进剧组饰演刘大妈。
“你要是能进组,王沪生这个角色就是你家孙松的了。”
鲁晓威说得很直接,韩影听得一时没转过弯。
自己确实是演员,而且也唱了一辈子,不过曲剧的舞台和影视剧的舞台,毕竟两码事。
不过,韩影转念想到儿子,她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毕竟他才刚毕业,如果能进剧组历练一下,就能有一个好的起点与开端。
就这样,母子俩“走马上任”,都进了《渴望》剧组。
孙松相比于母亲韩影,在各方面还显得有些生涩。
韩影可就老练多了,戏份不多,但只要一出场,举手投足间都是戏。
尤其是跟蓝天野在剧中饰演的一场戏,
蓝天野把刘大妈当成了来家里的保姆,
两个人上演了一出笑料百出的错位戏码。
电视剧《渴望》播出后,不但获得了空前的收视率,
韩影也获得了1991年金鹰奖的最佳女配角。
儿子的演艺之路正式开始了,
孙松的妻子叫侯继林,也是一名演员,比他小10岁,二人结婚至今也没有孩子。
当时,二人一直忙于事业,孩子的事儿,就一拖再拖。
想要孩子的时候,孙松和妻子做了种种努力,但宝宝也没有来临,这成了他们永远的遗憾。
也成了母亲韩影的遗憾。
而韩影也在即将进入老年行列的时候,开启了事业的第二春。
《渴望》之后,韩影又出演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
此后,韩影也快到了退休的年纪。
不过用儿子孙松的话来形容,母亲太有时尚感了,或者说太能跟进时代的步伐了。
按说一个退休的老人,每天出去溜溜弯儿,在家里养猫养花,生活多惬意。
不过在60岁退休后,韩影却和老伴儿孙庆荣过起了“分居”的生活。
老伴儿住到了郊区的家里,那里和市里比起来显得更安静。
但韩影却不搬家,依旧住在老伴儿话剧团里分的宿舍楼里。
她说了,这在市里,方便她参加各种活动。
“我呀,确实跟不上你的脚步。”老伴儿承认没有她能折腾。
留下她继续住宿舍楼,他则一个人去郊外养老去了。
韩影还真就开始自己的“四处活动”了。
电视剧《大宅门》里,她饰演了一个老太太。
此后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只要有角色并且合适,她都是来者不拒。
她的这种雷厉风行折腾到老的性格,确实和丈夫的稳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小辈们的眼里,既然老人愿意出来接演角色,那就继续演吧。
反正她在家里,按她的那种性格,半分钟都是坐不住的。
老伴儿孙庆荣,后来生病,走在了韩影的前头。
儿孙们料理完老人的后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韩影的身上。
甚至那段时间都放下了各自的工作,回到家里陪伴她。
韩影倒是看得开,这点坎儿算得了什么呢,我能看得开。
再说你们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做,不要为了我耽误你们。
“咱北京老太太,身上的这点坚强还是有的。”
事实上,生活中的韩影,方方面面都透着精气神儿。
和其他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们不一样,她是一个好吃的人。
从北京的特色小吃再到特色的美食,凡是自己吃起来觉得不错的,韩影来者不拒。
而且一旦说起吃来,她能唾沫星子横飞跟别人说上大半天。
“豆汁要就着油条吃,怎么吃都吃不够。”
此外,涮羊肉、烤鸭和红烧肉,也都是韩影的最爱。
有一次在剧组里,所有人都把盒饭吃腻了。
突然有一天,外面有了一个卖烤鸭的。
韩影冲在第一个买了一对儿。
她一个人就吃了大半只,剩下的一只拿回去和大家伙儿分着吃了。
吃剩下的鸭骨头也没扔掉,鸭架子熬白菜,她给大家煮了一大锅汤。
大家喝得那叫一个过瘾。
至于红烧肉,她还专挑肥肉吃。
而且有时候一吃就能吃一大碗。
但就是这样吃肉,她居然没有“三高”。
这使得身边很多同龄人都非常嫉妒她。
这么爱吃的一个人,自然也少不了上菜市去购买各种食材。
她逛早市是固定的,挎着一个袋子,在市场里一逛就是大半天。
里面的人她都认识,尤其那些菜贩子,每次都不敢跟她缺斤少两。
因为这老太太轴啊。
有一次,一个卖菜的给一个人短了斤两,恰好被韩影看到了。
她足足数落了大半天,直到卖菜的把钱退了,韩影才算罢休。
当然在菜市场,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砍价了。
她不但是老手,而且还乐在其中。
在她看来,谁的钱不是辛辛苦苦挣来的,怎么能随随便便被人坑呢。
时间长了,菜市场里都认识了这位嘴刁认死理的老太太。
除了菜市,有时候韩影也会去逛商场。
不过和所有的老太太一样,她是光看不买。
“里面东西太贵了,买了也没啥用啊。”
所以,户外的小摊就成了她经常去的地方。
一件二三十块的衣服,能砍价几块她还要砍一下。
衣服买回家,要么直接穿,要么自己动手改一下再穿。
所以在吃饭和穿衣上,韩影和其他普通的老太太们一样,都还保留着她们之前养成的习惯。
不过在对待新生事物方面,韩影却一点不落伍。
她喜欢上网,除了玩游戏,就喜欢在网上看各种各样的信息。
比如玩俄罗斯方块,她能一直玩到最后的一关。
老太太说了,高度集中玩游戏的时候,既锻炼了大脑,还锻炼了眼睛和手的协调力。
除了玩游戏,韩影还学会了网上聊天。
于是,这成了她和儿子联系的最时尚的方式。
儿子外出拍戏,都带着电脑,在家里的她,几乎天天跟儿子视频聊天。
这种感觉让韩影觉得很新奇。
有一次她告诉儿子:“我想去学车。”
儿子倒是同意了,可当真去了驾校的场地,
看着汽车,再想想北京城里的路况,她心里害怕了。
她觉得即便自己真的学会了开车,将来上了路,那些路况一点也玩不转。
玩不转的东西,那就坦然面对就行了。
这就不得不说到韩影的性格。
家里人谁都知道,老人家性格一辈子开朗,吃得下睡得着。
“没心没肺,吃了就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放下的呢。”
这应该就是韩影多年来的处世哲学。
随着年龄的增大,韩影也基本不接演角色了。
她每天呆在家里,除了固定不变地逛菜市之外,
也会在家里侍弄花草。
儿子有时候看她,有时候在外地就跟她视频。
她在家里的每一天,则可以用自得其乐来形容。
有一段时间她心血来潮,又在网上认真地学起了英语。
她觉得人老了,就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下,
自己给自己找一些乐趣来。
无论是出去逛街,还是在家里养些什么,又或者去专门学点什么东西,
在韩影看来,这些都是老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必备的心态。
她曾经说过,吃那些好吃的东西,养那些带香味的花草。
生活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心态又怎么会不快乐呢?
文|二十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老戏骨孙松:主演《渴望》走红,娶小10岁美妻,结婚22年无子女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情意,仿佛还在身边……”
有多少人,还记得《渴望》里的王沪生?
“举国皆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沪生,万众皆叹宋大成” ,作为王沪生的扮演者,孙松似乎没有如张凯丽和李雪健那样被当今的观众所熟知,人们对于他的印象,好像还停留在负心“渣男”王沪生那里,有入戏太深的观众见到他,也恨不得骂“王沪生”几句。
不过王沪生是渣男,孙松却不是,他与妻子结婚二十多年恩爱如初,虽然没有儿女,但依旧过着幸福的生活。
当时孙松正在北影厂拍电影,鲁晓威导演到孙家找孙庆荣,孙庆荣当时负责给剧组推荐演员,鲁导问孙庆荣能不能叫他儿子来试试王沪生,孙松回家听爸爸一说,觉得50集的电视剧也太难得了,一般的电视剧不过4、5集,得不到什么锻炼。
“一干干一年,省得来回找戏”, 这时鲁导打电话来,请孙松去自己家里,孙松冒雨骑着自行车就去了,到导演家楼下,整个人全湿透了,鲁导觉得这小伙子挺真心,就定了孙松饰演王沪生。
他那时还不晓得,王沪生是个什么角色。
孙松的母亲韩影曾在《渴望》三十年聚首时说过一段话,她说,这段话原本是准备在她自己弥留之际想告诉儿子的: “你要努力,我觉得他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如有一些演员,我不敢跟他说,我怕伤他自尊心。
但是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我想我只要有一口气,或我快没有这口气的时候,我一定跟他讲。
虽然你已经年老了,五十多岁了,但是你还没有达到最高,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你不要说哪个演员无所谓、你不看,我希望你还要多学习、多看,吸收别人的优点,把别人的优点就成为己有,这是一个最聪明的演员。”
当母亲的,总是爱子心切,既呵护又严格。孙松在《渴望》剧组时,其实已经比绝大多数演员努力和有上进心了。
饰演王沪生父亲的蓝天野老师说,演戏期间,孙松不住在安排好的宿舍,就住在摄影棚里,让人把门从外面锁上,他一个人在摄影棚里整宿背台词。
他那时还只是一个26岁的小伙子,正是心浮气躁好动爱玩的时候,何况孙松一个北京男孩,也是个从小爬高上低、养猫逗鸟的主儿。
孙松七岁的时候,拿着家里的粮票去换了一只鸽子,养了半年,后来妈妈韩影觉得儿子学习成绩滑落,于是生气地把粮票换来的鸽子炖成了食物。
如今这个爱玩的男孩却硬生生坐了下来,整晚整晚地背台词,他也没想着能火,这个剧组那么穷,他们都想着能播出算是不错了。
太过在意的事情往往总是好事多磨,第二天开拍,孙松一张嘴就把台词忘了。蓝天野告诉他,晚上回宿舍看两遍就睡觉,第二天跟导演对两遍跟机器走两遍。
在片场,孙松见识了李雪健不喝酒就把醉态演得入木三分,好强的他失落了,自己怎么演得过,导演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孙松来真的,假的肯定比不过真的。
于是第二天孙松要演喝醉的戏,他空着肚子提前灌了半瓶二锅头,等到开拍,把所有台词说完后,孙松一头扎进面前的菜盆里。
他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妈妈韩影告诉他,他吐得不行,“刘慧芳”和“肖竹心”都一起来照顾他了。
孙松的努力当然是值得的,1991年第0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上孙松凭借王沪生一角斩获最佳男配角奖,他的母亲韩影也凭借刘大妈这个角色获得最佳女配角。
只是,孙松也没想到,当年《渴望》大火,剧组来到上海 体育 馆演出,无论是凯丽还是自己的妈妈韩影,出场便掌声雷动,等“王沪生”一出场,上海市民对他们这位“老乡”是一点儿也不给面子,台下瞬间鸦雀无声。
有观众在大街上拿鸡蛋砸他,有观众给自己家里的狗取名叫“王沪生”。
“因为那个角色太深入人心了,我也一直没有再塑造出什么经典角色能与王沪生相提并论,以致人们都猜测我这些年是不是淡出影视圈去做生意了。”
其实,市场的风向多变,大多数演员也只能随风摇摆,这不过是影视行业的被动罢了,作为演员,孙松不仅是敬业的,也是有追求、有能力的,他一直在朝着母亲所嘱咐、所要求的方向尽力着。
孙松曾有一部评分为9.5的戏,《生存之民工》,他在里面饰演民工王家才,奉献了相当出色的表演。
孙松说,除了管虎,当时没有人会叫“王沪生”去演农民工,自己演了之后才知道,农民工群体“ 他们是可爱的,他们在默默无闻的美化着每一座城市,他们又不属于任何一座城市”, 他迷上了王家才这个角色。
为了演好王家才,孙松把自己的皮肤晒得粗糙黝黑,一有休息就卷着铺盖到宾馆遮雨台去晒,宾馆保安还误以为他要轻生。
王家才虽然也是个软弱性格的人物,但他绝对不同于王沪生,孙松在相似中照对比,使得王家才这个角色成为了继王沪生之后的有一个他的代表作。
还有一部沧海遗珠《 历史 的天空》,孙松在其中饰演陈墨涵,这是个书生角色,和王虎生一样有知识分子的气息,不过是个绝对痴情的人,优秀的演员总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无尽地扩展。
有场雨天的夜戏,气温低得发抖,孙松和张丰毅还得在雨里摸爬滚打,两人五场戏下来,嘴都冻得发紫,身上没有半寸干的,使得导演高希希非常感动。
但是,多年以来,“王沪生”的阴影始终没有消失,演了王沪生之后,孙松拍广告都没人找,拍戏的戏路多年来也受到限制,更别说处对象了。
多年前的一个寒冬二月,孙松开车回家,车堵在路上,一个小妹妹敲他车玻璃,问他能否买束花,孙松不解地问, “买花干嘛?” 小姑娘告诉他今天是情人节。
孙松当下是见小妹妹挺可怜,小小年纪大冬天在外面不安全,于是掏了二十块钱买了一束他觉得挺贵的花。
等他高高兴兴带着花回去递给妻子,妻子打趣他: “从来没送过我礼物,突然给我一束花,是哪个野女人给你的?”
孙松说: “我们不浪漫,但是我们要长久。”
孙松的妻子侯继林也是一名演员,曾经饰演过1997年电影《风流唐伯虎》中的秋香一角,能演秋香的必然是个绝色女子 ,侯继林比孙松小10岁,有一些年龄差距的他们,是如何展开爱情故事的?
侯继林是山东姑娘,性格是大大咧咧,她和孙松同样出生在一个文艺的家庭,父母都是教师,自小就随着父亲学油画,原本想立志成为画家的侯继林阴错阳差当起了演员。
当时空政话剧团在拍摄王朔小说同名电视剧《空中小姐》。侯继林给团里留下深刻印象,戏还没拍完,她便被调到了空政话剧团,来北京当演员了。
来北京的第五天,有人介绍侯继林到《血祭黄沙镇》面试,小姑娘紧张得厉害,来到剧组掀开门帘,想问导演在不在,结果一下把导演名字给紧张忘了,脸羞得红扑扑的。
孙松是这部戏的男主角,他就坐在门边看报,不经意抬眼见了这个小姑娘,心里竟然慌乱起来,于是热情的北京爷们儿就前去搭话,告诉姑娘: “我们这儿只有一个叫刘国权的,她现在不在,你找她有什么事儿?”
听了侯继林说了来意,孙松让她留个电话,之后会转交给导演。
孙松对侯继林一见钟情,认识之初,孙松问她: “我演过《渴望》你看过吗?” 姑娘摇摇头,孙松笑得轻松起来: “没看过就行。” 还好,侯继林并没有看过《渴望》,也不认识王沪生。
她问孙松: “你演什么的?” 孙松担心侯继林给她的父母打电话,万一她父母看过王沪生后也入戏太深讨厌自己。
于是他告诉侯继林: “我演的是宋大成。” 几天后,侯继林接到孙松打来的电话,说自己的父母也是做这一行的,想请她到自己家里来,或许可以认识一些拍戏的机会。
后来发现,两人生日竟然相差一天,越了解,巧合越多越动情,一来二去,两人就开始了交往。
孙松坦言,当时求婚对于他而言,是一种负担,一种责任。那不是一种浪漫疯狂的爱情和婚姻。
当年两人的工资并不高,孙松是个保守的人,开玩笑说 “都是人家向我求婚的那种” ,是个很被动的男生。
但他鼓起勇气对侯继林说: “我现在跟你谈的不是恋爱,我跟你谈的是你当我老婆,我娶你我就一辈子爱你,不管你好与坏,我一辈子都会爱你。”
与孙松结婚之后,本身爱好文艺不喜浮华的侯继林就不怎么拍戏了,有人想她一定回家相夫教子了,不过结婚二十多年,孙松与侯继林并没有儿女,成了 “丁克”。
关于丁克,孙松说这是“看命”,两人没有特意去设计,但没有也就没有了,没有孩子,他就把妻子宠成小公主一般,像求婚时说的那样,用一辈子去爱她。
家里的鞋柜上贴着一张纸条: “出门之前关火关煤气关灯,再去看一遍。”
侯继林北方女孩个性,温婉的外表下是大大咧咧的,有一次家里的车刚灌好的油几天就没了,孙松问妻子,这油去哪了,难道你开天津去了?妻子说没有啊,我还想问你呢?这车后面的灯怎么总亮着呢。
孙松才发现妻子是拉着手刹开的车。
还好孙松是个细心的暖男,在妻子每次迷迷糊糊的时候都呵护着她。从外面拍戏回家三天后,孙松再累也得老老实实开始刷碗。
对妻子这般爱护的孙松却有个旁人看起来很“抠门”很“大男子”的表现,他们家的钱都是归孙松来管。
侯继林自己的钱当然是自己拿着,不过孙松的钱还是放在他自己那里,回家要用钱,无论是家用还是衣服,妻子直接跟他拿就行,但大钱就是不能放在妻子那里。 孙松说,妻子是个喜欢尝试的人,实在是个不折不扣的“购物狂”。
钱要是交给妻子管,自己拍戏回来估计钱全都没了,被妻子全交给商场买成东西堆在家里。有时候拿着一百块钱出门就买两根黄瓜一个西红柿,有时候又买一个大消毒柜回来,结果买回来很快又不用了。
妻子去买衣服,总是问一旁的售货员,这衣服我穿起来好看吗?孙松在一旁哭笑不得,说: “你这不是废话吗,那服务员他要是说不好看,他就不能在这当服务员了。你能问我吗?”
妻子瞥他一眼: “我问你好不好看。”
斗嘴是要斗的,但几十年来,离婚这样的字眼是不能轻易提的。
孙松说,夫妻俩是很透明的,他的电话随便妻子翻看,但两个人很信任,他不看妻子的手机,妻子也不看他的东西。
平日的感情和信任积累不需要二人再经过手机来确认相爱与否,而如果有不轨行为,日常的蛛丝马迹也变能看出来了。
“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生活的幸福是互相的体谅,互相的知心,互相的理解。” 侯继林为他也付出许多,虽然没有孩子,但家里做饭都是侯继林来掌勺,照顾两边老人也大多时候需要她完成。
“其实我对她,对我的父母、她的父母,都是非常感激的。我是一直一个演戏不要命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角色里去。”
有时候一部戏对体力精神消耗非常大,回到住处,孙松给妻子打个电话,也就说两句,然后挂电话便睡过去,他说,这一通电话能让他很安心。
有的人在镜头前饰演“渣男”,生活中却是个好男人,有的人在镜头前表演好好先生,生活中却可能藏着“渣男”的一面。戏里戏外,人人都有选择,只是戏里终究是戏,回到现实,还是应该以善待人,莫把日子当成戏。
演员韩影近况?
2021年1月15日,81岁老戏骨韩影罕见接受采访视频曝光。
视频中,81岁的韩影虽然头发花白,但是收拾得非常利落,皮肤状态也很好,精气神看起来很不错,身穿红色衬衫,整个人给观众的感觉就很干净清爽,语言表达也非常清楚。
韩影在采访中自曝自己从2012年开始就不敢参加任何活动,但是内心却特别想和观众见面,在拍摄《渴望》时,韩影就表示自己要活到老演到老,只要她还有一口气,她就要拍戏,为观众演一些好的节目。
但是目前她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透露了自己的健康问题,包括头晕耳鸣耳聋,另外眼睛还有点模糊。
韩影的演艺经历:
韩影,女,1940年1月1日出生于中国北京,北京曲剧团演员。影视,小品演员。
1984年,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远方》,在里面饰演“于母”一角。1990年主演了家庭情感伦理剧《渴望》。1991年,获得第九届金鹰奖最佳女配角。
1994年,出演了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2000年,客串了《大宅门》。2002年,主演的车站警察和漂泊求生打工妹爱情故事的影片《秋天的流星雨》。2004年,主演都市亲情剧《动什么,别动感情》。
2006年,主演农村亲情电视连续剧《乐意为人》。2008年,主演了生活伦理剧《满堂爹娘》。代表作品有《电梯上》、《二子开店》、《金鞋》、《大小夫人》、《我爱我家》、《大宅门》、《一手托两家》、《秋天的流星雨》《动什么,别动感情》、《满堂爹娘》、《将装修进行到底》、《乐意为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