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一市民与上海一公司合伙做充电桩协议未到期公司却不再发货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蚌埠的白先生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反映,他与上海五纷物联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成为蚌埠全区县的市场合伙人,进行“云智充”充电桩安装与运营。但五年协议未到期,公司表示不再发货。同时,说好的5000元市场拓展费一年多未到账,约定的按盈利额收取服务费,1-5月按照营业额扣划。

对此,该公司客服回应记者,记录后会有专人回复。截至11月11日下午发稿前,尚未有人回应此事。

协议未到期,充电桩咋不发货了?

“联系好了(小区),对方说不给发货了,安装的事情都停下来了。”蚌埠的白先生着急地说,从今年3月份开始,陆续谈好在小区安装充电桩的业务,一直搁置着。“沟通了好几次,都没结果。”

白先生告诉记者,充电桩是由上海五纷物联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提供。根据其提供的《上海五纷物联技术有限公司云智充智能充电生活平台市场合伙人合作协议》(以下称原协议),协议期从2020年8月29日至2025年8月28日止。“我先交了3万元的品牌服务费,成了《云智充智能充电生活平台》蚌埠市市区市场合伙人。”同时,白先生签了一份《补充协议》,又交了1万元,升级为蚌埠市全区县市场合伙人。

成了合伙人,白先生赶紧开始推广业务,今年初成功谈妥了市里一个大型小区。“我们是全覆盖服务,安装了40台。”据白先生回忆,先发了30台,后又加了10台,“当时发货还是顺利的”。随后,他积极拓展业务,“五河、怀远、本山等多地都跑了,谈好了意向。”但再联系发货时,“说不发了,理由是已投入的充电桩使用率不到45%。”白先生有点懵。

“我是网上浏览到这家公司的,当时觉得宣传不错。”白先生说,当时工作人员表示 “合作方式是厂家不限量,免费提供机器,代理商负责安装”,在退休前一直做电瓶的他看来,“这个生意可以做”。

在上海签订协议前,白先生说曾注意到其中有一条:“受信乙方30台设备,如果其中已安装的设备平均使用率达到30%,甲方继续提供相对应的设备型号和数量。”一名负责招商的刘经理解释称,安装后如果没达到使用率,奖励暂时没有了,不影响供应量。

“之前说好的,怎么能这样!”白先生说,自己就想退休后干点事情,“你看现在,谈好的(小区)人家能不说你嘛!”再考虑到前期联络、人员开销等费用,白先生大吐苦水,“如果说使用率,这个扫码的,很多年纪大的还不会用,也需要时间。”

按盈利额扣费,算账后却不对劲了

白先生告诉记者,作为合伙人,收益来自客户支付的服务费。“客户扫码充值后直接给公司,由公司统一结算。”根据《原协议》,“对于设备用户的使用,甲方提成比列为15%,乙方提成比例为85%。另据《补充协议》,公司抽取盈利额利润15%,白先生发现,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白先生回忆,以现在安装好的小区为例,客户花1元钱,可充6个小时。从3月份开始,他核对了到账记录和相关的结算表、报表。“我们用笨办法算了算,如果有40个人充电,以最低的1元算,到账金额就不对。“仍然扣除了营业额的15%。”在多次反映后,白先生账户内6月到9月足额到账,1月到5月份的费用问题,尚未解决。对此,一年免服务费时间怎么算,到底是扣除营业额的15%,还是盈利额的15%,白先生也心存疑惑。

“扣除了电费,大概剩两毛钱。”白先生说,到现在为止,他共提现到账两次,一次是5月29号到账的460多元,第二次是8月10日的2500元。“就充电费用和收益来说,并不高。”但白先生说,从申请提现到成功到账,他大概花了一个多月。

而《补充协议》中提到的5000元市场拓展费,合同签订后已有一年多,也未到账。白先生提供的一份活动说明中显示,“成功签约此合同并全额支付合同款的合伙人,公司给予5000元市场拓展资金。”

白先生告诉记者,他和一起合作的朋友都是退休的,“只要有点事做就可以,对(钱)这方面要求不高。”到现在,他和朋友前后已经投了十几万元,安装的耗材都是自己买的,”他认为,公司“不能胡来”。

回应:货和钱啥时到,客服称等待回复

记者随后在天眼查查询,显示上海五纷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状态为存续,专业从事互联网 智能硬件的物联网生态研发。现阶段核心产品是电单车智能充电管理系统。

就白先生反映的情况,记者先联系了其提到的一名刘姓经理。“我已经离职了。”他表示,据其了解,公司的货确实发得慢。针对白先生的疑惑,他称“并不具体了解,是接替此前的一名同事。”

记者也尝试联系了一名李姓经理,但电话无人接听。随后,记者拨打了该公司客服电话反映。客服表示,已将问题记录,会有专人回复。截至11月11日下午发稿前,尚未有人回应此事。

白先生告诉记者,他还是希望公司能正常发货,同时,弄清楚扣费的问题并尽早发放市场拓展费。对此事的进展,记者也将持续关注。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受访者供图)

编辑:彭玲

蚌埠一市民与上海一公司合伙做充电桩协议未到期公司却不再发货

预存电费后却频频欠费,上海出现“预付费充电桩”,是创新还是套路?

频繁的欠费让市民们担忧,洽界公司是否在经营上遭遇了一些困难,他们预存的电费会因此打水漂吗?

洽界公司官方网站上,形容其公司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充电解决方案专家”,致力于“拓展多样、高效的充电解决方案”。在给市民升级预付费充电桩的操作中,洽界公司如何实现盈利?采访中,不少投诉市民称也没有想通这一点。

据市民王女士称,当初在洽界工作人员上门升级充电桩时,她也曾就此问题询问过对方。对方给出的答复是“洽界与电力公司有合作,可以享受优惠电价,以折扣价去支付电费”。记者就此致电上海电力,对方否认与洽界有相关合作。称这些充电桩均是电力公司与市民直接签订供电合同,尽管洽界更换了充电桩,但供电方式并未发生变化,电力公司仍是点对点地向居民计量计费。电力部门称,市场上的商业充电桩是通过电价收费的差价来盈利,洽界如果仅是预收费再代缴,并无利润空间。

是否还有其他盈利的可能性?记者向几位投诉市民要来了他们与洽界公司签订的《新能源车充电服务协议》仔细翻阅。协议中约定,升级后,充电桩的产权属于洽界公司,电费和运营费用也由洽界公司来承担,并向市民收费。除此之外,协议中还注明“市民同意将车位和充电桩在使用闲暇时提供共享服务,由洽界公司进行统一运营管理”“市民可获取共享收益分红”。可见,签订协议后,市民的个人车位和充电桩就已变成了“共享车位”和“共享充电桩”,可供第三方充电使用进而产生收益,记者猜测应该是洽界设想中的盈利模式。

△市民与洽界公司签订的《新能源车充电服务协议》中明确:“市民同意将车位和充电桩在使用闲暇时提供共享服务,由洽界公司进行统一运营管理”。

但记者向多名市民了解,他们均称在签订协议时并未注意到这一条。并且,协议签订以来,也从未将车位和充电桩进行共享过。“更何况,充电桩装在地下车库产权车位上,外人想停进来充电,也进不来啊。”

无法通过共享充电桩来盈利,是否影响到了洽界的经营状况,进而导致频繁欠费?3月8日,记者来到洽界公司官网上的地址“淮海中路8号兰生大厦26楼”,大楼保安告诉记者26楼早于去年年底前就已搬空。一位离职员工告知,洽界公司已搬入了人民路845号的“与联联合办公”,记者转而前往,洽界公司的一名行政人员接待了记者,但对于记者提出的诸多问题,她均以“不知道”和“不方便告知”为由拒绝回答。

是创新还是套路?

记者日前联系上了洽界公司的一名负责人,该负责人首先否认了经营状况不佳的传闻。他解释,之所以出现了欠费,是因为去年12月电力公司调整了账单的名称,将12月月初开出的账单(11月使用电量)和1月初开出的账单(12月使用电量)均描述为了“12月账单”,这导致洽界在操作代缴时出现了一定的混乱和漏缴,客户拨打热线催缴后已及时予以了处置。此外部分市民2月份要缴纳的“1月账单”也出现了漏缴,目前正在处置中。

另一方面,针对市民对于其盈利模式的不解,该负责人证实了记者的猜测,称洽界公司从事的正是“私桩共享”的业务模式,即将私人充电桩进行共享。据称洽界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上海大力推广,目前已布局有5000根充电桩。该负责人纠正了市民“预付费充电桩”“预存电费”等说法。他解释,在推进“私桩共享”中,洽界与市民签订5年期的协议并更换充电桩后,接下来要提供5年的运维、质保服务,并收取一笔数千元的服务费。由于目前正在推广过程中,洽界将收取的服务费折成电费予以了返还,并为市民代缴。该负责人称,市民将此理解成“预存电费”,是对洽界业务模式的误解。

△充电桩正面“洽界科技”标识下方是一块液晶屏,能显示充电桩的“终端编号”和状态、已充电量、消费金额等信息,下方是一块“刷卡区”。

至于目前鲜有市民实际将车位和充电桩共享,该负责人解释,“私桩共享”确实面临着外来车辆如何进小区、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分享、定价机制如何确定等现实的难题需要解决。并且,共享私桩需要一定的量予以支持,目前的覆盖率尚无法支持实际的共享。因此,私桩共享实际上尚未启动,目前仍处于前期的概念引导和市场教育阶段。该负责人计划明年下半年开始试点,尝试逐步推进共享。

但多位市民称,工作人员在推广时从未对“私桩共享”的模式加以说明,市民们对于自己的充电桩要拿来共享并无心理准备。可以预见后期推广共享时,恐会进一步引发更多纠纷。

去年,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曾发布相关文件,提出完善居住社区充电桩建设推进机制,其中就鼓励“临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等新模式。记者了解到,“私桩共享”是实现临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等模式的渠道之一。但这一新模式若要顺利推广,除了维护消费者权益、及时兑现代缴电费的承诺之外,还得将业务模式说得明明白白,让车主们心甘情愿地签下共享合同,而不是假借“免费升级”等噱头,否则再好的创新也会变成“套路”。

蚌埠一市民与上海一公司合伙做充电桩协议未到期公司却不再发货

上海私房可不可以安装充电桩

【太平洋汽车网】上海私房可以安装充电桩,但也不是所有的小区都可以安装充电桩。有的老旧小区就不适合安装充电桩,有可能会因为小区电容量不够而导致失火,很多老小区各方面规划设计并不是特别完善,也是为了安全着想。

记者11月6日从上海市电力公司了解到,目前,市电力公司已超前谋划,截至今年9月,已建成各类充换电站12座,充电桩890个。这些充电桩主要分布在营业网点、办公基地、政府机关、居民小区、公共停车场等公共区域。根据市经信委《上海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与汽车电子”专项实施方案》要求,“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将达到3万-5万辆规模。据此,“十二五”期间,上海将规划建设各类充换电站50座,充电桩5000个,完全可以满足市民对电动汽车充换电的需要;同时,还将重点服务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重点发展嘉定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区、虹桥枢纽综合商务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迪士尼乐园)、临港新城、崇明生态岛、松江新城、张江高科技园区等示范区域,构建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

据上海首批新能源车8名试用者的反映,由于在小区安装充电桩遇到和物业协商的情况,最终都未能实现安装。那么,今后上海是否有在单位或大型居住区集中安装和规模推广的计划?今年7月,市建交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正式实施。该建设规范要求,规划新建的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停车场、超市、商务楼宇等停车场充电桩按车位总数10%配置,对已建成各类停车场的充电桩配置视具体情况确定。据此,上海市电力公司已制定了《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规划》,目前按分年度计划逐年实施,其中相当一部分部署在各类新建居民小区。而在现有的老旧住宅小区,设置新能源车的充电桩,主要受到占用有限的停车位等因素的制约,这还需得到小区物业、业委会的协调支持。此外,目前的新能源车充换电站和充电桩的投资、建设和运行均由市电力公司承担,但充换电服务的体系还未确定。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笔记本电脑任务栏没反应怎么办,笔记本任务栏设置没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