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古代的会战的时候,大家常常会说:"人数一定是吹的。"长平之战双方都出了四十万以上,而项羽曾用三万兵大破四十六万诸侯联军。
动不动就几十万,中国人有没有这么多?
其实,这些基本上都是可以找到考证资料得:中国人真的有这么多可以上战场。但是,上战场不一定是负责打仗,军队本身就是一种专业的分工。中国在商周时代,战争工具就已经相当发达了。姜子牙在《六韬》中说过,一支万人甲士部队,应该要有六千弓弩手、两千戟盾兵、两千矛盾兵,同时这些士兵要配置三百名修治攻具,砥砺兵器的巧手工兵。
注意到了吗?工兵基本上是不算在甲士里面的。甲士在先秦文献中很常见,指的就是政府提供武器装备跟训练的正规士兵。
那万人甲士部队,具体都配置些什么呢?
最大型的"武冲"盾车:有三十六辆,一车二十四人。
第二级的"武翼"战车:七十二组。
第三级的"提翼"战车:一百四十四组,配备车用式连弩。
这三种是近战坦克,一律配弓箭手、弩箭手,矛士、戟士。
另外,还有大弩车三十六辆,除了基本甲士之外,最重要是还有两个射击装置。
使用铜箭的,叫做"飞凫";使用铁箭的,叫做"电影"。不是我们现在看的电影,而是速度如电之影。
接下来的是大冲车三十六辆,配备专门的"螳螂武士"。为什么叫做螳螂武士?那是因为这款战车的特色是"可以变向"。
螳螂的行动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会一直不断的摆动惑敌,像拳击手那样。大冲车上装有布幔,同样起到了让敌人无法判断,车上有多少螳螂武士,又会怎么发起进攻。
大冲车的别名,又叫"电"车,兵法谓之电击,与之搭配的是"霆"击车。霆击轻车配盾,一百六十辆,每车只有三名螳螂武士。另有木螳螂剑盾车,小型,一百二十具,这个其实已经相当于步兵个人配备了。再来是"轴旋短冲矛戟盾"车,这个姜子牙是黄帝用来打蚩尤的,当时的人大概都知道。是"轴旋短冲矛戟盾"车同样是一百二十具,应该跟前者一样是步兵个人车。
这边注意一下,其实除了前三种坦克车,姜子牙都没有说,其他"车种"有轮子。这些战斗机具的行进,很可能更接近"轿子"。乍听之下很蠢,但要知道,当时的主战方式,并非短兵相接,而是拿东西互扔啊。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六韬》的投掷用武器。
天棓:十二斤重的铁锥,备一千两百副。天钺:八斤重的斧头,备一千两百副。
天锤:八斤重的方铁锤,备一千两百副。飞钩:全长八寸,钩长四寸,备一千两百副。
战斗机具提供更好的射程、射速与破坏力,但是,有轮的大战车,还可以用马拉。无轮的中大型战车,很可能就须要人扛,而个人型装甲……你也没有地方装那些投掷武器,所以身旁另有弹药兵的可能性,同样非常高。日本战国时代,弓箭手铁炮手,基本上也都会有搭配兵种,递弓箭的,架盾牌的。这些人不属于甲士,但同样是需要接受训练,来达到最高最好的"发射效率"。特别是没有轮子的四百七十二辆战车,怎么也需要个两三千"辅助兵"。
所以,万人甲士队,大概还会多出两三成的徒役跟工兵吗?远远不止,我们现在才看到一半呢。一支完善的万人部队,可不只是能够在野战上发挥战力,还要备有"阻挡敌人逃脱的陷阱兵器"。木蒺藜、铁蒺藜、两镞蒺藜。这些我们后来说暗器的东西,原本就是战争工具,总共要有一万四千多付。还有方形鋋矛一千两百具,这个我想大概就是拒马枪的原型,也备有铁械锁,捕兽夹那种,以上五种阻挡敌军逃脱。
那行军的时候,总有需要驻扎的时候吧?营帐防水板,必备。木栅还能就地取材,但难道要拿兵器伐木吗?专门的伐木、割草、猎兽器具缺一不可,锤木桩的大锤,绳索也得带,这些绳索可不是一条绳子就算了,还会附上环扣。
除了快速建设营地之外,更是组装渡河载具的重要零组件,遇山开路,逢水搭桥,并不是形容词,陆行走八百里,你要带着船走吗?所以才会造就古代中国战争,有限的渡河点就那几个。小山沟用一组"飞桥"就行,但万人队可以带八组。碰到大河,用浮桶组:天浮铁螳螂,来架上飞桥。
当河面比八组还宽的时候?它们就变成了一艘简易运兵船,另外还有镇守营地专用的器械,小的一百二十具,大的十二具。这样子,商周时代的军队配置,差不多就齐全了。(其实六韬到底是不是那个时代的作品,还在考证)后来如果君王亲征,还得带上鼓吹队呢。
当部队甲士越多时,劳动部队的成长数会更夸张。但战斗徒役,其实是一个甲士配四个劳动力之类的情况。而所谓的轻军轻骑,比方白起拨出的两万多,项羽带的三万,那就是全甲士部队,求短期交战能胜,长平被坑的四十万赵军,彭城被杀的四十万汉军联盟,大概只有不到十万是甲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