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影响了美国哪些导演,黑泽明哪一年去世

说起日本电影,黑泽明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就好像中国影坛的张艺谋,默片时代的卓别林一样。黑泽明对于电影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日本国内,他因为对电影事业的卓越贡献,多次被评为世界十大导演之一,包括张艺谋、陈凯歌、斯皮尔伯格、莱昂内、乔治卢卡斯、弗朗西斯科波拉、英格玛.伯格曼、杜琪峰、徐克等一众世界级导演都是黑泽明的“影迷”。他们很多著名的电影中,都有黑泽明电影的影子,如杜琪峰的电影《柔道龙虎榜》中,则直接提到了黑泽明的成名作《姿三四郎》,而徐克的《七剑下天山》更是在剧情上直接借鉴了黑泽明的武士片巅峰之作《七武士》。

甚至于一些经典的类型片,也是在黑泽明作品的影响下诞生的,如乔治.卢卡斯的成名作《星球大战》则在剧情设计上借鉴了黑泽明的《战国英豪》,而莱昂内经典的西部片《镖客三部曲》的第一部《荒野大镖客》也是借鉴了黑泽明的武士电影《用心捧》。因为对世界电影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黑泽明也被世界电影人称为“电影天皇”。然而就是在光影世界里如此强悍的黑泽明,也有事业失利的时候,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时候,黑泽明在日本国内的电影事业遭遇了严重的阻力,很多人认为属于黑泽明等人的日本电影的黄金年代已经结束了,他们(黑泽明、小林正树等一代大师)创作的严肃电影题材已经失去了市场影响力,而随着和好莱坞合作的《虎!虎!虎!》以及日本国内的《电车狂》的相继失利,黑泽明对于电影失去了信心,而一向将电影事业等同于自己生命的黑泽明自然很难接受这样的打击。

黑泽明曾经说过:“将我的生命减去电影,答案就是零”,由此可见电影对于黑泽明生命的意义。黑泽明之所以如此热爱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他哥哥黑泽丙午的影响,黑泽丙午在默片时代是一名电影讲解员,由于早年热爱文学的原因,他一直受到苏联文学虚无精神的影响,黑泽丙午认为:“人应该在三十岁之前就结束生命,因为一旦过了三十岁人只能变得丑恶”。所以当黑泽丙午27岁时,因为当时的电影已经由默片时代进入了有声电影时代,而作为默片电影讲解员的黑泽丙午在失业后便在一座伊豆的温泉旅馆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许是受到哥哥的影响,黑泽明在1971年电影事业遭到重创时,企图采用割腕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幸好被家人及时发现而获救,这一年黑泽明已经是一位61岁的老人。

这次死而复生的经历,让黑泽明对于生命有了新的定义,在生死之间游走一次之后,黑泽明仿佛获得了新生。再次回到公众视野之后,黑泽明的性情变得更为平易近人,也更加接近媒体和大众。但是电影除了是电影创作者的艺术追求之外,还是商人追逐利益的工具,因为几次票房失利的事实,使得黑泽明当时在日本国内很难拉到适当的投资,来拍摄自己高标准的电影作品。这个时候的黑泽明,就好像他早年影片《生之欲》中的主角一样,已经摒弃了外界无意义的干扰,为了拍摄自己喜爱的电影,完成在光影世界的梦想,黑泽明开始试着将电影创作视野放到国际范围内。

这个时候苏联政府渴望和黑泽明合作一部电影,因为之前在好莱坞不愉快的经历,这次黑泽明显然慎重许多。他主动提出自己想要拍摄的影片,因为受哥哥的影响,黑泽明也深受苏联文学的影响。在从影三十多年的生涯里,他一直想将俄国的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的游记《在乌苏里的莽林中》改编成电影,原著中展现的大自然和人的关系,引起了电影大师黑泽明浓厚的兴趣。经黑泽明提议,苏联当时的电影主管部门迅速响应了黑泽明的想法。而电影的整个制作,是由苏联团队主导的,完全匹配的是苏联的电影资源,而黑泽明提供的是他先进的电影语言和电影理念。所有在严格意义上讲,这部影片依然是一部苏联电影,讲述的是以苏联为视角的故事,这部影片最后被命名为《德尔苏.乌扎拉》。

黑泽明不愧是一名电影大师,为了能够满足执导这部影片的愿望,他可谓是煞费苦心。在国内接受采访时,黑泽明如是说:“阿尔谢尼耶夫探险的那个时期,乌苏里……除少数土著人外,以中国人为主……。然而现在,中苏问题……已经是极其严重的,因而对中国人的处理方法,在电影剧本里就成了问题。”“我自认为写的公平,但对方却说我过于出力地描写好的中国人了”“我坚决表示不愿把政治搬进影片中去。对中国人的处理方法是(苏联)国家电影委员会也非常关切的。在编电影剧本的期间,这是最困难的问题。……”

这就是当时这部影片制作时背后的问题,这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901年至1910年之间,影片的主角是俄国军官阿尔谢尼耶夫。而影片的制作时间是1972年,这几个时间点非常关键。首先在1972年的时候,我国和苏联因为边界的问题进行了不小的争执,而影片中故事的发生地点则是集中在双方争执非常严重的乌苏里地区。而1901年和1910年这个时间段,相对于1972年而言属于历史时期。所以这部后来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电影中,所反映给世界的,在本不应该属于电影主题的信息,却被各方大肆放大其中的含义。这个情况让黑泽明非常的苦恼,毕竟他本人仅仅是为了完成一部伟大的电影作品。

但是从他接受报纸采访时所说的话观众们可以看出,其实黑泽明对于苏联电影当局的想法是有一定了解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执导这部影片,可见黑泽明在一些细节上多少是有屈服于苏联电影当局的。毕竟花的是人家的钱,拍的又是人家的电影。但是黑泽明在电影的立意和主题上,却明显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影片中几个隐约的地名,和用于推动剧情的中国人参与的情节时,黑泽明刻意的将影片的重心游走在苏联电影当局的控制范围之外。而将他的镜头,推向了整个人类需要面对的,更浩大的自然和人的命题,而不是国家和国家,民族和民族的问题。

影片的主角是一位名叫德尔苏的赫哲族人,他在以阿尔谢尼耶夫为首的俄国人中间显得特别的矮小,但是在黑泽明的镜头调度的画面中,观众们在银幕中看到的德尔苏矮小的身材更像是一位森林之子,他的智慧将自己的生命和肉体融合进了大自然当中。德尔苏认为森林中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用一句学术词汇,德尔苏被称为一名泛灵论者,他认为自然中的一切都有自己的生命,他觉得自己的手杖有生命,他认为太阳有生命,他认为河流有生命。反之,德尔苏对于现代社会却非常的不适应,他拥有超高的打猎本领,凭借这项技能,他可以在森林中获取诸多有价值的东西来换取钱财。但是他却不懂得用金钱来换取舒适的生活,因为只有在森林中,他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在和德尔苏相处的过程中,阿尔谢尼耶夫被德尔苏和大自然一样纯洁的灵魂所感染,他们的友情也随着他们和大自然的生死搏斗而迅速升温。但是这一切在德尔苏看来非常的自然,在表现德尔苏和阿尔谢尼耶夫的友情时,黑泽明并没有刻意的渲染煽情的氛围。虽然在用世俗的价值观来评判德尔苏更像是一个流浪汉,而阿尔谢尼耶夫则是属于高端阶层的人物。但是在大自然中,在面对大自然的生死考验时,他们的身份没有高低尊卑。在回想黑泽明拍摄这部影片的心境时,观众们就很容易理解黑泽明所要表达的现实含义。黑泽明在自己的光影世界里,就好像大自然中的德尔苏一样,如果说德尔苏被称为森林之子或者自然之子,那么黑泽明就是电影之子或者光影之子。

他们的一身本领,都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叱咤风云,实现自我,在自我的努力中,找到和上帝交流生命意义的通道。但是世俗的人们往往不给他们充足的空间,他们总是在用各种方式骚扰黑泽明和德尔苏在自己的世界里参禅修道。当时的苏联电影局就好像影片中的阿尔谢尼耶夫一样,阿尔谢尼耶夫给了德尔苏展现自己本领的机会,而苏联电影局也给了黑泽明展现自己光影技巧的机会。这部影片共计投资了400万美元,整个制作时间耗时4年,可见黑泽明在当年所受到的待遇。而德尔苏同样是受到了阿尔谢尼耶夫的尊重,并且获得了阿尔谢尼耶夫提供的食物和子弹。

影片中的德尔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黑泽明的化身,而影片中或者荒原,或者森林的自然环境,便是黑泽明憧憬的光影世界,就如同黑泽明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他只想制作一部伟大的电影,他并不是苏联政府的工具。所以在制作影片时黑泽明一直在极力规避苏联政府的影响,以便让他的电影更为纯粹,黑泽明影片中的山河森林,日月湖海并没有特指,而是人类所面对大自然时共同的境遇。所以当黑泽明接受这个任务时,同样是光影大师的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便告诫黑泽明:“(那些电影局的人)他们都是骗子。”不出所料,这部影片上映之后,被各方赋予了太多和电影无关的,莫须有的含义。

影片的最后德尔苏的生命结束在了森林的边缘,他死于人类的贪婪,之所以杀死德尔苏,是因为有人要抢走他手上的新式来复枪。而德尔苏明知自己已经老了,已经老得不要说在森林中驰骋,甚至生存都困难的时候,他依然选择了回到森林。这种勇气何尝不是黑泽明在当时经历过种种失败,甚至是自杀之后又回到自己的光影世界是一样的。而最后德尔苏在森林边缘的死亡,是不是也标志着黑泽明对于电影事业“视死忽如归”的信心呢。有人说在这部影片中黑泽明表现的主题更为温情了,但是周游君看来,影片中各种全景镜头,才是黑泽明这部影片的主题,在经历了生死的瞬间之后,黑泽明距离彻悟光影和生命之间的意义已经无限的接近了。

黑泽明执导的这部影片《德尔苏乌扎拉》让黑泽明继《罗生门》之后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恐怕在整个奥斯卡历史上也是一段奇闻,黑泽明分别凭借两个国家,两种语言的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但是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当时这部影片却惹怒了国内的观众。但是从现在的角度而言,这部影片依然是以黑泽明光影主题为主导的,一部艺术上上乘的,几乎看不到另有企图的电影作品。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dnf女弹药暴击不够「DNF女弹药伤害数字优化测试为什么女弹8个9特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