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 Steam 上架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国产游戏,它的名字叫做《 秦殇 》。
为什么说它特殊呢?
其一是因为这个游戏不是什么新作,这一点从这复古的游戏界面和人物建模也能看出来,它正式发售是在 2002 年,已经是 20 年之前的事情了。
第二个特殊的点,则在于《 秦殇 》的开发商曾经的地位。
虽说现在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游戏公司( 存疑 )以及最大的游戏市场,近几年也出现了许多类似《 风来之国 》《 暗影火炬城 》之类优秀的单机作品,可玩家们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那就是可以向国外进行文化输出的游戏。( 这也是为啥大家都在期待黑神话悟空 )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 20 年前,就有这么一家中国游戏公司曾经做到过这一点,它就是做出了《 秦殇 》的目标软件。
20 世纪 90 年代是属于单机游戏盛行的年代,可那会儿中国大陆根本就没有所谓的 “ 游戏市场 ” ,基本算是一片空白。
时势造英雄,这时候,一个哈工大计算机系毕业的叫张淳的年轻人出现了。
和很多读计算机系的大佬一样,张淳一直有个做游戏的梦想,毕业后他在国内进行了两年的游戏软件开发,做了个 3D 射击游戏,可惜并不是很成功。
随后张淳可能意识到闭门造车不太行,就入职了智冠科技。
智冠科技是台湾省的一个老牌游戏公司,从事游戏开发与发行,旗下拥有《 笑傲江湖 》《 射雕英雄传 》《 吞食天地 》《 金庸群侠传 》等著名游戏。
在智冠历练了一阵儿,张淳也大概明白了开一个游戏工作室的流程,于是便在 1995 年创建了目标树工作室,它就是目标软件的前身。
此时的张淳应该也没想到,他的这个工作室会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为中国最牛的游戏厂商。
开了游戏工作室了那自然是要做游戏的,问题是做啥游戏好呢?
要知道那会儿国内电脑普及率都只有 10% ,就更别提个人网络了,因此市面上主流的还是单机游戏。
这其中,《 命令与征服 》这个硬核 RTS 游戏尤其出名。
作为公司的第一个游戏,肯定没多大的试错空间,因此为了求稳,目标软件也选择去制作一款 RTS 游戏。
1998 年,目标软件的游戏开发小组正式改名为 “ 奥世工作室 ” ,并于同年 4 月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游戏《 铁甲风暴 》。
实际上《 铁甲风暴 》的发行时间选的并不是太好。
因为一年多之前,国内有一个叫《 血狮 》的游戏,在发售前号称 “ 中国版《 命令与征服 》” “ 耗资百万、倾力制作、场面宏大、国内典范 ” “ 游戏内全是真实比例 ” 。
最牛的是《 血狮 》声称游戏里的士兵会用不同方言向玩家的指令做出回应,就大概类似 “ 中!”“ 要得!” 这样的。
这么牛 X 的宣传,《 血狮 》引来了 4 万多玩家进行预购,开售后当天 2 万套光碟也全都卖光了。
结果满怀期待的玩家进入游戏后,发现这游戏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模型错误、士兵不受控制、障碍物可以穿越等等 BUG 就不说了,这堪称是游戏版的 “ 学了三年动画 ” 水平的画面是怎么回事?
最离谱的是,《 血狮 》对标的《 命令与征服 》是个 RTS 游戏,结果它自己连采集资源和建造部队选项都没有?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对玩家们的巨大欺诈,《 血狮 》事件堪称中国版的雅达利冲击,让玩家对国内游戏行业失去了信心,一直持续到 1998 年。
而且就在《 铁甲风暴 》发行几天前,暴雪的那款影响了全世界的 RTS 游戏《 星际争霸 》也正好发行了。
就是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下,《 铁甲风暴 》发行后却卖出了 30 万份,成为了当时中国游戏界的一个神话,要知道当时全中国电脑玩家也不过是 120 万左右。
看看那时候的电脑媒体都是怎么夸《 铁甲风暴 》的吧。
《 家用电脑与游戏 》:达到了目前为止国内游戏制作的最高水平。
《 香港大公报 》:游戏的创意水平、界面设计、编程技术足以媲美洋货。
《 电脑报 》:让人扬眉吐气的国货。
《 电脑商情报 》: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即时战略游戏。
虽说这其中有同行衬托的原因在,但《 铁甲风暴 》本身的质量是挺不错的。
比如它也有三大阵营选择,而且每个阵营生产的不是作战单位而是不同的机甲部件,玩家可以自由搭配组合战斗单位,理论上可以有上百个不同的 “ 兵种 ” 。
同时它也支持八人连线对战。
它还有资源占点模式,玩家在其中可以互相抢夺对方的资源点,这在当时算是个非常创新的设计,也是游戏的亮点之一。
它也成了当时极少数发行到台湾省以及北美的国产游戏之一。
不过这还不是目标软件的最高光时刻,因为三年之后,目标软件发行了另一款 RTS 游戏《 傲世三国 》。
《 傲世三国 》相较于之前的 RTS 游戏又有了很大的改动,最明显的就是玩家需要通过 “ 招募 ” 功能获取农夫。
农夫是游戏中一切的根本,比如资源采集、建筑建造,都需要用到农夫。
甚至连游戏中的士兵都需要通过农夫来训练完成。
农夫采集的资源可以用来做成包子、酒水用于军队行军时的口粮,也可以拿去卖钱扩充自己的部队。
而且游戏里玩家可以和别的国家进行外交,购买他国资源。
它还引入了武将系统,每个武将都可以分封,也拥有自己的技能,打败敌人之后还能进行招降。
更别说游戏里的各种古代中国的攻城器械,把古时候的攻城战具现化在了玩家眼前。
说白了,《 傲世三国 》其实是在传统即时策略游戏里加入了经营策略游戏的元素,相当于是把《 帝国时代 》和《 三国志 》进行了融合。
它在发售当天就卖出了 10 万份,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进入全球游戏畅销榜的游戏。
同年五月,它还登上了美国 E3 展会,也是第一个进入 E3 的国产游戏,真正做到了文化输出。
文章一开始提到的《 秦殇 》是目标软件的第三款游戏,它讲述的是中国秦朝皇子扶苏的故事。
作为一款纯单机游戏,《 秦殇 》的玩法结合了《 暗黑破坏神2 》和《 博德之门 》。
从游戏内随机的怪物掉落、复杂的装备系统以及不同的 NPC 对话选项中都能看到这两个经典游戏的影子。
它还是个开放世界的高自由度游戏,玩家并不需要一定跟着主线剧情走,可以自己在地图上探索。
《 秦殇 》还有非常丰富的支线任务和多剧情选择,一共有七个结局,很多结局都非常出人意料。
大家都知道它是秦朝背景,很多历史著名人物都在里面有戏份。
最普通的结局就是让扶苏帮助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还有个结局是玩家必须提前完成 “ 徐福 ” 的支线,就可以在结局和徐福一起出海,成为日本始祖。。。
或者完成赵村的 “ 桃源 ” 支线,最后回到赵村帮村民们躲避战乱隐居,而这个世外桃源就是之后陶渊明笔下的那个 “ 桃源 ” 。
这种根据一定的史实改编的脑洞结局真是相当有创意了。
当然,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后宫结局,和游戏中遇到的女性队友们一块儿隐居,有点韦小宝那个味儿了。
它甚至被国外媒体称为 “ 历史版的暗黑2 ” ,可以说是很高的赞誉了。
《 秦殇 》也自然顺理成章地参加了 2002 年的 E3 展会,目标软件一时风头无两。
可以说,目标软件的前三款作品每一个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在当时的中国大陆游戏界无人能出其右,因此它也被称作 “ 中国的暴雪 ” 。
最关键的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游戏大多都借鉴了市面上的外国热门游戏,可当时并没有玩家说它抄袭。
为啥?因为这些游戏在借鉴的同时,还对不同玩法进行了结合,以及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实现了玩法上的创新。
就拿《 秦殇 》举例,随机物品掉落什么的都是人家有的并不新鲜,但它加入了五行相生相克。
这就让战斗的时候有了非常多的技能搭配与选择,增加了游戏性。
借鉴和抄袭的本质区别就在这里,借鉴者会自己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而抄袭者则是原封不动照搬。
原本以目标软件这样的发展势头,中国著名游戏公司里必然有他的一席之地,可它终究输给了盗版。
哪怕目标软件的游戏销售成绩再好,在当年盗版盛行的大环境之下,依旧是艰难维生。
而且后来由于主创团队和管理层意见不合,《 秦殇 》之后很多人选择了离开目标软件,成立了像素软件,这个公司最出名的作品就是《 刀剑封魔录 》,也是一代单机神作。
失去了主创团队的目标软件,则是继续持有《 秦殇 》的 IP ,出了个前传以及一款和《 秦殇 》的画面 、UI 非常相似的网游《 天骄 》。
这之后的目标软件也逐渐把游戏重心都放到了 MMORPG 方面,也就是网游。
毕竟网游这东西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天然不怕盗版,至少比单机赚钱多了。
这些游戏虽然成绩都不算差,但是目标软件却很明显地失去了当年的风光。
再加上之后的好几年中国游戏界都感受着被盛大网络支配的恐惧,目标软件也渐渐地淡出了玩家们的视野。
曾经我们国产单机游戏的盛世时,好游戏层出不穷,游戏公司靠着自己的硬实力去创作,却最终输给了盗版。
在网游和页游、手游时代,无数人高呼着 “ 国产单机已死 ” ,情绪充满悲观。
如今,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积累,现在的国产单机又有了许多新的好作品,也有很多让人期待的作品。
历史总是在不断轮回,与此同时历史又在不断地螺旋上升,这对我们玩家来说,难道不就是最好的时代吗?
影响了数亿玩家的暴雪,为何会一步一步跌落神坛?
因为暴雪本身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企业,暴雪所做的游戏已经落后了其他游戏公司10年左右。
每当我们提到暴雪这个企业的时候,很多人总会认为暴雪是一个只做精品游戏的企业。这个情况在10年前确实客观存在,但对于暴雪公司来说,暴雪公司长期不注重玩家本身的体验,同时也没有抓住游戏行业的发展趋势,这也导致暴雪公司逐渐成为了游戏行业的边缘企业。
一、暴雪的发展起点本身非常高。
我本身就是暴雪游戏的资深玩家,在2010年之前,每当游戏玩家提到游戏公司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把暴雪公司当成游戏界的第1名。在此之后,因为暴雪公司并没有抓住游戏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没有认真开发出获得大众青睐的游戏产品,这也直接导致暴雪在长达10年的时间内一直吃老本。
二、暴雪本身并不注重玩家的个人体验。
相信每一个玩过暴雪游戏的小伙伴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暴雪公司非常不尊重玩家的个人体验,同时也用一意孤行的方式来看待游戏问题。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暴雪非常傲娇,甚至认为这是暴雪公司傲娇的资本。然而事实上,如果一家公司根本就不注重玩家的个人利益的话,玩家自然会远离这家游戏公司。
三、我认为暴雪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我个人其实非常期待暴雪能够做出优秀的游戏产品,同时也希望暴雪公司能够重建辉煌。然而对于暴雪公司来说,暴雪公司显然没有把注意力放到游戏本身的开发上。在其他游戏公司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之后,暴雪公司依然在运营着10年前甚至20年前的游戏产品,我对此感到非常失望,相信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雪暴》:大雪一过,还有多少人能记得住这部电影?
“复联4”期间,国产电影纷纷让步。然而《暴风雪》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五一假期的前一天如期上映。不得不说,无论是豪华的阵容,还是题材类型,只有这份淡定和自信才让人期待。
它上映的第一天,我就赶紧进电影院看了一眼,直到现在才写出来。这期间这部电影的纠结和矛盾一直充斥在我的心里,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写,或者说不忍心写。阵容强大,奖项突出
首先,影片的阵容豪华!你看看这些明星,就知道他们能演的比目前上映的任何国产电影都好。张震、廖凡、黄觉、倪妮、李光洁,谁没有演技支撑一部电影?片零下42摄氏度,海拔2800米,积雪1.35米,积雪900平方米。全场雪景拍摄!
仅在中国首映几天后,它就在北美上映了,片名为《暴风雪-野人》看看导演,崔西,是谁?《无人区的岛屿》和《疯狂的石头》的编剧。这三部电影粉丝朋友绝对熟悉,写这三部电影的崔导名字绝对熟悉。
就这个阵容来说,没什么好说的,一定要期待。
2018年末釜山国际电影节上。《暴风雪》一举拿下最高奖。釜山新浪潮奖是什么?自1996年成立以来,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一直致力于在亚洲寻找新的导演。
很多后来在戛纳、柏林、威尼斯、洛迦诺、圣塞纳河大放异彩的导演,其实都是来自这里。中国的贾、、和张明,韩国的和许,都是从本届电影节走出来的亚洲导演。中国与新浪潮奖的关系是深远的。在过去的23年里,中国电影在这里赢得了8个新浪潮奖。
之前的每一部中国电影几乎都是中国独立电影的经典。贾、、、张明、是中国独立董事的领军人物,这是不言而喻的。
但《暴风雪》是一部有明显流派倾向的电影,最后获奖,说明这部电影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从而让人更加期待。
电影故事的背景和剧中的人物结构都充满了“雪地硬汉”的血腥印象。
特别是几处特写血迹染红了冰冷的雪地,让人感受到了临场的痛苦。无论是张震饰演的警察,还是廖凡饰演的老板,他们都有着正邪兼备的魅力,配合着全体工作人员高超的演技和一丝不苟的拍摄风格。
但是室外拍摄的气候非常多变,地形的复杂实际上需要大量的现场拍摄经验。拍摄环境越差,越能体现导演和团队的临场应变能力。在这一点上,崔思伟的团队确实做得很好。
为了说明故事中完美而极端的环境,剧组选择在零下42摄氏度、海拔2800米、积雪1.35米的长白山拍摄。
廖凡坦言,听到剧组要去长白山拍戏,他很高兴。“我没去过长白山,想借拍戏的机会去看看。”。去了之后发现自己被“骗”了:“真正符合电影需求的环境,是普通游客上不去的地方。因为拍戏,我们有专车接我们。”
这体现了摄制组在拍摄这部电影时的努力和独创性。你不能不期待。
不幸的是,这部电影并不成功,从口碑和票房来看,它完全失败了。影片讲述了一群凶悍的土匪在一个遥远的北方边陲小镇抢劫黄金,抢劫运金卡车,杀人掩盖事实的故事。
为了探寻真相,警官王康浩暗中搜集证据,熟悉地形。最后,当一场灾难性的暴风雪来临时,他与杀钱的凶匪进行了惊心动魄的对决。
这是一个封闭空间和极端环境下的完整故事。可以说,拍得好,就是一个“好看”“酷”的故事。
看到这个故事的梗概,你可能会想到《无人区的小岛》。崔思伟很擅长写这个封闭空间剧。他当了十几年编剧,对故事天生敏感。
然而,好的编剧不一定能成为好的导演。
商业电影应有的节奏,应有的速度,应有的凶猛,都是不存在的。
在我看这部电影之前,我相信很多观众已经开始弥补剧情会如何一步一步变得激烈,人性与生存的斗争会如何爆发,最后是美丽的打斗场面。
但是,整部电影就像一部艺术电影一样缓慢,所有我们期待看到的快节奏剪辑,救火,惊心动魄,和“兽心”都没有了。
导演怕观众在屏幕上看不到他想表达的细节,就拖了一部90分钟到112分钟的电影。
可能是因为场景单一,颜色比较淡,在极冷的天气里人比较慢。电影里有很多长镜头和特写,总给人一种刻意坚持很久的感觉。
尤其是这部电影,女性角色的过度介入有点突兀,场景也有点变化多端,相当不合理。
为什么警察女朋友一定要去山里找男朋友?
这个设计有点刻意。根据下面的故事,我们知道女朋友是警匪斗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她出场的前提很牵强。
包括强盗大哥最后掐死弟弟的设计,有点多余。当时警察和他女朋友早就逃了,没急着出去杀他,还有时间杀他弟弟?
这种心态,就算他不在乎,也会死。如果你想让他爽一把,拍出来也不是更利索。为什么要活活掐死他?!
《雪暴》是在边境地区长白山拍摄的,片中演员都说被长白山的雪震撼了。
可惜在电影里,我没有感受到那种震撼,或者说没有意义。
很多雪景的航拍都很美,但是对营造氛围没有帮助。
风景的空旷可以带入人的情感,然后表现出来,会给观众留下更深的印象。
空灵感正好在情绪最能抓住人的地方,画面可以增加影片的情绪。
而《暴风雪》中的景物展示,只停留在一点点“秀”上,感受不到太多雪的“宏大”,感受不到人在雪中的渺小和无力。
唯一感觉舒服的就是电影海报。
画面想象力的不足也导致了切换场景的大量剪辑,既不能让故事线流畅,也不能有强烈的情感冲突,非常生硬。
至于暴力部分,就更没意思了。
在这个暴力的地方,等离子喷还不够,总给人一种跑车等速度时不能上油的感觉。
本该被画笔触碰的地方,却被牺牲故事逻辑逼得残忍。
比如上面说的有枪就要上手掐脖子,这样就造成了不合时宜的暴力点。
作为反派大哥,见人就杀人,见鬼就残忍!
这个时候,不应该让弟弟少受点苦,直接开枪打他吗?为什么要花一分钟给观众演示怎么掐死弟弟?
一个简单的细节暴露了两个问题:一是如刚才所说,导演很难控制影片的节奏;二是人物设定模糊,行为动机不明确。
其实故事本身就设定在极端环境下,很容易带出“人性”这个话题。但是,最大的反派现在似乎不是“人”,反而让人感到孤独。
而这部整体缺乏暴力美的“黑色电影”,却失去了通过对比刻画人物两重性的闪光点。
即使有像张震这样有演技的演员,角色塑造也只能通过考试,这是不光明的。
作为串起整个故事的关键人物,被撕裂的故事线引出了王康浩这个角色,很被动,也比较单薄。
不为美貌和爱情所动,不为金钱所动摇,虽然是正义的,但也失去了一个人性应该存在的矛盾。
与魏自始至终的形象相比,在纠缠中选择正义的行为来表现光的力量不是更好吗?
故事的黑暗氛围不到位,人物失去了人性在黑白之间的摇摆,所以“黑色电影”失去了最本质的意义。
作为一个编剧,崔思伟明白当所有角色都聚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戏剧冲突可以有多激烈。
比如影片的高潮是所有角色最后聚集在度假小屋的场景。
日间剧的广阔视角和夜间剧的局促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无人区》的结构一模一样。
可惜崔思维没有宁浩的导演天赋,场景切换不够流畅,视觉效果不够吸引人,人物不够厚实。
把廖凡的表现表现成这种水平的电影,简直是浪费。
黑暗人性的讨论不到位,暴力血腥的场面对观众来说并不酷。这样的电影想表达什么,真的很难理解。
太执着于细节,却忘了掌控整部电影。
在我们看来,电影是艺术作品的集合,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第七艺术,是一门包括静态艺术、动态音乐、时间、空间、形态的艺术,是一门用裸露的笔来描述,用图像来创造,用剪辑来打磨的艺术。
它要求导演有能力掌握和领导一切。
这次“崩盘”也是所有转型导演的一个教训。
崔思伟说:“如果我不做导演,我永远不会意识到一些问题。在拍摄过程中,我意识到在创作剧本时,剧情、细节设计、布局都是不合理的。这些从实践中获得的深刻理解,最终都会反馈给我。对剧本的理解。”
就像电影海报里的这句话:大雪过后就没人记得了。
《暴风雪》,大雪过后多少人还能记得这部电影。
也希望观众能看到更多优秀的想法付诸实践,国产电影能出更多在电影史上留下浓重色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