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教育到底为了啥为什么大学生就不能卖油条

导语:国家对行业的战略需求,企业对实用人才的需要,学校培养的优秀学生,家庭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和每个人的价值,到底是可以统一在一起,还是各自为政?

如果不能统合在一起,那么,到底哪个更重要,哪个是你想要的?关于大学生能不能卖油条,答案也在这里。

国家、企业、学校、家庭、自我

大家对教育的期待是一样的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我国的人才配置属于“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计划分配。哪里需要你,你就去哪里工作;哪个岗位需要你,你就去哪里上班。

前几天,出差去深圳,恰好看到一则大学生夫妇去卖油条的社会新闻。

于是,就和朋友聊起了有关教育、职业、自我价值的问题。

我一直有一个困惑了很久的问题,很想问一问和教育相关的人:

国家对行业的战略需求,企业对实用人才的需要,学校培养的优秀学生,家庭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和每个人的价值,到底是可以统一在一起,还是各自为政?

这个问题,我上学的时候没想过。

那是1993年,我们高中分班,我很想选文科——可是,老天爷,我们学校是一高,一共九个班,八个理科班,一个文科班,只有理科学不好的学生(很多是女生),才会选去文科班。

所以,当我跟前空军机械师的父亲,说起想上文科班的时候,刚开始,他没有说话,瞧着我的眼神,就像是看着一个逃避责任、不想刻苦学习的孩子一样。

然后,他坚定地说:上理科。然后,扭头就走了。

当然,我想去文科班,班主任那一关也过不了——虽然,我的文科成绩一直都非常好,但文科拉不开分儿。同时,我的理科当时也没有差到无可救药。而且,理科招生名额多,文科名额少,无论于学校而言,还是对我自己而言,我都应该选理科,而不是自己喜欢的文科。

高考后,我的语文单科成绩是一流的,理科成绩是三流的。综合起来,还是有一个工科院校可以上。

但是,一到学校,我就知道,我以后肯定干不了机械工程师这个职业。我基本上不怎么去上课,自然成绩很差,最终一年之后被学校勒令退学。

多年之后,我看到台湾的大学有四分之一的人因为专业等原因,选择退学,深有同感;当我知道很多国外的大学,第一年可以不选专业,羡慕不已;而我从很多学校知道,一些因为专业的原因,导致抑郁甚至自杀的事件之后,深为后怕。

后来,我转到经贸系,当时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毕业了。机械没学成,其实,经贸也不懂。

当时有类似的热门专业,让很多大学也赶紧开设起了经贸、管理、计算机、金融等等专业。但是,很多连专业的老师都没有,都是别的系调过来临时搭建的。

▲1996年,国家开始实行大学生不包分配制度——也就是说,之前的大学“生产”出来的大学生,是必须去指定的单位报到的。刚开始不包分配的时候,还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觉得国家不管大学生了。

毕业后,我的所学,不能养活我。

而我,还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当一名我最热爱的记者。

于是,只要是能让我有饭吃、不犯法的工作,我几乎都做过。卖保险、卖机票、卖广告、卖销售卡、摆地摊、发传单……

我根本就不会去想“丢不丢人”的事儿,饿肚子是实实在在的,颜面是一分钱都不值的。

后来,我很幸运地当上了一名记者,甚至,进入到了省政府,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但是,五年之后,我并没有从基层公务员的工作中,在生活上得到大的改变。我连档案都没有等得及调,就拎着一个箱子,去了广州,重新去当一名记者。

那已经是2002年了,距离我当初选文科理科的那一天,已经过去了近十年。

经过十年的兜兜转转,我还是违背了家庭的期望,高中和大学的好意,以及在政府里继续当公务员的人生,一无所有地去开始我内心最喜欢的人生。

这十年之中,我很多次,已经对自我价值失去了信心,游走在失望、颓废、妥协的边缘。

或许是我幸运,或许是我生命力强,才没有被巨大的现实击垮,成为放弃自己理想、甚至生命的那个人——而我能对这个社会贡献的,就是社会新闻板块里,一则小小的新闻。

那么,让我来回答前面的那个问题吧:

国家当时改革开放后,对经贸等领域有巨大的需求,当然需要培养经贸、工商、管理等人才;虽然,大学也响应了这个趋势,但并没有做好教学的准备,我就算学得很好,其实并不具备企业需要的能力。

机械专业很扎实,如果我好好学,或许可以勉强当一个及格的工程师,但是,我志不在此,无法坚持下去;最终,我选择了一边养活自己,一边去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完全靠自己的学习,寻找到了自己的工作。

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悲哀!

我所说的悲哀,不是指的个人的悲哀,而是整个教育的悲哀。

我不知道,这个悲哀,到底让多少像我这样的孩子,用十几年的时间,走过一个个弯路,在自我生存、社会认同等等条件下,去痛苦地寻找自我的价值。

我打零工的时候,没有告诉家人,省得他们觉得丢脸,但是,就算他们觉得丢脸,我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当记者,也还是会坚持做下去;我在省政府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夸我有出息,家人也觉得荣耀,但是,我该辞就辞,一点儿不会犹豫。

反正,我宁愿去摆地摊、发传单,也不愿意按照别人的标准,去做一个我不喜欢但被别人羡慕的工作。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冷暖自知。

有很多很多的工作,我都做不好,我很钦佩把那些工作做好的人;我自己知道,我能够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后来我发现,我就只能做这个。

其实,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看客”,都是“跟红顶白”的作态。你风光了,他就吹捧你,你落魄了,他就鄙视你。

但是,你自己一定要清晰,不要为了这些“看客”而活。

你想养鸡就去养鸡,想去种橙子就去种橙子,想去炸油条就去炸油条,做机器人就去做机器人,想去做电商就去做电商……

别人看不起你的时候,你不会因此而沮丧,而是感到特别的充实;别人吹捧你的时候,你不会因此而虚荣,而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自己为自己负责,自己过自己想要的人生,这不就是酣畅淋漓的最好的生活吗?!

你做好了你自己,就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郭德纲说好他的相声,姚明打好他的篮球,屠呦呦研究好她的疫苗,袁隆平种好他的水稻,莫言写好他的小说……不就挺好的了吗?

而且,每个人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时候,往往更容易成功!——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所以啊,我认为,国家、企业、学校、家庭、个人,在教育的目标上,其实是可以统一的。

统一的路径,就是从小到大,从自己去找寻自我价值开始;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达到对家庭、学校、企业、国家的贡献。

而不是相反。

我觉得,一个没有自我价值的人,就算全心全意地奉献,对家庭、学校、企业、国家的贡献,都不会太大。

卖油条的,和做投行的

其实都要面临一个问题

▲很多70后大学生,都经历过人才市场的大学生招聘会。男生穿着廉价不合身的西装,打了人生第一次的领带;女生穿着想象中的职业装,半高跟的皮鞋——大家都抱着一摞个人简历,虽然其中的绝大多数都被扔进了垃圾桶。

我自己的教育之路,是相当坎坷的,自然,也只能代表教育链条中不成功的那一些人。

做记者20年以来,我开始陆续接触到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人。和这些人的人生经历比起来,我的人生之路,其实并非“精英”的人生道路,算是靠自己的“非主流”之路。

所以呢,我对学习、学校、能力、事业、社会标准、自我价值,有了更广阔、更宽容的态度。

然后,我也认识了很多名校毕业的优秀精英人士。

他们有哈佛、斯坦福、康奈尔、剑桥、麻省理工的……还有很多国内清华、北大、复旦、人大……他们有读到博士、还有在这些名校做教授的……也有在投行、华尔街、硅谷做到很好职位的……

他们的人生之路,和我有着巨大的不同。

他们一直都是很优秀的,优秀到根本没有机会像我那样,面临着选文科和理科,面临着机械还是经贸……类似这样的选择。因为他们的道路异常清晰,而他们的能力也足够强,可以顺利地完成这个成长之路。

一路名校→四大、投行、华尔街、硅谷→35岁做到高层→合伙人、董事总经理、投资人……

但是,每一个人其实都会在某个时候,去寻找自我价值的答案。

这种追寻,有很多时候,会被外界的评价体系给遮蔽了。

比如,你在政府做公务员,在光鲜的行业、在著名的企业、做到了高级管理人员……往往这个时候,面对外在的评价,就会把真实的自我价值给忽略过去了。

但是,自己内心里,是不是真的快乐,只有自己知道。

于是,这类朋友中经常有人会告诉我,其实,在他们的这个群体里,仍然有一部分人,是对自我价值感到困惑的。

而他们这么一路优秀着下来,中间几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往往是在35到40岁左右,已经做到不错的位置的时候,才会认真地面对这个问题。

一对儿大学毕业生,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追寻自我的价值,自己创业去炸油条,竟然在当下的中国,还是惹起了一阵的风波——我其实还挺意外的。

他们,在20年后,只不过在重复着我们那一代的教育和成长之路罢了——他们选择医学,跟我选择机械经贸一样,那位女生学的是护理专业,竟然天生晕血;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让自己有饭吃;他们只不过在过自己的生活,却被认为是在浪费国家、学校、家庭的教育投入。

我在这里说,大学生卖油条,和斯坦福毕业生从投行辞职开小店,其实都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就是:你自己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我知道,这又会让很多人开骂:斯坦福毕业的,就算没有自我价值,也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而卖油条的大学生,可是为了生存被迫的啊!

但是,我仍然坚持,在问题的本质上,是一样的。

没有自我价值的富足的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有自我价值的奋斗的生活,也没你想象的那么不堪。

是的,我们并不知道,卖油条的大学生,以后会不会重新去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我们也无法预料,每一个斯坦福的毕业生,在离开投行之后,开一个小店就很满足。

但是,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人生本来就是这样。

人生有起有浮,事业有大有小,道路有顺利有坎坷,感悟有痛苦有快乐,别人的评价有褒有贬……

你自己的内心是不是满足,是不是快乐,是不是觉得自己这辈子过得值得……只有你自己知道。

没有被逼到绝路

我们就不敢面对自己

▲出国、海归、外企……在新世纪到来之后,成为了新一代年轻人的梦想所在。2015年出国留学人数首度突破50万人。随着摩托罗拉、诺基亚、甲骨文等外企在中国大量裁员,以及中国阿里、腾讯、华为等企业的迅猛发展,很多人就业的方向也发生了转变。

我发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人都很受“水浒故事”的影响。

啥意思呢?就是不被逼到绝路上,能忍则忍,能过则过;除非一步步地把自己弄到悬崖边上,没有任何办法了,才有勇气去真正地面对自我。

单位只要还有份工作,就算不是自己热爱的,总比没有强吧;单位只要还能发工资,虽然不能满足自己对生活的向往,总比没有强吧;单位只要还没裁员,虽然加班加点且效益不好,但总比失业好吧……

我想,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地失去了寻找自我价值的勇气的。

可是,现实往往并不会一直满足这样的安稳,你会发现,再好的单位,也有效益不好裁员的情况;再好的行业,也有被日益发展的科技,从整体上摧毁的时刻;再安稳的机构,也会遇到机构改革、调整,以及政策变化之后带来的变动……

如果,你在任何地方,都还保有自己的一些自我价值,那么,当变化来临的时候,你仍然可以靠着那些价值,开始自己新的人生。

否则的话,当你把自我价值都牺牲掉了,去满足了单位、公司、机构的需要,那么,当它们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会一文不值。

其实,我们更应该的,是把自己逼到绝路上。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每一个人都对现有工作、生活不满意,去寻求变化——如果你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让你价值满满、幸福满满,当然是最幸福的人生了,就好好地过下去吧!

我说的,是那些既对现有不满意,还没找到发挥自我价值的地方,同时还缺乏勇气的那些人。

这里呢,我就不举例子了。

因为,我如果举了成功的例子,很多人都会说,天哪,那个人其实是多么多么有才华,多么多么努力,多么多么幸运……我可做不到他那样。

我如果举了还在努力的例子,很多人又会说,你看,他们现在还没成功,过得生活还不如以前……我可不要像他们一样,那么不成熟、鲁莽和不负责。

是的,我是不会上这个当的。

但是呢,我知道很多很多的朋友,他们在寻找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无论是多么的成功,还是现在仍在找寻的过程中……他们都过得很从容、很坚定、很自我、很快乐。

▲现在的年轻人,应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考公务员、去国企、去外企民企,还是自己创业。没有哪个是高级的,哪个是低等的,只要适合自己的就好。

最后,我想再次回到最先的那个问题上,作为家长,我们在看待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

国家对行业的战略需求,企业对实用人才的需要,学校培养的优秀学生,家庭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和每个人的价值,到底哪个更重要,哪个是你想要的?

END

白滔滔:童书妈妈联合创始人。学机械、转经济,自学写作进入媒体,历经新周刊、南方报业,后创业从事数字出版。著及编著有《我手机》《十三亿》《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诗300首》等。喜欢钻研教育思想,开发写作课程,和读书会家长孩子交流。同时,担任北京中致儿童关爱基金会副理事长,致力乡村幼师等项目。他还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儿的爸爸,是女儿小丸子眼中永不断电的故事机。

我们受教育到底为了啥为什么大学生就不能卖油条

大学生卖油条年入30万,当学历成为负担,才是对它最大的侮辱,你觉得呢?

看到了一对就读中医药大学的夫妻卖油条的事情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他们两个人并没有从事自己相关专业的工作,而是两个人一起开始卖油条,即使达到了年入30万的水平,还是在承受着包括家人在内很多人的不理解。

在很多人的眼中,可能这对夫妻的弃医卖油条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认为是这是一种不务正业,浪费资源的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白白读了这几年的书了,没有一点用处。

其实每次自己看到这种现象的时候,自己都在反思和思考,为什么有的时候学历会变成我们就业找工作和做选择时候的绊脚石,当自己的学识和学历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被迫着去选择一些范围内的工作,为什么学历越高自己的选择反而越来越少呢?

就像北大的学生出去卖米粉一样,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国家花钱和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投在你身上,结果你却去卖米粉。似乎,一个人的学识和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甚至逼迫一个人去选择,你的选择在爸妈眼里是不务正业的,你必须要朝着大家所认为合适的方向走,你这样的人就该去从事那样的工作。

什么时候学历变成了一种束缚?我们努力提升学识和学历的同时,不就是为了能让自己走上职场找工作的时候能有更多的选择吗?这时候可能有人会反驳,如果高学历的人抢了大家都能干的活,那么你让那些人怎么生存,你让学历和知识都比上你的人怎么拿工资养活自己,明显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啊。

这样的情况的确存在,但是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认为职业无贵贱,每一个工作都是一样的,最终体现的差距就是自己能不能坚持的问题,只是每一份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度不一样而已。

之所以很多人对这样的现象有很大的反感和不适应,其实心底里还是有职业贵贱之分的,路上的环卫工人永远比不上出入高档写字楼的白领,能当白领的绝对不会去当环卫工,其实无论是从工资收入,还是职业内容和性质,很多人潜意识里面就已经进行了职业等级的划分,从根本消除职业贵贱的现象,还得从观念上入手。

也正是因为对于职业无贵贱的理解,靠自己的双手放下面子挣钱,让这对夫妻的年收入是很多打工族和上班族的好几倍,学识能在自己选择就业和找工作的时候辅助自己,他可以拓宽的自己的人生道路,但是往哪个方向走是自己决定的,当学历成为束缚,或许才是对它最大的侮辱。

我们追求高学历,好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在疲于生存的时候,生活能留给自己一点空余的时间解放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有比别人跨进更高门槛的助力,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这些门槛内的工作就一定是自己需要从事的方向,学历高带给我们的是前进的助力,而不是指引我们方向的车头。

最终选择什么行业,做什么职业,只要用自己双手挣来的,那何来的羞耻心呢?那些觉得羞耻没面子的人,因为你一开始就把别人看做低人一等,所以才会格外不舒服。

我们受教育到底为了啥为什么大学生就不能卖油条

大学生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大学生进入大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我提升,学习技能 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大学它当然也是一个 培养自我素质的地方,不然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但是学习,接受专业教育在大学中所占的比重是要大于素质教育的。
大学是一个向社会过渡的阶段,上大学是为了进入社会做准备,但是社会竞争很激烈啊!要生存就必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就要求充分的专业学习。通过专业教育可以获得专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可以养成过硬的专业素养,并且专业教育可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仅学会理论知识,并且把学到的东西发挥价值。(东西是指专业教育的成果,知识积累 实践技能 专业特长)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是很严峻的,要立足社会靠的主要还是本事、专业特长, 知识的储备不足是大学生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
这就更突出了大学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了。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电脑报错0x0000007b,0xc0000007b错误代码如何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