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必须死,全球孩子自杀率

最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了今年的《世界儿童状况》报告,并首次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它公布了一组让人震惊的数字:

每年,全球有近46000名青少年结束自己的生命。相当于每11分钟,就有一名青少年死于自杀;

自杀,是15-19岁青少年死亡的第四大原因(仅次于道路伤害、结核病和人际暴力)。其中,对于15-19岁女孩而言,自杀是第三大死亡原因;

据估算, 在10-19岁的青少年中,有超过13%的人患有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精神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4.6万,涵盖的是“自杀身亡”的青少年。曾有过“自杀企图”的孩子,则可能是这个数字的20倍之多。

这些数字背后,则是无数个家庭的真实惨剧。

在刚刚过去的长假,一名13岁女孩喝下百草枯:

上海17岁男孩突然跑出母亲的车,跳下卢浦大桥身亡:

武汉初三男生上课玩牌被扇耳光。他在走廊里静立了3分钟,转身跳了楼:

一名参与撰写调查报告的科学家感叹:

“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一座被我们忽视已久的冰山。不能再继续沉默了。”

关于自杀的 6 个误解和事实

对于青少年自杀事件,人们总是在第一时间错误地责怪死者:“不爱惜生命”、“不能承受一点挫折”、“想惩罚父母到头来惩罚了自己”;

另一种不恰当的做法,是美化自杀、暗示自杀是正确的:“你好勇敢,做了我不敢做的事”、“他像一颗美好的星星,去天堂解脱痛苦”。

世卫组织曾总结了6种对自杀最常见的误解:

1)❌“自杀的人就是求死,没必要管。”

☑️事实:自杀,常常并不是为了终结生命,而是为了终结痛苦。企图自杀的人,往往处于生与死的矛盾中。

2)❌“那些四处宣扬要自杀的人,不过是耍嘴皮子。真想自杀,才不会告诉你。”

☑️事实:谈论自杀,可能是在寻求帮助或支持。他们可能正在经历焦虑、抑郁和绝望,并“万念俱灰”地认为自己再也没有其他选择。

3)❌“自杀是突然发生的,毫无预警。”

☑️事实:大部分自杀行为在发生之前,都存在一些(言语/行为上的)警告信号。有人留意到这些迹象,是很重要的。

4)❌“我也曾想过一了百了,所以我一定属于自杀高危者。”

☑️事实:高自杀危险往往是短期的,并在特定情况下发生。自杀想法可能会再次出现,但不一定永久存在。“有过自杀想法”或“自杀未遂”的人,也可以继续生活很长时间。

5)❌“只有精神病人才会轻生。”

☑️事实:自杀行为意味着极端的绝望情绪,但自杀者未必有精神障碍,不要将两者简单地划上等号。一些研究发现,除精神疾病之外,酒精的有害使用、“认为再也没有办法”的处境、耻于向他人求助都与自杀风险高度相关。

6)❌“别动不动聊自杀,这不是在鼓励效仿吗?”

☑️事实:由于谈论自杀的禁忌和耻感,许多有自杀想法的人才认为“无法求助”。公开、正确地讨论自杀不会鼓励自杀行为,反而有助于预防自杀(不规范的媒体报道除外)。

注:什么是负责任的媒体报道

不详细描述自杀行为,不煽情和美化,尽量不把自杀报道放在突出位置,避免过于简单的归因,向公众宣传有关自杀的知识和现有的治疗方法,并提供可以到哪里寻求帮助方面的信息。

如果身边的人有自杀迹象,我可以做什么?

美国自杀学学会总结了一个助记口诀(“is path warm?”)来帮助确定自杀的关键警示信号:

意念(Ideation):谈论或威胁要伤害或杀死自己;寻找自杀方法;谈论或写到死亡、临终或自杀;交代后事;送出珍贵的东西

物质滥用(Substance abuse):酒精、药物等使用增加

无目标(Purposelessness)

焦虑(Anxiety):担心、害怕、激越或睡眠模式改变

受困(Trapped):感觉没有办法脱离困境

绝望(Hopelessness):表情变得淡漠

与朋友、家庭和社会隔离(Withdrawal from friends, family, and society):独处突然增多

愤怒(Anger)

冲动(Recklessness)

心境改变(Mood changes)

如果觉察到了这些迹象,比起任何建议,我们更应该做的是:

1)倾听、看见痛苦,让ta说出自己的感受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觉得,只要有人分享自己的感觉、有人支持自己,就可以让自己度过心理危机。

不是否认、不是说教,不是指责,而仅仅是“不一定懂,但我与你站在一起”的感觉。

2)直接询问:你是否在考虑自杀?

世卫关于自杀的研究显示,让自杀最终发生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对自杀和寻求帮助的耻感(以及心理健康不良、获得医疗服务方面的障碍、容易获得自杀工具、不负责任的媒体报道和社交传播)。

直接问,相当于告诉ta:自杀是一个可以谈论的话题。可以谈,才拥有了干预的可能。

3)寻求专业机构援助

简里里在《每17分钟就有一个自杀完成 | 一些事实和一些态度》中认为,不同危机阶段的人,要寻找不同的专业机构:

对于有自杀计划的人,请务必联系学校、工作单位、家人24小时看护。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医院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对于已经在自杀边缘(开始实施计划)的人,联系家人(家人是最有可能知道线索的人)、联系公安局或者医院。请专门做危机干预的人来做干预,再日后进行转诊和心理帮助;

只是有自杀念头的人(其实很多人都曾经、或者正在有自杀的想法),建议ta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可以去医院的抑郁门诊,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报告》还指出,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状态,可能包括幸福的时刻和痛苦的时刻。我们都可能发现自己处在这一连续过程中的不同状态。

“心理健康”,意味着心理韧性。

“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心理健康意味着能在家人的关爱和支持下茁壮成长,会向家人倾诉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意味着能够和朋友谈天说笑,在朋友沮丧的时候提供支持,也会在自己伤心难过的时候向朋友求助。一个心理健康的年轻人,生活中拥有目标,并有信心接受和面对挑战。对于父母而言,心理健康意味着他们能够为孩子的情绪健康和福祉提供支持,帮助孩子形成情感纽带和依恋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抑郁、失控、绝望的情绪。如果你需要心理健康支持,可以拨打以下电话号码:

12355:共青团组织为青少年提供专业心理健康支持与法律服务的免费热线

12320:提供公共卫生咨询,包括心理健康支持的免费热线

或选择拨打简单心理「免费热线」,我们将为你提供即时的情绪舒缓和疏导。

(由于技术原因,目前大家只能下载简单心理APP后,在首页选择「热线」免费使用,热线服务时间:工作日18:00-23:59,周末14:00-23:59)

有时,我们都需要有个人聊聊。

Simon OR, Swann AC, Powell KE, Potter LB, Kresnow MJ, O'Carroll PW. Characteristics of impulsive suicide attempts and attempters. Suicide Life Threat Behav. 2001;32:49–59.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

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与物质滥用司,《预防自杀全球要务》,2014年8月

UpToDate:儿童和青少年自杀意念和行为的评估与处理

在青少年儿童自杀率飙升的今天,存在大量的咨询师、老师、家长面对自杀危机束手无策,甚至因为无知助推了悲剧的发生,预防大于救治,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而在中国,绝大多数咨询师对于自杀危机干预技巧知之甚少,但超过71%的心理咨询师都遇到过企图自杀的来访者。

就像溺水急救术,心理危机干预需要每一位咨询师学习掌握!

《自杀危机干预工作指南》 4位资深心理咨询师联合授课,新课首发,限时超值组合包。

这世界太丧了,我们想做点治愈的事儿。点击名片,让我们陪着你↓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符号怎么打在右上角,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