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读者投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来稿请投:
zhuangao@lifeweek.com.cn
很久很久以前,我读高中时,收到过一封情书,是一个学文科的男生写给我的。时至今日,内容早已忘记,但有两点记忆犹新:
1.那是一封洋洋洒洒很长的情书。横线的稿纸,写满了四页。
2.信中他用了一个很重的词:至死不渝。原句的大意是:我对你的喜爱和迷恋,至死不渝。
“至死不渝”,意思浅显易懂,就是到死都不改变。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成语。想想看,这世界无时无刻都在以或快或慢的速度改变着,或转瞬即逝、或沧海桑田。这时,有一个人他跳出来对你说,无论世界怎么变,我对你的那份情爱比至尊宝更甚。
因为至尊宝的爱情是按时常算的,只有一万年;而我的爱情是按肉身与精神消损的重量来计算的,爱与肉身、精神共存亡,我用全部的灵与肉只爱你一个人。这恐怕是世上最隆重、夯实的爱了。
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生,当时看到这个词还是心头一热的。
但如今,作为一名中年人,再看到有人——尤其是中年男人——说“至死不渝”这类情话时,内心的警示灯就会亮起:说得如此壮烈,要么错误严重,要么有所图谋。
《小欢喜》剧照
多数人的中年生活和感情,都有点焦头烂额、捉襟见肘的模样。上有老下有小不是最可怕的,最恐怖的是人到中年,往上还在啃老(有些是经济上的、有些是占用老人这个资源)、往下搞不定娃的幼升小;中间横着冲不破的职场天花板和不敢看的体检报告。
青春时任凭听上去多美好的情话,放在“中年”这个标尺里,都仿佛成了笑话和鬼话。
情话是有保质期的,幼童说时,有着童言无忌的可爱;青春说时,有着浪漫的纯真;已婚中年人士说起情话,感觉就像——你很想关怀他一下:您没事儿吧?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中年人对情话的排斥和免疫,除了碍于保质期外,也是因为活到一定岁数,大家都明白情话再好听,份量真比不上一粒米。
《家有儿女》剧照
秋色连波在《寥寥中年事》这本书里写了《女人四十》这个小故事,其中有个片段写道:
我坐在咖啡厅的露天座位上,花影下看江雪袅袅婷婷地过来,比花更娇。
“做美女是什么感觉?”她落座时我问她。
“别人一般怎么夸你?”她反问。
“大方?磊落?”我犹豫,很久没人夸过我。
“我听过最多的赞美是:你的眼睛是夜空中最亮的一颗星。”江雪幽幽道,“很多次。每一次我都想说,老娘不是独眼龙!”
你看,中年人对情话的第一反应不是享受,而是纠错;要么就是怀疑:你,图谋不轨吧?
你带着满腹情话去银行还本月贷款,银行不会给你减息;你带着满腹情话去找老板谈升职加薪,老板可能告你性骚扰;你带着满腹情话去大学同学聚会,同窗们不会觉得你是人生赢家,反而坐实了“同学会=约炮会”的罪名。好听的情话,不能治愈中年人的三高、不能搞定孩子的升学、不能解决父母的养老、不能修补在破裂边缘游走的夫妻关系。
务实的中年人已经习惯用实力、金钱、资源这些更好丈量的东西去解决问题,在我们眼里,情话有多浓烈、就有多无用。
《父母爱情》剧照
正因为碍于情话的有效期和无功效这两点,人到中年,再看到那些曾让自己怦然心动的情话时,就会转换成另一种画风: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余光中《绝色》)
青春解读:良辰、美景、佳人,此爱无缺。
中年解读:下了雪,悠着点儿别摔倒;大晚上的,谁向我走来了?怕不是劫匪、流氓吧?
“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惧远行,也不曾忧虑悠长岁月,现在却从未如此真切地思虑起将来。”(饶平如《平如美棠》)
青春解读:“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我就想和你一起坐着摇椅慢慢变老。
中年解读:既然做好了共度此生的准备,那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寿险哪家强可得打听好。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牡丹亭》汤显祖)
青春解读:我相信“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的一见钟情。
中年解读:你可长点心吧,靠不靠谱儿是单凭眼睛能断定的么?
“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孟京辉、廖一梅《恋爱的犀牛》
青春解读:因为爱你,世界万物都有了你的模样。
中年解读:明白了,工具人一位。
所有的情话,落到中年人手里,犹如陷入泥沼,沾染上非但不浪漫还过于接地气的味道。
《请回答1988》剧照
如此看来,人到中年就与浪漫绝缘么?
非也。虽然大家都说愿情爱永恒,但你想想,如果一份感情无法随着年龄和经历而有所改变,这其实是一件挺恐怖的事。就像年轻时,我们认为好的情爱是送对方一颗桃心,而中年时,你会认为,好的情爱是能及时递给我速效救心丸。后者的浪漫,脱离了“小资情调”,进化了、升华了。
所以,中年人有自己专属的浪漫。
对外,我们能一起打怪升级。
认识的一对中年夫妻朋友,疫情前一直是老公赚钱老婆持家的模式。疫情开始没多久,老公被裁,家里开始有了危机。俩人慌乱了一阵儿后,发现短期内再就业不现实,于是夫妻二人摇身一变成了带货的主播。
老婆缝纫技术不错,从网上进一些半成品衣服,然后自己改装,一件原本的地摊货变成了限量版;老公充分利用自己多年一线销售技巧,二人从买家变成了卖家,赚得没有盆满钵满,但解决生活开销和房贷是够了。
年轻人的浪漫是,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中年人的浪漫是,自觉凝聚成战斗集体,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得胜利。
对内,我们能独处怡然自得。
只有年轻人才认为浪漫必须发生在两人之间,达到一定境界的中年人,一个人就可以把浪漫玩得很高级。
被称为英国国宝级鬼马作家的贾森·黑兹利(Jason Hazeley)在《可怕的中年》这本书里建议“人到中年,要有自己的棚屋,可以在里面做一些外人看来没意义、但自觉意义重大的事情”。
写过一个小故事:中年男人罗兰在棚屋里用给螺丝钉分类的方式度过了复活节。“当妻子带孩子们回娘家的时候,罗兰正在把他的螺丝钉归类为平头式、十字式、米字式、沉头、双沉头、喇叭头、圆头、宽槽头、半圆头、盘头、六角头、凸缘头、圆顶平头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类型。那里还有一盒盒的垫圈、钩子、大头针和一袋绒毛。”
“这事很有意义。”罗兰说。
贾森·黑兹利提到的“棚屋”未必是指中年人真的需要一个实体空间躲进去,而是我们已经可以心安理得地自处了,无需太过在意外界的标准。
还是把“至死不渝”这样的情话和送一切桃心形状来表示爱意的浪漫,留给年轻人吧。
本文为读者投稿。
如果你对社会热点话题有敏锐的感知力与丰富的写作经验,欢迎自荐为《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自由撰稿人;如果你在艺术时尚、影评娱评、美食体育、旅游地理等任一领域有所专攻,欢迎随时给《三联生活周刊》微信投稿。
撰稿人申请与原创投稿皆发至:zhuangao@lifeweek.com.cn,此邮箱长期开放。投稿需从未在任何公开平台发表过(包括个人微信公众号)。
一经投稿,即默认由《三联生活周刊》编辑修改及发送。20天内未收到回复可另投他处。
来稿请写明联系方式,标题注明“自荐撰稿人”或“投稿 稿件领域”。
稿件字数2000~3000字为佳。
一经采用,我们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酬。
期待你的文字。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
新刊出炉!点击下图下单
「最美三星堆」
有一种苦叫人到中年
网上有人说:”如果说中年人的艰难是周围都是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人可以让他依靠,那么中年女人的艰难就是满屋子都是她要照顾的人,却无人可以照顾她”。明明知道有一副好身体的重要性,却舍不得花钱,小时候进医院打针怕疼,现在进医院怕花钱,怕给家人负担,不敢哭泣,怕别人笑懦弱,不敢轻易吐露心声,怕成为别人笑料,无奈、痛苦、压抑,闷在心里,压在心口。
张爱玲说:“人到中年才明自,活着有多不易,苦而不能说,你得憋着,累而不能歇,你得扛着,哭而不能露,你得藏着,痛而不能言,你得忍着"。
成年人的世界大多都是不容易,我们要储蓄温暖,眷顾善良,憧憬浪漫,少了无忧无虑的灿烂笑脸,蓦然回首,不知不觉已到中年,都说人到中年不如唐朝一条狗。
不敢老,不敢死,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想到死亡不再遥不可及。
成年人的世界,不敢睡,不想醒。
中年人的生活就是负重前行,中年人的世界就是冷暖自知,人到中年,最明白也最辛苦。
《半生缘》中写道:"中年不易,但你只能一步步走过去,不能停,也不能回头"。
人到中年,活得越来越明白,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也越来越不快乐。
北岛说:“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碎的声音。
千帆过境,回首往昔,那份纯洁的梦,早已渐行渐远,遗失在回忆的失落里,那些年我们海阔天空,书生意气,谈人生,谈理想,谈末来,而今,我们在万家灯火里饮酒,举杯相碰,尽是无常的叹息和梦碎的声音。
在生活中打拼,脸皮一寸一寸加厚,因为懂得都以结果为导向,而过程中,你熬过多少夜,抵挡多少明枪与暗箭,又直面了多少敌对与恶意,经历了多少孤立与众叛亲离,没人在意。
你十年如一日,把生活当战场,明知前方毫无期待,却不得不走,你回头看,那个你真正想活成自已想要的样子,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
我们多么像中年的闰土那样,为了生活变得唯唯诺诺,苟且偷生。
成年人肩上的担子太重,闰土不敢对迅哥儿有任何不尊敬,害怕因自己的错误会给一家人带来痛苦。
这不是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在职场上说话谨小慎微的中年人?生活磨平了棱角,让我们成为当年自己最讨厌的人。
辛弃疾在《丑奴儿.事博山道央壁》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小时候,我们总满嘴牢骚,走得路远还喊累,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还会流泪,不开心憋着小嘴还想到父母那寻安慰。
长大后,你压根不敢再花时间喊痛,因为每天生话告诉你,别抱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有句诗写得好:"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过冬"。
在世间,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
千万不要把自己活得像一个落难者,急着告诉所有的人你的不幸,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酸甜苦辣自己尝,漫漫人生路要自己过,你所经历的在别人的眼里都是故事。
村上春树说:你要做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
也许我们拼尽全力,也只是为了过好平凡的一生。
你要知道,今天生活苦,明天更苦,人总要与孤独握手言欢,才能让自身变得更加强大。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悄悄在夜里流泪的人,也能咬着牙走了很远的路,有时候,你的坚强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人到中年就像胡适说的:“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如果人到中年,鼓不起奔赴远方的勇气,就不要抱怨眼前的苟且。
人到中年生活如一杯白开水,含在口里,淌进胃里,却又万般淡味,说不出,有时觉得生活像炼狱一样特别难熬,但再难的坎也终究会过去,惟愿我们在人生路的道路上,不论遇到何种境遇都能成为内心强大的动力。
余华在《细雨中呐喊》中写道:"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而雅”。
能百毒不侵的人,都曾经伤痕累累,能笑看风云的人,都曾千疮百孔,每个自强不息的人,都曾无处可依,每个看淡情爱的人,都曾至死不渝过,人总要受伤一次,才能明白人情淡薄。
周国平说:"未经失恋,不懂爱情,未经失意,不懂人生"。
逃避无用,这世上,别人无法代替你去成熟。
人到中年,开始习惯生离死别,小时候最大的安全感是父母,现在最大的安全感是钞票。
人到中年最大的安全感,不是连绵十里的人脉,也不是有百依百顺的儿女,而是银行帐户里有一个能让你饿了有饭吃,疲倦了有房子住,病了有药吃的数字,毕竟成年人的崩溃往往都是从缺钱开始。
金钱在一定程度上与尊严、自由划等号让我们体会到温暖与安全感,而寻求安全感,又是我们潜意识里的一种本能。
别忘了答应自己的事,别忘了想去的地方,努力就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翻脸不如翻身,生气不如争气,活着不是靠泪水博同情而是靠汗水赢得掌声。
美国巴顿将军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弹力"。
关关难过,关关过,夜夜难熬,夜夜熬,熬过无人问津的日子,才有诗和远方。
人到中年,夫妻之间这样相处
刷到一段抖音,王思文在《吐槽大会》上一段话:“男女之间有没有纯友谊,我觉得是有的,我和我老公就是。”
收获无数的点赞和留言,很搞笑,但真的感同身受。
曾经在婚姻里患得患失,相爱相杀,有过美好的思念着一个人,又一百次想掐死这个人的强烈感受,现在却视若无睹,风轻云淡。
人到中年,我们的婚姻不需要风花雪月,浪漫多情。当激情不再,大多数中年夫妻,在婚姻中“相看两生厌”。
只围绕孩子交流,或者孩子的孩子是彼此沟通的中心,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研究的课题,实力演绎这一段知心好友的剧情,妥妥发展成革命友谊的兄弟。
表姐家,当年婚姻中各种危机,战火纷飞。因为儿子太小,约定为了儿子的成长维持一个表面完整的家。等儿子结婚了,又因为孙女熬成了统一战线。
那天他们再也不想过下去了,声称每个人各带一天孙女。让儿子来调节矛盾,儿子说:那好吧,明天把孩子送去姥姥家,不用你们操心了。终于,两个人又共同带娃,分工合作,披挂上场。
只有孩子是他们情感的纽带,彼此不再有爱,只是他们爱着同一个人,有着共同的精神寄托,共同的奋斗目标。
时光太漫长,日复一日的生活磨砺中,蹉跎了岁月,丢失了爱情,成为彼此的亲人。
同学微信倾诉,和老公已经牵手就像“左手握右手”,平时下班各玩各的手机,没有依恋,没有期待。
但是老公在打扫卫生时手被划伤了大口子,看着鲜血滴出,随即心疼的无以复加,差点眩晕过去。
中年夫妻间或许早已经索然无味,不再保持美好,不再小心呵护,但是占成一排的两棵树,彼此的根须早已经深深纠缠在地下,一旦撕扯就鲜血淋漓,丧失了生机。
时间真的可怕,总是能瓦解所有深厚的感情,当父母已经垂垂老去,当朋友们渐行渐远,当孩子从我们的生活中抽离,当激情已经变成琐碎,我们的伴侣早已从爱人荣升为亲人。
钱钟书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深以为然,有多少人感觉深陷囹圄,极力挣脱仍暗无天日。又多少人以为遭遇鸡肋已食之无味,厌烦了,倦怠了。
究竟怎么相处,才能使得相看两生厌的两个人找到支点,融洽和谐,婚姻地久天长呢?
一、原谅和弥补
有时候,让家庭岌岌可危的不是出轨、家暴,而是不屑的,不平等的对话姿势,独断专行的傲慢。
嘘寒问暖的孝顺可能只给了自己的父母,冷落了对方的亲人。只记得自己驰骋职场为家做出的贡献,忽略了对方鞍前马后经年累月的操劳,忽视了对方的感受和付出,没有存在感,久而久之,心灰意冷。家里怨气重重,情感交流被阻断,只剩下沉默或者敷衍的无效沟通。
同事刘姐就生活在这样的家中。丈夫强势专横,从来没有刘姐说话的权利,自家房子装修交给一个设计师朋友,刘姐的爱好不予考虑。完了入住新房,储物空间的缺少,装修风格的繁杂,让刘姐内心愤懑,住了多年还耿耿于怀。
刘姐有时候诉说自己的委屈,丈夫会暴跳如雷,称不想听不开心的事,影响他情绪。对待双方父母,更是锱铢必较,厚此薄彼。
那么到了一定的年纪,有基础也有能力的时候,把这些都弥补回来吧。这些亏欠,这些遗憾,对于只是微笑着的她来说,不代表不心痛。
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让衷心的道歉弥补了破裂的关系,增进感情。爱屋及乌,力所能及的帮她回报亲情,为了对方做些你能做到的事,她会深深的感激你。
就像我们当初深爱一个人的时候,给她温暖和感动,把一颗心再暖热,让情感账户的余额趋正。女人是感性的,经常被感动的稀里哗啦,希望你来当这次故事的主人公。
就算是良心发现,也要经常为对方制造惊喜,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先美好了自己,再把“友情”收入囊中。
二 、良师和益友
医学专家钟南山和妻子李少芬既是亲密爱人,又是良师益友。
晚年的钟南山是妻子的保健医生,督促妻子养好身体。而妻子又是钟南山的健身教练。他们恩爱有加,八十四岁的钟老还体型健硕,奔走在抗击疫情最前线,为取得抗疫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我们大多数中年夫妻,却是另一种状况。她可能因为岁月的流逝失去了容颜,皱纹若隐若现。他可能会身材走样,不复年轻时的伟岸。不要嫌弃对方,循循善诱,改变不良习惯;把不满化作鼓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时光荏苒,每个人都凸显了长处和短板。不要指手画脚,苛刻挑剔,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指点迷津,提意见,做示范,煞费苦心的指正对方,解决遇到的困难,对方会感谢这些爱和付出。
人到中年,不仅做老师还要做益友。彼此独立,亦师亦友的模式能相处的更加舒服自在。
你也许习惯了她为你下厨作羹汤,习惯了她为你铺床叠被。没有感恩和感动,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像朋友一样相处,就不会趾高气昂,颐指气使,就不会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没有不屑和指责,卑微和讨好,有的只是心存感激,温柔体贴。
尊重她做出的选择和爱好,年轻的时候,有所羁绊,不敢去做的,有了自己的时间,重拾自己的爱好。要多给对方留一些空间,发挥自己的专长,让她不再有遗憾。
她去逛街,买了服饰企图挽留住春天,打扮的时尚典雅,不再是想给你最美的一面,是心中还住着一个少女。
他去街边下象棋,找朋友喝个下午茶,不再是不务正业,生活除了拼搏努力,还有闲情逸致。也许他还倾心种树养花,何尝不是我们追求的情调。
三、依赖和沟通
对面的人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隔阂,变得陌生,从以前的无话不说,变成现在的无话可谈。不要沉默,感情趋于平淡,要多和对方沟通,会避免好多不必要的麻烦。
当你苦恼时,站在你身边,耐心的倾听。
你不用害怕表达,当你向他分享你的感受和思想时,能觉得安全,他不会嘲笑和伤害你内心深处的执念。
可以说说孩子,你会看到他和你一样会心的微笑;说说未来,你希望有个小院子来安放余生;说说现在,想时光停滞,留住二人世界的浪漫。
有人说,爱一个人就是好好说话。艺术家陈道明不抽烟不喝酒不参加饭局。偶有闲暇,就给女儿做衣服,给妻子缝皮包,而妻子杜宪就在一旁绣花,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琴瑟和谐,时光静好。
人在沟通时,过去的日子里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咸都会浮现眼前,过往的不易和心酸,包容和理解,努力和奉献,都会历历在目,会懂得更加依赖对方、真诚相待,会感激对方和自己一路走来,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
萧伯纳说:“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
隔阂产生了就很难再消除,当时间和岁月向你下手了我们一定不要放弃抵抗,缴械投降,麻木平淡的时候,你就输了。
人到中年,可以不屑谈论爱情,可一定有家长里短,有人情世故,而可怕的就是彼此已经失去了耐心。有时候打败我们婚姻的不是岁月,也不是时间,而是我们的妥协。
生活的压力,让人变得迷失麻木,忘记了曾经的初心。忘记曾经是怎么竭尽全力去追求对方,至死不渝要陪伴她一生。
每对中年夫妻的感情都有着自己的相处模式,但无论什么年龄,都不要忘记携手经历的艰难困苦,不要忘记彼此曾经的相濡以沫。从而更加真诚的去对待彼此,这才是婚姻的经营之道。
老了谁最重要,还是老伴!老伴是这个世上和你兼具了爱情,亲情和友情的人,你更要倍加珍惜,人生风雨兼程,他就是自己的依赖;心灵疲惫不堪,她就是你的温暖。
古话说:千百年的回眸才能换取今生的相守。
原谅你的一切,不愿意失去有你的世界,懂得善待才能相守;彼此依赖和帮助,才有了一生一世的相敬如宾,珍惜才能拥有。
所以,人到中年,只有用心去经营感情,才能在婚姻中彼此信任和坦诚,才能无悔奉献温暖和关心,婚姻也会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