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价300元的T恤卖40元,原价400元的炒锅卖99元,原价40元的耳环卖10元……
这几年,因为疫情,很多人的购物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被改变,打开手机端,看着直播间小黄车里的商品和实体店巨大的差价,再加上主播们颇有激情的介绍,一时忍不住就点下购买健,几天后拆开包裹,检查发现,东西虽然只有原来的几折,但质量并不差。
这些商品之所以如此便宜,很大可能因为它们是库存货。
其实,中国最大的库存市场就在浙江,就在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
这里同样是全国库存商品的集散地,不过,当地的库存市场没有国际商贸城那样宏伟的集中展示平台,而是以专业街的形式,蜗居在一个个四层半高的旧改小区里,如八足塘、下王、金福源、五爱等专业街,共有经营户25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
很多直播间里的爆款,就是从这里出去的。
原价1000元的西装收来100元五爱库存专业街聚集了义乌超90%的库存经营户
五爱库存专业街在义乌江东街道,离国际商贸城一区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这里集中了2300多家经营户,占全义乌库存经营户总数超90%。
前几天,记者去这里转了转,一眼望去,除了极少数的便利店、水果店、饭店,一楼的沿街店面挤满了各种各样的库存店。
在一家日用品店,随手拿起一个某品牌蒸锅,售价68元,网上零售价在180元以上,一个炒锅40元,网上零售价要120元。老板娘说,这些是新货,库存的还要便宜一点,比如炒锅大多在30元左右,不过他们并不零售,如果单件买必须5个以上才起卖,如果配货比较多,也可以商量单件卖。
在一家主打服装的店里,记者看到这里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红豆、杉杉、太平鸟、海澜之家、罗蒙、七匹狼……正在和朋友喝茶的老板很和善,说随便看,他家支持一件代发,拿些样品去卖就行。
当问起一件外面零售价1000多元的西装时,老板说,收过来100多元,给他们加20%毛利就可以出售,至于零售卖多少,就看销售了,他这里主要跑量。
又问了一件零售价300元的男装T恤价格,老板也不遮掩,说三年以上都是10块钱以内收来的,三年以内的在20元以内收来,他的客户90%是国内客人,拿货主要在折扣店、大卖场、线上销售。
(这个系列短袖最近卖了35万件)
在另外一家库存店,碰到一位来拿货的外商,看着货架上的样品,明显很多都是已经过时很久,可他依旧充满了兴趣。
“我们一只帆布包只卖六七元,零售卖七八十元,一个品牌包25元,零售要近300元,外商讲究实惠和实用,价格才是第一位。”店内负责人说,客户基本来自非洲和中东地区,有些已经不流行的产品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用,价格实惠,就非常受欢迎。
守候在外商住的宾馆门口靠卖库存成为中东“饰品大王”最大一笔单子赚了170万
今年40岁的范业凯,压根没想到,小小库存货让他成为中东地区的“饰品大王”。
(范业凯)
碰到范业凯时,他正忙着通过视频,给几个中东的客户看样品,这些样品都是刚从国内几家一线饰品生产企业收来,一个锆石耳环零售要三四十元,他这里拿货6元。
范业凯的饰品80%以上都销往国外,以他英文名JACK FAN命名的饰品成为众多外商抢购的对象,在库存饰品这个行业牢牢坐稳第一的位子,有上万款货长期供应,“我的货都是从国内一线生产企业拿来的,只做电镀真金,高品质的货,仿金的都不要,算是比较高端,但价格却很便宜,外商特别喜欢。”
范业凯说起当初入行,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遇。
2002年,因为老家山东找不到合适工作,听在义乌打工的邻居说,这边工资高,机会也多,他来到义乌,进入一家大型饰品企业,当起一线操作员,那时一个月收入600元。后来去了一家小饰品厂当厂长,也就是在这里工作时,第一次接触到库存这个行业。
范业凯所在工厂接到一笔50万元的大单子,没过多久,顾客放弃订金,取消了单子,生产好的货就这么堆在仓库里,时间久了,老板看着心烦,就跟他说赶紧想办法处理掉。
他找到一位做库存生意的老板,对方出了几万元,就把这批货全部拉走,“那个老板让我帮忙介绍其他库存生意,给介绍费,我就用空余时间找货,几个月下来,介绍费比工资高多了。”
2008年,范业凯辞职,买了一辆摩托三轮车,租了一间两室一厅,一间住,一间当仓库,开始创业。他拿着收来的库存样品,守候在义乌外商住得最多的几个宾馆门口,一看见外商进出,赶紧把样品送给对方看,就这样坚守了一个月,终于迎来了第一位叙利亚客户。
“第一笔外贸单有七八万元,一下给了自己希望。”此后,范业凯的生意因为外商的口口相传,越做越大,他库存货物的来源也从义乌拓展到了广州、青岛等地。
他说,至今赚到最大的一笔单子是在2013年,义乌一家饰品企业有一集装箱的耳环、戒指、头饰运不出去,决定处理掉,因为量太大,双方约定估价,最终他以180万元的价格拿下。清点时发现这批货有180万个,这意味着每一个饰品只花了1元钱买回来,他一转手卖了350万元,赚了170万元。
(这款产品全网卖了600多万条)
范业凯说,当时收货大都是估算,企业没有数字化,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生产了多少,按一堆或一个仓库来算,这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方式,稳赚不亏,“2015年智能系统跟上后,收购库存,都点数量了,价格也透明了。”
范业凯觉得只做转手掌柜,并不是持久之计。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他注册了自己的品牌JACK FAN,把收来的饰品请工人进行重新分拣贴标,成本虽然增加了2毛到5毛钱,可知名度却越来越高,如今不少外商一来就直接询问销售这个牌子的企业在哪里。
“现在70%的货都贴上自己的牌子销售,接下来我想在国外开专卖店,也要开拓国内市场,打造爆款产品。”范业凯说,他专门从广州邀请了一位珠宝主播,未来他也会把越来越多的好产品,带给国内消费者。
(网红麦秸秆6件套)
库存市场越来越激烈以前的商品可能在仓库待了5年以上现在大都1到3年甚至只有几个月
从范业凯的店出来,记者走进一家日用品库存店。这里展示着1000多种商品的样品,负责人苏兴旺说,货架上,库存货和新货的比例对半分,但普通消费者可能分不清,因为“以前大家收来的商品可能在仓库待了5年以上,如今这个周期越来越短了,大都1到3年,甚至只有几个月。”
2007年一毕业,苏兴旺从沈阳来到义乌,加入库存这个行业,“会跑”是他总结的经验,只有多跑,才能找到好的库存。
在苏兴旺的记忆里,他收过最旧的库存是一批风衣,从1990年开始,放在仓库整整18年,最终2.5元一件收来,以6元的价格卖出去。
(苏兴旺)
他说,以前的库存,是产能过剩,生产企业把库存放在仓库里慢慢卖;现在,很多库存货都是转型升级或电商活动备货生产过多,一旦过了销售节点,为了给新品让路或尽快回笼资金,持有者会选择快速处理,一些产品甚至是全新的,就拿来处理。
“昨天还在卖的货,可能今天就不要了,其实是全新的商品。”苏兴旺随手拿来一个驱蚊器说,这是几个月前厂家还在生产的货,网上原来卖120元,他们以成本价的六七折收来,再以37元的价格批发出去,为了保证大家的利益,会给出一个69元的零售指导价,零售商家在这个基础上浮动几元钱,如果出现恶意销售,他们会及时制止。
苏兴旺的客户90%以上都在国内,和国外客户只注重性价比不同,国内客户要求反而会高得多,价格、品质和款式都要看,这也就倒逼很多库存行业从业者加速自己找货的步伐。
(120抽厨房湿巾纸,最近卖了35万包)
对于网上传出义乌的库存货按斤卖,他笑着说,7年前可能真的存在,那时东西的品质相对较低,现在基本没有了,如果有也是极少数,目的为了炒作,吸引眼球,卖的东西也极大可能是次品。
(最近销量比较火的钻包)
“我们前些天收来2万个冲牙器,批发价23元一个,三四天就卖完了,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又向原先的企业定制了一批,虽然批发价加了6元,可对于同样49元的建议零售价,客户还是可以接受。”苏兴旺说,如果库存不能满足终端的销售需求,他们甚至要反过来向生产企业定制新货。随着大厂家自己开始直播处理库存,他们拿货的渠道也越来越少,竞争也更加激烈。
开播9个多月卖掉50多万扣库存锅1992年的创业者说这是给年轻人实现梦想的行业
在五爱库存专业街,记者碰到前来看货的李天鹤。
他1992年出生,哈尔滨人,瘦瘦的,戴着眼镜,看起来非常文气,聊天时,说话不紧不慢,创业6年,最苦的时候身上只有几块钱,每顿饭只敢吃一个3元的饼。如今他不仅有了自己的供应链公司,去年8月转型主播以来,卖出去50多万口库存锅,一度做到锅具行业直播的天花板。
用李天鹤自己的话说,他骨子里就有着一股创业的劲头,在老家上大专的时候,便在校园摆地摊,可那时在同学眼里,他就是一个异类。毕业后进入中铁某局工作,月工资6000多元,可不到一年,他决定辞职创业。
(李天鹤)
“在天津开过餐厅,摆过地摊,在苏州卖过房子。”在苏州的日子,回想起大学里看过的几本经商的书籍,里面提到浙江两个地方,一个是温州,一个是义乌,再三思考后,他决定去义乌看看。
李天鹤清晰地记得,第一眼看到偌大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时,惊讶得说不出话,他从没想过,一个市场有如此之大,可当询问拿货方式后,原有的激情瞬间被击碎。
“我身上就1000元,市场里杯子一次要几百上千个才可以拿货,就算一个8元钱,我也吃不消,更别提玩具。”中午从市场走出来,李天鹤走进一家快餐店吃饭,听他叹气说市场里拿货总价太高,同桌的一个陌生人建议他,可以去五爱库存专业街看看,那里价格要便宜得多。
饭一吃完,他直奔五爱库存专业街,一个杯子2元钱,随后开始扫货模式,最终他带着2个拉杆箱、1个背包和1个手提袋的货回到苏州,货很快就卖掉,虽然只赚了几百元,却给了他极大的创业信心。
来义乌进了三四次的货后,他带着1200元直奔义乌创业。“主要是在朋友圈卖库存化妆品,问朋友借了钱去拿货,可货卖不动,最后几千元的化妆品又以200多元的价格卖给了库存店。”李天鹤说,那段时间,他租了400元一个月的铁皮房,夏天坐着不动,都是一身汗,晚上根本睡不着,4个月不到的时间,反而亏了近万元。
后来,他问家里借了一些钱,决定自己去做收库存的生
意。可一开始,他也不知道哪里有货,“我就到处溜达,发现收破烂的人手上会收一些零散的库存,就问他们买,第一笔单子赚了1000元。”
(女士保温杯库存,一单就卖了8万个)
他观察后还发现,这些收破烂的从业者几乎都居住在城郊的老房子里,为了方便找货,他每天都和他们混在一起,3个月的时间赚了1万元。这些钱过年时他留下200元,剩余的都打给了在异地的女朋友,今年女朋友正式成为他的新娘。
李天鹤说,干库存这一行,只要你肯吃苦,肯流汗,是不会亏待你的,随后两年,他从一个创业小白逐渐成为业内人士。2018年,他和朋友开了一家供应链公司,卖的东西依旧是库存商品,只不过不再四处找货,五爱库存专业街的经营户成为他们的拿货对象。这一年,他们幸运地站在了团购的风口,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元。
可商场如战场,随着线上直播卖货的兴起,李天鹤的团购生意备受冲击,去年8月,他决定在网上卖库存锅具。
“我直播间的锅,大多是厂家的成本价,甚至更低,比如一个锅生产成本100元,我们卖99元,外面实体店要399元。”李天鹤觉得给无数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希望打造出库存尾货仓储集散基地让更多质优价廉的商品进入生活
义乌市库存品行业协会会长段启广,已经在这一行摸爬滚打了20多年。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义乌早期的市场就有不少经营户从事库存产品的销售,后来随着小商品市场不断向专业化、品牌化、个性化发展,经营户销售库存商品的渐渐减少,但库存生意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市场外面。
2006年,在义乌的异国风情街,形成了最早的库存行业专业街,之后,一些商家在义驾山、沪江路及附近开设专门出售库存产品的店面,再后来发展到时代广场。
2007年,商家开始向如今的五爱库存专业街转移,当时起步不到20家,可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店面的数量急速增多,两年增加到500余家,到2013年突破1000家,此后4年更是达到了2000余家。
如今,五爱库存专业街销售的商品种类涵盖了服装、鞋类、箱包、围巾、饰品、工艺品、五金以及日用百货等几大品类。
段启广说,在疫情前,专业街85%以上都是外贸客户,剩下便是国内礼品客户,几乎没有电商介入。这几年随着电商尤其做直播客户的直线上升,现在国内客户比例达30%,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外贸以日用品为主,出口到中东、非洲等地区,内贸80%为服装类”。
在义乌从事库存生意的,来自五湖四海,95%是外地人,很多都是夫妻店,一个找货,一个卖货,和当初库存行业刚兴起,大家挣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钱相比,现在价格非常透明,挣的就是辛苦钱。
段启广说,这一行,不仅让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来到消费者身边,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创业小白来淘金。“在这里,200元就可以拿货,1000元就可以创业,即使失败了,损失也不大,一转身找一份工作就是了。”
“义乌的尾货产业是和义乌小商品同步发展起来的,应该是‘世界小商品之都’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不存在冲突,而是互补的。”段启广说,义乌小商品行业,从萌芽到现在,已经迈入第六代市场,可库存尾货产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专业街面貌,主要销售渠道也还是以线下批零为主。
义乌众多库存人的梦想,是打造一个能实现仓储、集散、办公、物流、电商、住宿为一体的中国优质库存尾货仓储集散基地,“不仅能降低从业者的经营成本,还可以更好地规范化管理,更好地吸引全球客商。”段启广说,这对消费者来说,也意味着质优价廉的商品能更快地走进生活。
库存商品来源
1.工厂倒闭,商场关门,转行换业,货物清仓;
2.外贸尾货:企业订单外生产的产品,由于某些原因取消企业订单的产成品,在流通过程中销售剩余的商品;
3.政府部门拍卖:如工商海关扣留的货物,低价拍卖;
4.银行拍卖:抵债的货物,低价拍卖;
5.客户弃单:客户下单,生产出来了,因故定金和货物都放弃了;
6.盘活资金,部分产品低价出售,回笼资金;
7.备货过多,供大于求,低价出售;
8.产品更新换代产生的库存,过季、断码,甚至是残次的产品;
9.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需要低价出售、回笼资金的情况。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董齐 文/摄
为什么同样产品有的直播间销售数据好有的却很差吗,是跟抖音账号的权重和粉丝有关,还是主播销售的问题?
最近抖音直播间里出现了非常多的秒杀玩法,例如0.1元秒手链、一元卖手表、一米秒床单、一元秒杀绞肉机/香水/项链等等。有的团队同时操作上百个账号,一天8万单,利润20万 ,到底是啥套路呢?相信大家对这一新兴的营销手段非常感兴趣,我们这里来对直播秒杀赚钱这个玩法做个拆解!一、项目玩法套路解析这个项目有两种玩法:一种针对赚钱;一种针对涨粉。玩法一:卖低价产品牟利第一种玩法主要是靠在直播间买1元秒杀的产品来获利,直播间里一根数据线3块、10只铅笔5块、一个泡泡机1块钱,对于许多人来说,价格算得上超级实惠,所以下单的决策就很低,转化率自然也就高了。抖音直播1元秒杀套路抖音直播1元秒杀套路1元/1毛/1分秒杀的产品一般是:手链、手表、项链、绞肉机、胶水等等,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非标品,非标品就是非标准化的产品,例如衣服、培训以及服务等。那么,为什么直播间里都是挂这种非标品呢?原因很简单:第一点:产品的议价空间大,可以把实际成本控制在10块钱以内,并且易于包装;第二点:产品的快递费成本低,不容易超重,比如说一条项链的快递费最低可以控制在全国1.8元左右。抖音直播1元秒杀套路玩法二:养直播间权重第二种玩法虽然赚的不多,但是涨粉和加权重非常管用。主要是通过直播间挂低价产品来提高账号流量以及权重,他们的真正目的不是卖货,而是想通过低价产品为噱头来吸引流量到直播间,从而给直播间涨粉以及提高权重,为以后带货做准备。这里的低价产品主要是在精选联盟或者淘宝联盟上面找的1元包邮的产品。二、1元秒手表靠什么赚钱?很简单,那就是邮费。(注意:滚差盯这里指的是第一种玩法)直播间一元包邮的项链都是走抖音小店渠道的,产品为1元,但是快递费一般收你9-20元不等,假设邮费15元,那么每成交一笔订单最少能收到16块钱。举个例子:比如说直播间一元秒项链,一般与快递签订合作之后非偏远地区的邮费仅需2-4元,产品实际成本大约在3元,16-3(产品成本)-3(邮费)=10元,那么一单下来最少也有10块钱的利润。抖音直播1元秒杀套路抖音直播1元秒杀套路抖音某一分钱秒杀的直播间如果买家申请退款,为了拿回1块钱的产品钱,还庆备要再花8块钱邮费,是非常不划算的,所以一旦发货之后买家申请退款的几率可以说是小之又小,整体看来这个项目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核心玩法套路主要是靠抓住用户爱贪小便宜的心理赚的盆满钵满,其实跟以前在闲鱼和微商中盛行的免费送玩法是一样的,换汤不换药,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在不同的平台上出现,这种玩法的利润和操作空间还是很大的。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那么,这个项目如何放大呢?下面跟大家逐一分析一下项目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产品货源但心找不到合适货源的小伙伴,可以在1688、义乌等渠道上找,里面是有大量完整的微商、社群产品供应链体系,可以提供一体化服务,产品 邮费大概是4-8块钱左右,不管怎么样最终还是能赚钱的。2、快递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3块钱左右邮费的快递,做这种产品一般只适合部分有物流供应成本优势的地区。抖音直播1元秒杀套路抖音直播1元秒杀套路3、账号(损耗) 这是在规模化运作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封号、降权等等,目前抖音号的成大和本在不断上升。4、流量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咱们嗨推某位兄弟做这个项目的核心数据: 3.5(产品成本) 2.2(快递成本)=5.7元(总成本) 1 16(邮费)=17元(成交额) 17-5.7=11元(净利润),每成交一单,赚11块钱; 现在手上有32个账号开直播,平均每天出9000单,一天的毛利大概在9w,主要是靠自然流量,广告成本几乎为0。 另外一位做一元秒手表的兄弟,平均每天出2000单,一单的毛利大概在10块钱左右,但是他不会卡直播广场,没有自然流量,主要是靠投豆荚来给直播间加热,ROI整体比例在1:4。 回到流量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账号的流量主要来源是这样的:1)直播广场流量视频推荐流量(一般情况下1000粉丝的账号发一个视频能得到300-500左右的播放,如果发布明星、热点、大号带小号类的视频,还能得到更多的流量,通过矩阵式的操作是可以累积播放的,多账号自然流量矩阵就是这个原理) 2)付费流量(Dou /巨量)3)打榜流量问题可以通过做自然流量的账号矩阵以及投放豆荚来解决,还有一个方法也能把流量搞起来:巨量,这种适合高单价、高利润的非标品,例如服装等。 如果新手小白想去操作类似于一元秒杀的免费送项目,就可以去1688里面找成本在5块钱以下的产品,然后开抖音小店/淘宝店,为了保证转化率,最好选择抖音小店。义乌做饰品的小作坊都集中在哪里呀?
义乌与世界上206个国家和地区做着买卖,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所有商品共50万种,在这里可以买到30余万种,海关每天出口的标准集装箱突破1000个……2004年市场成交额266.9亿元,没有列入统计范围的至少100个亿。这里是永不落幕的“广交会”,每个义乌人都是一本商业教科书。 站在义乌街头,满眼行基高档轿车,别克本田最起码,奔驰宝马不算啥,难得一见桑塔纳。义乌市慈善总会成立,从2005年7月下旬至2005年9月底,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从民间筹得资金1.14亿元。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说,在全国县级市范围内能够筹集到亿元资金的不超过5个。义乌参与慈善捐款的不仅是一些大中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单位职工、学校学生都能够拿出钱来,说明义乌市民手中的可支配资金越来越多。
在义如兆乌买东西便宜到吓死你
近半年来,渣带租笔者替在澳洲做生意的一位亲戚办货,去了7次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在上海七铺路10元买3双的白色棉运动袜,那里卖7角;100支装的双头棉花签在上海家乐福大卖场卖1.2元,那里卖0.19元;牙刷,最新保健型、窄头、牙刷毛带波浪形的,100支外配一个很好看的塑料手提包,15元;护疮膏、拜迪牌和邦迪牌的形状一样,马路上有巨幅广告,100片一盒,2.7元。一个在上海要卖到100多元的洋娃娃,在这里只卖20元!十几元的玩具手枪这里只要3元!至于各种女孩子喜欢的漂亮饰品和工艺品,50元可以买一大堆。
卖100根牙签只赚1分钱,一个姓王的商贩每天批发牙签10吨,按100根赚1分钱计算,他每天销售约1亿根牙签,稳稳当当进账1万元。有个摊位卖得是缝衣针,粗的、细的、长的、短的一应俱全,平均1分钱2枚,这个小商贩一年卖针也能挣到80万元。
小小的牙签为何能有这么多的利润这就是义乌商人的精明所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低价抢占市场。小商品周转快,销售量迅速变大,使义乌成为某个小商品的全国集散中心。这样的“中心”越多,义乌也就慢慢成为全国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在义乌,靠做这样只赚1分钱生意起家的老板不计其数,人称“蚂蚁商人”。“蚂蚁商人”赚钱的秘诀是:家家自己开工厂,把成本拉到最低,每件商品只赚一分钱就卖!他们算账:一双袜子赚一分钱,一个普通摊位每个月要销出70万到80万双袜子,也就有7000元到8000元利润,一年下来将近10万元。租10个摊位,就是100万!
义乌一家很大的服装集团在上海的超市里卖三四十元一条的西裤。集团董事长解释:“尽管超市西裤价格比较低,利润不大,但是3个月就结一次款,资金可以马上回笼。去年我们在上海几个大超市做了1000多万元生意。”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可以在这个城市赚到钱
一位商人在公路旁开了一家饭店,菜味鲜美但价格非常便宜,因此每桌饭菜约亏10多元,生意火爆是顺理成章的事了,食客说这样的饭店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就要关门。但出人意料的是这饭店不但能坚持下来,而且还增开了一家分店,生意越做越红火。
为什么原来这位商人在附近农村开办了养鸡场、养猪场、养鱼场,此外还种了几十亩蔬菜,但农产品经常滞销。开了饭店后,农产品往饭店送,用农场的盈利填补了饭店的亏损。
在用几间民房改装的车间里,李老板有条不紊地安排着40多个工人生产时尚的无顶太阳帽。这个开足马力的作坊,一天可以生产出20万个太阳帽,它们经过贸易商的中转后,全部挂进沃尔玛的卖场里。
李老板知道,自己这个看起来工序简单的太阳帽,一旦挂进“天天低价”的沃尔玛在欧美的超市里,身价将几倍甚至10倍以上飙升,但是李老板的定位却是一个帽子只赚一分钱,这就是他能跟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做成生意的关键。
金洲公司以每米11-12元人民币把布供应给香港的贸易公司,香港公司把布转到泰国一家服装厂委托加工,再把成衣(如衬衫)以3美元(约25元人民币)价格卖给沃尔玛,沃尔玛挂到美国商店售卖的价格一下子上涨到30美元(约合240多元人民币)甚至以上。抱怨归抱怨,金洲公司始终没有放弃这个卷走其工厂30%产量的大客户,这间接的供货关系已经维持了8年。说到底,是金洲公司依然还觉得有利可图,一年30万美元的利润对于一个百人小厂并非可有可无。
一个打火机的利润只有5厘、1分钱,真的能制造“暴利”吗当然能!2004年,一家叫茂盛的小工厂的出口量达9000万支,利润为90万元。5厘、一分钱打天下的首要原则就是抠成本,根据自身的实际运作成本来抠,而不是盲目地缩减工人、工序。茂盛厂又是如何计算“微利创暴利”的这笔账呢主要一点是厂子所在的农村有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地租便宜、劳力集中。
人称义乌是一个“全民皆商”的城市,每一个人都在想着赚钱,小学的课本中专门加了一本《义乌的城乡贸易》。更让人感慨的是,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可以在这个城市赚到钱。本地的、外地的,还有外国的,都在义乌寻找着他们自己的淘金梦想。
“这里的小商品为什么这么便宜”俗话说,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许多初到义乌的人,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对此,义乌市委宣传部长陈秀仙说:“价格是市场竞争取胜的有力手段,同一类同一质量的商品,在义乌要便宜50%甚至更多,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就是能够始终在全国乃至世界上保持着超低的市场价位。”一件衬衫5分利,一双袜子几厘利,这样的生意恐怕搁在哪里也没人会放在眼里,但义乌人不但放在眼里,而且极为乐意接受这样的生意。就是这起不起眼的交易,义乌每年不知要走出多少个千万富翁、亿万富翁。
沃尔玛、戴尔眼中的义乌……
四年前,我们曾为义乌小商品市场作过咨询,我带专家到义乌作过多次调研。此后,我们与义乌一直保持联系,也多次到过义乌。
我对义乌的总结是,从买全国、卖全国,到既买全国也买本地,既卖全国,也卖全球。
义乌小商品市场(又称中国小商品城),以前所经营的商品主要是小商品,现在产品的范围越来越广,几乎是无所不有;以前是伪劣产品的代名词,现在产品都是货真价实,其中不少是精品。
以前,义乌本身没有什么工业,所经营的产品都是来自温州、广东、福建等地,义乌只不过是一个大卖场。
后来,许多产品逐渐转向在本地生产。义乌由一个纯中介性市场变成了产地市场。现在,义乌市场所销售的产品,本地生产的占到40%.义乌市场年交易额约500亿元,本地生产的约200亿元。也就是说,因为有市场,带动了本地的工业发展。
至今,义乌小商品市场每年出口交易额约300亿元人民币,且逐年大幅度增长。每天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000多名外商采购商品,有200多家外国公司常驻义乌将义乌的商品批发到本国销售。义乌小商品市场已经成了地道的国际市场。我甚至在考虑,有了义乌市场,还有没有必要年年办广交会。因为义乌市场已经是天天开门的“广交会”。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之道有二:
其一,成功之道在于三低,即低成本、低税费、低价格。所有到过义乌的人,都对义乌的东西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便宜,便宜得你不可想象。过去,义乌商品价格低主要来自于大批量采购,大进大出;现在,既有大进大出,又有本地生产。本地生产成为支持低成本的重要因素。而税费低又来自政府对商家发财不眼红。一个摊位,15年前的管理费是800元,现在商人发财了,年经营额上千万元甚至几千万元,管理费还是800元。我们常说雁过拔毛,全国各地的“雁”飞到义乌后,义乌的政府几乎不拔毛,因此,这些“雁”又可以远走高飞,飞到世界各地。我国许多地方市场为什么垮掉,就是因为当地政府拔的毛太多,全国各地的“雁”飞到那里,毛都被拔光了,飞不动了,只好卖给当地老百姓,结果,批发市场成了零售市场,成了掏本地老百姓口袋的市场。
其二,成功之道在于商人。去年,西部某市政府提出,要将该市建成西部的商贸中心。该市的市长还带我参观了两个大市场,每个市场都投资七、八个亿,装修档次不低于五星级酒店。见此状,我跟市长说,“市场不是建出来的,是跑出来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不是因为房子建得好,而是因为有一大批特别能吃苦、非常能干的商人。正是这些商人将全国各地的货物集中到了义乌;也正是这些商人,将这些货卖到了全国各地,全球各地。因此,市场建设的奥妙在于培养商人,保护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