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张学友的歌手,欧美歌手翻唱张学友

在流行乐坛有这么一句话,说是“日本的中岛美雪养活了大半个华语乐坛”。确实,华语歌手翻唱外语歌曲,包括日本、韩国、泰国和欧美等,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好多天王巨星都是靠翻唱走红的,比如“歌神”张学友最出名的代表作《吻别》,就是翻唱自丹麦流行乐团“迈克学摇滚”的一首歌。

哈哈,先别忙骂我,只是讲个笑话。其实我是想以《吻别》为例,证明中文歌曲也有被外国歌手翻唱的,虽然总体来说不多。今天这篇文章小编就来说说,为什么我们翻唱外国歌曲的多,而中文歌曲基本就限定在华人圈子里,被翻唱到全世界的例子并不多见呢?这其中体现了怎样的差别?

张学友的《吻别》,发行于1993年,由殷文琦作曲、何启弘作词,是如假包换的华语原创歌曲,发行后即红遍华人世界,创造了难以复制的销量神话,也从此成为一首华语情歌经典之作。2004年,丹麦流行乐团“迈克学摇滚”翻唱了《吻别》,重新用英文填词,歌名叫《Take Me to Your Heart》,从而使这首歌曲再次风靡全球。当《Take Me to Your Heart》在中国广为流传后,有的中国歌迷还下意识地怀疑——原来《吻别》是抄袭的外国歌曲啊?一度闹出笑话。

《吻别》作为华语歌曲被翻唱的成功代表,主要归功于谁呢?虽然“迈克学摇滚”也算是一支在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乐团,通过他们的改编翻唱把这首歌带到了世界,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要归功于作品本身。只有好的作品,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也才能顺利地被推广给全世界的歌迷。

那为什么张学友不能亲自把这首歌推广到全世界,而迈克可以呢?其实张学友在华语歌坛的地位是远高于迈克在欧美歌坛的地位的,但问题是,语言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中文歌注定只能面向华人,而英文歌却可以面向全世界。不说以英文为主的欧美地区,就算全世界各个非英语国家和地区,也都有数量不菲的欧美歌迷,而在非华人地区,听中文歌的人可以说少之甚少吧。为什么?是歌曲难听吗?当然不是,比《吻别》更好听的中文歌也不少吧,但问题是听不习惯啊,中文难懂啊。而当《吻别》变身《Take Me to Your Heart》以后,一下就喜欢上了。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就明白了,像《千千阙歌》《红日》《后来》等歌曲我们都是一见如故的喜欢,但如果第一次把日文原版放给你听,你却未必听得来。当然,也有人会说其实日文原版更好听、我只听原版之类的,但我想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要有语言这个壁垒存在,连接触到外语好歌曲的机会都没有,也没有多大兴趣去主动了解,不是吗?而中文壁垒是所有语言中壁垒最高的,所以中文歌曲被华人以外的歌迷所了解和喜欢的机会就显得非常渺茫。

中文不仅是让华语歌曲难以突破华人世界这个圈子的一道壁垒,也是华人歌手“负重前行”的一个先天性包袱。为什么这样说呢?听我解释。《歌手2018》舞台上,结石姐的演唱被吹上了天,什么“没一个能打的”“来歌手舞台支教的”等等。诚然,结石姐的唱功是很厉害,舞台上也确实难逢对手,但要说她吊打整个华语圈,就有点吹捧过头了,毕竟华语歌坛唱功厉害的歌手还是大有人在的。结石姐虽然是客场作战,但她也有优势你知道吗?就是语言优势。说了你别不信,英文歌手比中文歌手,天生就占了演唱上的优势,他们并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什么?这是个技术性问题,从语言的发音上看,唱英文歌就像小河淌水,而唱中文歌,就像乱石冈里打滚。英文流畅自如,而中文的每个方块字,就如有棱有角的石头一样“硌”嗓子,你能理解吗?如果还不够理解的话,你可以尝试比较“I love you”和“我爱你”的发音,哪个更费劲?

中文演唱上不仅相比英文是“负重前行”,相比日文、韩文都同样占劣势,甚至在中文圈子里面,国语也比粤语吃亏。这就是为什么有国粤语双版的歌曲,一般来说,总是觉得粤语版的听起来好听一点的原因。因为粤语对汉字发音做了类似英文的“倒角”处理,唱起来更顺畅,听起来也就更舒适。

周杰伦曾说过,唱中文歌才是最屌的。这个必须认可,作为我们的母语,没理由不爱,没理由不以它为荣,但屌的同时,也必须接受它在所有语言中难度最高的客观事实。所以,当我们在一味崇拜欧美歌手、觉得华语歌手在他们面前都不堪一击的时候,其实不一定是技不如人,而是我们“负重前行”;当我们总认为中文歌曲无法登上国际音乐殿堂、无法相比那些流行世界的英文名曲时,其实是因为语言壁垒所限。事实上,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中文歌曲,也有很多杰出的华语歌手,只是没有太多机会被世界了解而已。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2016全民互联网嘉年华完美收官搜贷天下乘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