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简介「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发现更多合作机遇新中关系历久弥新」

(中国这十年·他论)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发现更多合作机遇,新中关系历久弥新

中新社北京9月1日电 题: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发现更多合作机遇,新中关系历久弥新

中新社记者 肖欣

“2022年是新西兰和中国建交50周年,我们庆祝两国为推动建立积极广泛的双边关系所取得的成就。新中关系历久弥新。”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发现了更多机遇,可以在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合作”。

“过去10年间,双边贸易增长3倍多,尽管面临新冠疫情的挑战,去年的贸易额依然达到370亿新西兰元。”傅恩莱举例说。

她强调,一直以来,新西兰都坚定地倡导自由贸易,并通过区域组织和国际组织来支持自由贸易的发展。“在世贸组织(WTO)这一具有预见性的架构之下,通过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与中国这样重要的、富有影响力的国家开展贸易,新西兰对这样的机遇表示欢迎。”

资料图为新西兰城市景观。 中新社发 新西兰驻华大使馆 供图

事实上,在过去几十年间,新西兰与中国共同抓住了“以强大的双边经贸为两国繁荣作出贡献”的机遇。新西兰在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中开创多个“第一”:第一个同中国结束“入世”双边谈判,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第一个同中国启动双边自贸协定谈判并签署自贸协定……“中国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傅恩莱表示,“正如阿德恩总理所说,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她指出,新西兰—中国双边自贸协定于2008年生效,在两国都取得巨大成功。自贸协定为两国之间更广泛的、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奠定基础。过去10年间,双边贸易增长3倍多,贸易状况相对平衡。

新中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于今年4月7日正式生效实施,再度为双边关系“添砖加瓦”。在傅恩莱看来,两国双边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的签署和生效“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新中经济关系”,“翻开了两国建交50周年的新篇章”。

资料图为新西兰自然风光。 中新社发 新西兰驻华大使馆 供图

她指出,在原版自贸协定项下,98%的新西兰出口产品、100%的中国出口产品已经实现“零关税”,不过,在过去10年间,贸易迅速发展,出现一些新事物,在原版自贸协定达成之时,未能将这些新事物纳入其中。《升级议定书》除在货物和服务的市场准入方面做出改进外,还通过简化手续、缩短时间、降低企业成本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两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升级版协定项下,双方还承诺在新的领域展开合作,包括电子商务、环境保护、竞争政策等。

“对新西兰来说,此次协定升级是我们为推动疫情后经济复苏而开展的系列工作的一部分。对于新西兰这样一个依赖贸易的小型经济体而言,与贸易架构和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相关的承诺非常重要,在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多个经济体承压的大环境下尤为如此。”傅恩莱说。

据傅恩莱介绍,在双边自贸协定及其升级版框架下,两国建立自贸区联委会等正式机制,就持续改善双边贸易方式进行磋商,通过举行不同层级的正式对话,广泛探讨经贸问题。她期待着今年再次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期待在疫情过后,两国经贸各界再次在线下会面。

傅恩莱同时指出,新西兰和中国在农业、气候变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也是两国关系的重要支柱。她特别提到两国科学协作保护候鸟的“趣事”说,“每年春季和秋季,斑尾塍鹬、红腹滨鹬等在两国之间迁徙的鸟类让我们相连。在这些鸟类南北迁徙的过程中,中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觅食场所。我们在使馆的社交媒体账号中介绍候鸟的故事,以及两国如何共同努力保护这些勇敢的小鸟飞行家。”

资料图为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 中新社发 新西兰驻华大使馆 供图

新西兰与中国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上有着差异,对一些问题也持不同看法,如何实现求同存异,摸索出互惠共赢的相处之道?从外交官的专业角度,傅恩莱给出的答案是,“我们以建设性、专业性和常态化的方式解决问题。”她相信,“我们将继续寻求在共同利益领域进行合作,造福两国人民。尽管面临着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新西兰仍有大量机会在共同利益领域深化与中国的合作。”

从个人经历的角度,她更强调,“长久以来,两国关系的核心之处,便是人与人的交流”。

20世纪80年代中期,傅恩莱刚刚大学毕业,依照新西兰大学毕业生海外体验的传统,她“很想去海外体验一番”,尤其是东方。“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语言充满好奇”,傅恩莱回忆说,“我曾在1985年到1986年间在古城西安授课,这段经历让我对中国有了一些了解,自此我对中国也越发感到好奇。我非常幸运地得到一项政府间奖学金,先是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汉语,之后又到北京大学继续深造汉语和法律。”

回顾留学经历和自此开启的与中国近40年的“缘分”,傅恩莱认为,“尽管语言和文化不尽相同,但交流让我们了解到彼此的共性,为我们从不同角度看世界提供绝佳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很多终身难忘的友谊”。

她告诉记者,“从19世纪有来自中国的先驱者到新西兰定居以来,在新西兰的华人群体已接近25万人,支撑着蒸蒸日上的人文交流。回望新中交往的历史,像路易·艾黎这样的故事时刻提醒着我们,两国外交关系的基石是什么?是人。我们有一句毛利谚语:这世界上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是人,是人,还是人。”

“今天,我们铭记这些故事,延续他们的精神。”傅恩莱说。(完)

corki是中国人吗?

 “新西兰人也爱过中国春节”(我在中国当大使)
  ——访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
  新西兰与中国远隔重洋,但中国人对这颗“太平洋上的明珠”并不陌生。古老神秘的毛利族、全球唯一幸存的无翼鸟、品类丰富的乳制品等构成新西兰的独特符号。作为电影《指环王》的拍摄地,新西兰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光更是成了众人心中的“打卡”胜地。
  傅恩莱(Clare Fearnley)自2018年开启驻华大使的旅程,近日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专访时,她讲述了结缘中国40年的故事,表达了对推动新中两国加深合作的深切期望。
  取名“恩莱”以示敬意
  傅恩莱与中国结缘始于20世纪80年代。彼时刚从大学毕业的她得知有到西安任教的机会,便毫不犹豫地来到了中国。此后又在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学习和工作,一待就是5年。
  在这5年里,傅恩莱练就了一口的流利中文,交到许多中国朋友,对中国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傅恩莱对中国的感情从她的中文名字就可见一斑,这是她的第一位中文老师取的,“因为我们都很钦佩周恩来,化用为‘恩莱’二字以示敬意”。
  1998年至2002年,傅恩莱担任新西兰驻上海总领事。在上海,傅恩莱继续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还对上海方言产生了浓厚兴趣,每周都花上一个小时专门学上海方言。“侬是上海宁伐(你是上海人吗)?”尽管20年过去了,但傅恩莱说起上海话来一点也不含糊。
  时隔近20年再次到中国常驻,中国许多变化超出傅恩莱的想象。她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极大改善是有形的变化,“过去从北京到上海要10多个小时,现在坐高铁只要4个多小时。”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无形的变化,“今天中国人的消费选择更加丰富多元了。”
  新西兰人热爱中国美食
  傅恩莱的中国情缘,也是中新友好交往的生动缩影。
  新西兰人爱学中文。新西兰是第一个自主筹办中文语言周的西方国家,由新西兰人民间发起的新西兰中文周从201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傅恩莱说,中文在新西兰是最受欢迎的外语之一。每年新西兰全国各地都会举办中文周活动,中文歌曲大赛、体验中国美食、学习中国功夫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许多新西兰民众参与。傅恩莱认为,对中文的关注度骤升也体现出全球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中国是太平洋地区重要国家,学习中文能够帮助新西兰人理解中国人的世界观。
  新西兰人热爱中国美食。傅恩莱说,新西兰最著名的亚洲美食就是中国菜。最初,广东移民带来了广东美食,现在新西兰中国美食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档中餐厅和融合菜,“新西兰家家户户厨房里都有中餐调味品,比如酱油”。
  新西兰人爱过中国节日。傅恩莱表示,每到中国春节,新西兰都会举办大规模庆祝活动。从中国购来的灯笼会把活动现场布置得喜气洋洋,“新西兰的几大城市都能体验到热闹的庆祝活动”。
  新西兰人喜爱中国文物。傅恩莱介绍,2019年中新旅游年开幕之际,《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作为新西兰国家博物馆跨年大展展出。新西兰民众对中国文物兴趣浓厚,使得这场展览大获成功,“可以说是新西兰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最成功的海外展品展”。
  新西兰人也爱到中国旅游。傅恩莱说,每周新中之间大约有50班直航,近年来双边游客都大幅提升。大量中国游客赴新西兰旅游,人均消费和总消费持续攀升;每年大约有14万新西兰游客来到中国,“考虑到新西兰的总人口数,14万人在新西兰出境游中已经是个很大的数字”。
  奇异果源自“中国醋栗梅”
  中新在人文交流中相知,也在利益交融中走近。
  谈起两国源远流长的务实合作,傅恩莱讲述了新西兰奇异果的故事。很多新西兰人都知道,今天享誉世界的新西兰奇异果,最初是从中国引进的。傅恩莱说,1904年一位新西兰老师将中国的猕猴桃种子带回新西兰。这种农作物起初在新西兰被称作“中国醋栗梅”,1959年更名为“奇异果”,而且不断有新品种被研发问世。“很多奇异果品种是由新中两国科学家共同研发出来的,目前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已经在四川全面启用。”
  在两国务实合作中,还有很多像猕猴桃这样的例子。中新两国开创了中国同发达国家关系的多个“第一”:新西兰是首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发达国家,也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并实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傅恩莱高兴地表示,2019年两国完成了自贸协定升级谈判,2020年两国将正式签署协定,新西兰企业对协定生效十分期待。
  傅恩莱表示,此次升级将确保新中自贸协定依然具有领先地位。升级后的新中自贸协定将电子商务纳入新增章节,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福祉。“我非常高兴看到很多中国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新西兰牛奶和新鲜水果。”
  随着两国在电商领域开展更广泛合作,新西兰人也能享受到更多优质的中国商品。傅恩莱说,每次回国她都会给家中小辈带中国玩具,中国丝绸、鞋、手提包、茶叶、电子设备等各种商品在新西兰广受欢迎。
  在傅恩莱看来,新中能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如此多成果,两国能创造如此多的“第一”,得益于两国文化共有的开拓性。新中经贸合作蓬勃发展,生动体现了规模、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也能开展对话合作,共同构建互利共赢的贸易体系

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简介「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发现更多合作机遇新中关系历久弥新」

中国七十年来的变化

七十年里,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文明古国成为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1998年,南方特大洪水,淹没了许多楼房,淹没了许多人民,却淹不灭中华儿女的爱心;2007年年底,当春节来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阻碍了人们回家的道路,却阻碍不了中华儿女救灾的决心;

2008年5月,里氏高达8.0级的汶川大地震一度牵动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楼房,震碎了一颗颗逝世者家人的心,却震不倒中华儿女突破重重困难的热情。

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会变成小小的烦恼,再小的帮助乘以13亿,会变成大大的扶持。炎黄子孙会手挽手,心连心,克服一切困难!

七十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中国在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叔叔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

2008年,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飞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访嫦娥和玉兔;同样是2008年,神舟七号升空,翟志刚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中国的科技技术蒸蒸日上,为发展中的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七十年来,中国建设新农村的脚步越走越快。以前,农村人知识很少,,只知道劳作。现在,“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越来越普遍,连许多老年人都发奋学习。

农业不仅用上了力气,同时也充分运用上了智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上了中学、大学,成为了建设祖国新一代的智囊团,以前,农村生活是吃不好,穿不暖,过的都是苦日子。现在,农村人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好,纷纷过上了小康生活。

手机、彩电、冰箱……这些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一样样成为了现实,以前,农村给人的印象是又脏又乱,一下雨,小路便成为了“水泥路”;

山上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现在,一提到农村,人们想到的是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青山绿水……改革开放,让农村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让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

改革开放后,党带领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能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本世纪初,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而要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进行革命性锻造。这同样是贯穿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一条红线。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孕晚期要临产是什么感觉,孕晚期孕妇临产都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