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什么人,兵圣孙武与孙子兵法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因朝代更迭、 抵御外侮、反抗暴政而爆发的战争数不胜 数。在这些战争当中,涌现出了不计其数 的优秀将领,以及众多影响深远的军事著 作。其中,"孙子兵法的战争艺术"无疑在古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这部著作是出自于何人所写的呢?历来人们对此都是众说纷纭,第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由春秋时期人物也即吴国的孙武所著,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由孙膑这个人整理而成,还有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隐士所编撰,甚至有的说是三国时代的曹操编写的。

直到公元1972年4月时,在山东临沂银面山发掘的两座古代墓穴之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如此,数百年的争论才到此休止,《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他是齐国人,同时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大家都知道春秋至战国时期思想名家辈出,然而孙武却是这其中以强化军事力量为基准的兵家,孙武与孙膑皆被称为孙子,两人虽然都是孙家人,但孙武的年代较早,孙武在入吴之前所著的《孙子兵法》被称为兵法书史上的经典,它反映了战国时代的古老体制,不再以精部队之勇战、力战为前提,而在于集团战及谋略说导。

孙武的曾祖父、祖父都是齐国名将,在对内、对外战争中都曾立下过赫林战功,家风的熏陶使孙武从小就喜爱兵法,渴望寻找到战争的制胜之道,以实现将来登坛拜将,沙场点兵,在战争的舞台上干出一番惊大动地的事业。

可惜当时齐国内乱,几大家族之间争权夺利不断,孙武不愿卷入到这无谓的家族战争之中,便徙家到了南方的吴国,射耕隐居,潜心著作兵书,以侍机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当时吴王阖闾刚刚夺得王位,一心想扩大军备,成就霸业,急需统兵的帅才,孙武因好友(即时任吴国大臣的伍子胥)的推荐而入宫,并把自己写的兵法十三篇呈献给了吴王。

吴王将这十三篇兵法一一观看,有些怀疑孙武是否能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战之中,于是问他道:"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可以小试一下指挥队伍吗?"孙武回答说:"可以。"吴王又问道:"可以用妇人来试吗?"孙式答:"可以。"

于是,吴王派出宫女共一百八十人,交由孙武操演。孙武把一百八十名宫女分成两队,以吴王宠爱的妃子两人担任两队队长。他命令所有人都要拿着戟,问她们道:"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左右手和后方吗?"宫女们回答道:"知道。"孙武又解释说:"向前,就是看前心所对的方向;向左,看左手方向;向右,看右手方向;向后,转朝背的方向。"宫女们皆回答"是。"孙武命人将执法用的斧钺竖立起来,反复重申军法,然后击鼓发令向左,然而宫女们听见鼓声,觉得好玩极了,一个个地捧腹大笑了起来。

孙武说:"这是由于我规定不明确,你们军令军法不熟悉,错在将帅。"于是再度三令五申,击鼓发令,宫女们依旧大笑不止。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军令军法不熟悉,是将帅之错;既然已反复地说明了,仍然不执行命令,那就是下士官的错了。"

接着下令将两位队长拉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妃,慌忙派人去传命说:"我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我没有这两个爱妃,连饭也吃不下去,请将军不要杀死她们。"孙武却断然回绝道:"臣既然已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

于是下令开刀问斩,接着任命两队排头的宫女为队长,重新击鼓发令,这下宫女们左右前后对齐,很符合规定和要求,孙武派人向吴王报告说:"队伍已训练整齐,请吴王下来看看!这样的队伍,无论君王怎样使用它,即便是赴汤蹈火,也全然是可以的。"

吴王失去了爱妃心痛不已,不想下去看。孙武说:"看来吴王只是喜爱兵法上的词句,并不想真正去运用它。"吴王虽然不高兴,但却因此了解到孙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最后封孙武为将军,令他日夜练兵,准备伐楚。

公元前506年,吴国伐楚战争准备已经完成了,吴王拜孙武为主角,以三千五百名精锐士卒为先锋,迅速地通过了楚国北部,直入三关楚军上措手不及,在柏举(即今湖北麻城一带)慌忙应战,最终楚军大败,吴军则乘胜追击,采用了半渡而击等战法,十一天行军七百里地,五战五捷,一举攻陷楚国国都郢都,楚昭王也只得弃城而仓皇外逃。"柏举之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三万之众战胜二十万之众的出奇制胜的光辉先例,战国时期的著名的军事家尉缭曾经言道:"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当者谁?曰武子也。"

公元前484年,孙武再次显现出了其杰出的军事天赋,佐助吴王夫差在艾陵之战中战胜了齐国,从而使吴国国威大振,在两年之后的黄池会盟之中成功竞逐为霸主,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当中也曾指出:"(吴国)西强楚人;北威齐,显名诸候,孙子与有力焉!“孙武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脱颖而出,完全与其韬光养晦与蓄势而发有着莫大的关系。

"孙武助吴称霸的梦想虽然破灭了,但所著《孙子兵法》却在后世受到极高关注,影响力超越了传统的军事学。"山东孙子研究会理事郭克勤说。如东汉末年,曹操在《孙子略解》自序中道:"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子所著深矣。"唐太宗也评论:"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历史纪闻:深浅度挖掘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什么人,兵圣孙武与孙子兵法

被称为兵圣的孙武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孙武的出身

孙武的祖辈都是善战的将领,这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孙武对领兵打仗有如此浓厚的兴趣。

在孙武十八岁的那一年,他就已经很有想法,决定离开家乡,在乱世闯一闯。吴国是孙武看中的国家,在投奔的路上,他还结识了至交伍子胥。

两人异常投契,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后来,伍子胥不断向阖闾推荐孙武,最终孙武得到了重用,吴国的军事力量日趋强大。

集信廉仁勇于一身的人

后人的评价,最容易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大部分的人,除了赞赏孙武的用兵精妙,也有人评价他的品性。

按《史记·巻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

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

司马迁这番话的意思是,懂得传兵论剑的人一定是有“信廉任勇”的人。他认为,孙武所奉行的军事理念就是“道”,最能体现事物的真理。

而孙武凭着这些理念,使得自己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之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外兼修。

下面列举一些事迹来看看孙武是怎么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忠于吴国

自从加入吴国以后,孙武就一直尽心尽力地为阖闾出谋划策。吴军终于重挫强楚,国力日渐上升。

后来,阖闾开始不再勤奋于政事,只想要享乐,导致越国逮到了机会,开始进攻吴国。阖闾在这场战争中身受重伤,随即去世。

而后,夫差继位,孙武依然选择继续辅佐。由始至终,孙武都没有想过离开吴国另谋他就。这也印证了其人如其兵法,将才当有智信仁勇严。

按《孙子兵法·始计第一》: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重情重义

前面提及,伍子胥对孙武有提拔之恩,他两又是挚友,感情非常深厚。

孙武万万没想到,他会在五十几岁的时候,失去这么一位好朋友。伍子胥因为多次进谏而惹怒了夫差,最后还招来杀身之祸。

知道挚友死去以后,孙武也心灰意冷,不再筹谋吴国的战事。有说他归隐的,也有说他受到牵连而被杀害的,没有确切的记载。

个人觉得,孙武的兵法的确是给后人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于现在的经济学和大众传播有时候都能运用他的军事理论。

而孙武的兵法其实代表的就是他整个人,当然他的兵法也不是没有缺点,但是和当时其余的兵法论著相比,已经是属于出类拔萃了。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什么人,兵圣孙武与孙子兵法

兵圣孙武是个什么样的人?

孙武也就是孙子,出生于约公元前535年,字长卿,后人又尊称孙武子,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曾祖、祖父都是齐国名将。受家庭的影响孙武从小就喜欢兵法,盼望能有用武之地。但齐国的纷争和内乱使孙武18岁时便离开齐国,到了吴国。
到吴国之初孙武先在吴都(今江苏苏州)郊外隐居著书,等待时机。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即位后遍求人才,想成就霸业。大臣伍子胥便将孙武推荐给了吴王,孙武将写成的兵法13篇献给吴王。吴王看后赞叹不已,他要孙武实际演练一下看看效果。为了考验孙武的才干,吴王没有给孙武士兵,而是交给他180名宫女让他操练。
孙武毫不在意,他将宫女分为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位美姬做队长,带领宫女听令操练。孙武向宫女们讲完操练口令之后,便命人擂鼓操练。但宫女们根本不听他的口令,只觉得好玩儿,大笑不止,队形也变得大乱。孙武立刻下令将两名美姬队长斩首,以肃军纪。吴王吓得赶忙派人传令给孙武:“寡人已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姬,寡人吃饭都不香了,请赦免了她们吧。”
孙武却以“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斩杀了吴王的两名美姬,然后又任命两人做队长,继续操练。这次很快将宫女们训练得进退有序,阵形严整。
吴王虽然失去了两名爱姬,但最后还是拜孙武为将军,因为他知道孙武是帮助自己成就霸业的难得的将才。在这方面,吴王还是有一些气度的。
公元前512年,孙武随吴王和伍子胥征讨楚的属国钟吾(今江苏宿迁东北)、舒(今安徽庐江县西),连战连胜。阖闾就想乘胜直捣楚国都城,孙武却劝阻道:“楚军现在还不能轻视,况且我们现在灭掉两国之后已经很疲惫,应该收兵休整,待机再战。”阖闾于是班师回国。
伍子胥和孙武确定了扰楚疲楚寻机破楚的战略,然后组建了三支精锐军队,轮流袭扰楚国边境。在第一支军队袭击时,楚国便调集主力迎战。但楚军一出,孙武却率吴军撤退了。当楚军刚返回时,吴国派出的第二支袭扰军队又开始了行动。这种车轮式的袭击战搞得楚国被动应付,军队疲惫不堪,国力也消耗严重,致使一些小属国纷纷叛离,吴国却在袭扰中大有收获。
公元前506年,孙武又运用长途奔袭灵活机动的战法打败了楚军。当时,楚国围攻吴的属国,即一个小国蔡国。孙武率领3万精兵,乘船逆淮河而上救援。楚军见势不妙,赶忙退兵,在汉水设防。没想到孙武却突然弃船登岸,从陆路奔袭楚国腹地,给楚军来了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孙武并没有用全部兵力奔袭,而是精选了3500人做先锋,披坚执锐,轻装疾进。等到了汉水东岸,楚军迎击时孙武又领兵后撤,引诱楚军追击,三战三胜。此后两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决战,孙武用先发制人的战术冲乱了楚军的阵脚,然后吴王率领主力攻击围歼,又大获全胜。以后孙武用半渡而击、乘楚军用餐时攻击等灵活战术打得楚军毫无还手之力。
因为孙武的神勇指挥,从柏举之战到占领楚国国都郢,吴军只用了十天的时间,楚王仓皇而逃。孙武以3万破楚军20万,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新王勾践继位,国内还未完全稳定,阖闾觉得有机可乘,他不听孙武劝阻,在准备不足时就匆忙出兵。结果大败,阖闾也因伤重而丧命。
太子夫差继任吴王后,孙武和伍子胥一起整军备战,在公元前494年终于击败越国。
当时,勾践领兵从水路进攻,夫差则以十万精兵迎战,孙武和伍子胥夜里派出疑兵,在两翼举着火把助势攻击,夜幕中火光照亮了天空,向越军包围过来,加上喊杀声,致使军心动摇,在吴军的猛攻下越军全线溃败,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夫差最后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告,而是和勾践议和,养虎为患,后来又放勾践回国,纵虎归山。在夫差到北方会盟称霸主后没几年,吴国便被卧薪尝胆恢复元气的勾践灭掉了,夫差也落得个自刎而死的悲惨结局。
孙武虽然帮助吴国建立了霸业,但夫差日渐骄横,不听忠言信谗言,逼死功臣、忠臣伍子胥,孙武见状寒心而退,知道自己想辅佐吴王统一南北的大志已无法实现,为免遭杀身之祸,便隐居深山,修订他的兵书去了。
孙武之所以被后人所称道,最主要的还是他留下的那部兵家圣典——《孙子兵法》,虽然只有五千字,但却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思想,这使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伟大的军事家。
孙武的军事理论不仅对现在的军事方面有重要影响,日本还将他的兵法用到了商业方面,1990年还被用来指挥高科技的现代化战争——海湾战争。所以,孙武被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一致尊崇为“兵家之祖”是当之无愧的。
吴王阖闾三年,阖闾与伍子胥、伯率领军队攻打楚国,攻克舒这座城池,并消灭了先前逃亡楚国的烛庸、盖余两人。阖闾想趁势攻入郢都,孙武阻止说:“不行,太劳扰民众,应等待时机。”四年,又伐楚,占领六和潜这两座城池。
六年,楚国派子常、囊瓦攻打吴国。吴国迎击,打败楚军于豫章(今南昌)。占领楚国的居巢。九年,吴王阖闾请教孙武、伍子胥说:“先前您说楚都郢不能攻打,现在如何?”二人回答说:“楚将子常非常贪婪,唐国、蔡国的人都很怨恨他们。大王要是攻入郢都,必须得到唐国、蔡国的支持方可。”阖闾听从他们的建议,动员全部军队,与唐国、蔡国的军队一起向西进军,到汉水岸边驻扎下来。楚国也派出军队抵御吴国,两军夹水互列战阵。吴王的弟弟夫概想攻打楚军。吴王不许。夫概说:“大王已经让臣下统领军队,军队以有利为上策,现在正是时机,为什么还要等待?”于是以他带领的五千人马攻进楚军,楚军大败。于是吴王纵兵追击。等到达郢都,连战五次,五次皆大败楚军。楚昭王逃出郢都。
孙武之所以在古今中外享有盛誉,最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他指挥的具体战役。而在于他为后世奉献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兵经《孙子兵法》。此书是对上古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频繁、激烈、多样的战争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对已有的兵学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春秋时期先进的社会思想交合的产物,是尚武崇智的齐文化孕育的奇葩,同时也是孙武个人天才和勤奋的结晶。当今,《孙子兵法》不但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军事指挥员们在战场上角逐胜负的武器,而且已登上了一些国家的最高“殿堂”,成为他们战略决策的理论依据之一;其在非军事领域也被广泛应用,其中智慧,真可谓是“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有手机了为什么还要买平板,有手机有必要买平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