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描述日本人,菊与刀关于日本人的描述

文|栗子人

一说到日本,大家现在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樱花,其次就是刺身,和服之类的。还有日本的女明星石原里美,桥本环奈,新垣结衣等。

但是有没有了解过日本人的另外一面,极其注重自己的名誉,对忠诚有着疯狂的执着。

《菊与刀》是二战过后,一名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所写的一本书,书中主要讲了日本人的风俗习惯,精神观念等,其中还和美国、中国等国家的行为处事,精神思想比较了几番。可能与大家心中的日本截然相反。

这本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中间描述日本人对精神上的追求。例如,日本人对“恩”这种事情是十分看重的,对天皇,领主,父母,老师等的“恩”,日本人可是把它们的位置放得很高。

那日本人究竟把这个放到了什么位置呢?

就是即使是同事或者朋友之间只是请杯冰饮料,都得在心里掂量一下,这个“恩”是不是要还。要是以后和这人决裂了怎么办,要不要接受呢,到了这种地步的思考。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文中提到的《四十七浪人》的故事才令人更加震惊和匪夷所思。这个故事讲的是18世纪的日本,由于浅野没有送上贵重礼物给吉良,就被吉良给陷害了。忠直的浅野请教吉良将军举办的典礼该穿什么好。

结果吉良心里记着浅野没送好礼,于是让让浅野在出席重大典礼的时候穿错礼服,让浅野受到了严重的羞辱。

在日本古代,穿错礼服是很侮辱人和失礼的事情。加上名誉对于日本男人更是重中之重,于是怒火中烧的浅良向吉良挥刀,并刺伤了吉良的前额。

然而在将军府拔刀是很严重对上级不敬的事情,就相当于参加古代中国君王的聚会上,下面的臣子拔刀伤人一样的道理,是死罪。

于是,浅良被要求切腹自尽,来以死谢罪。由于他带罪而死,犯下这样不忠的重罪,没有亲人愿意继承他的位置。这是体现了日本人对“忠”的看重,因为浅良违反了对将军的“忠”。

而他的家臣也成了无主之臣,即浪人。但这当中一些极为“忠”于浅野的家臣密谋了一出复仇计划。为了复仇,他们有的把亲妹妹献给吉良做妾室,就为了得到情报。而被浪人送去当妾室的妹妹最后的结果是只有以死表明自己的忠贞。

还有的人假装终日无所事事,沉迷酒水,弄得妻离子散;有的发现自己姐妹或者岳父发现了他们的计划,为了不让泄露出去,而把他们给残忍杀害了。

最后他们自然是报仇成功了,而他们也付上了代价,就是也要切腹以死谢罪。因为他们虽然十分“忠”于自己的领主浅良,然而杀死另外一个领主吉野却是于理不合的。

他们复仇成功后,亲戚们都为他们这种忠诚感到了十分骄傲,认为他们就是良臣。

而现在的日本人也将这四十七浪人建立了寺庙,供奉起来,他们的故事在日本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每个男生都会知道这个故事。

虽然说我们古代也有不少忠于君主,还名垂千古的人,例如屈原,岳飞,但都没有听到过为了君主,杀掉自己的至亲。即使和亲也是说为了国家,也没到要人的性命的地步。

日本人这些行为可以说是十分的无情冷酷和血腥了。

除了这一性格外,书中描述的日本人还对自己的名誉十分看重,特别是男子。在日本,女人的地位也和中国古时代差不多,也不高,甚至比我们古代的妇女地位更低。

在日本,男性出去寻欢作乐可是合法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至今日本街头还有明目张胆的贩卖寻欢作乐的杂志。

男性出去寻欢作乐以后,妻子还得在家里帮丈夫结账。而妻子自己高不高兴,就是她自己的事情了,这跟古代中国好像还差不多。

如果男性要纳妾,就得看艺伶同不同意或者那男性家里有没有钱,所以日本纳妾一般都是有钱人才会有的事情。

说到日本女性,真的是地位十分低下了。

首先,和古代中国一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日本也一样,什么政治婚姻,强强联合都和古代中国一样。

只要父母不同意,即使女性生育了,也得离婚。如果双方也是相爱的,也不能阻止男人要对父母的孝道。相反,如果实在双方相爱,还有子女的情况下离婚,只会更加显得这人精神可嘉,就是超脱世俗的人。

这得是多么折磨人的做法,就这样让人生离死别的,把人弄得整日凄凄惨惨,就是一出强加的悲剧。

而男性仿佛就是一个傀儡,毫无思想感情,也没有独立思考过,为了父母的命令,居然让自己和心爱的人一同承受这么巨大的痛苦,还要被人美曰其名称它为超脱,实在令人唏嘘。

日本人出生就背负了强大的责任感,其中就有对父母的孝道。中国古代也有二十四孝,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之妙。

就是在这般强大的责任感下,日本人对自己的父母的意见尤为在意。与美国不同,美国孩子成年后父母恨不得他们赶紧离开家门,自己去独立生活。

与美国的追求物质不同,不得不说,日本这个国家是一个追求精神到了极致的国家,甚至到了变态的地步。但是延续下来到今天的精神,就是日本的匠人精神,可以说是有利有弊。

很多传统手艺都在日本得到了流传,那些细细打磨的艺术品,有不少都出自日本。日本人的性格就是这么奇怪,为了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精神文化,对待自己的身体是很粗暴的,在冰冷的瀑布下修炼,二战时期步操时,就是一直走,没睡几个小时,而且是连续几天。

这种极端的训练方法令作者也是不懂。当时有在参与训练日本兵的美国人问道,为什么你们都不好好休息,怎么一直在操练。

结果他得到的回答是,为什么要睡觉休息呢,这是天生就会的事情啊。他们要学会的是怎样操练自己,让自己变强。

日本人强大的意志力确实令人敬佩,当然也令人疑惑甚至摸不着头脑。我们很多时候做事情都没有强大的意志力,每次开始做了几天或者还没开始做,就已经认输了。

日本人这种强大的意志力从某种方面来说,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意志力薄弱的人。三天打鱼两日晒网的事情让许多人远离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前面那些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做法可以不学,但是这种毅力确实可以学习的。一个人没有毅力,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李佳琦做直播的时候播了几天就不干了吗?不是的,他是一天不播就害怕观众走了。

即使是超负荷的工作,他也咬牙直上,直到了今天。成功不是没有意志力的人能够得到的。没有意志力的人永远都不会得到成功。

当一个人学会了坚持,拥有了强大的意志力的时候,那他便离自己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日本就是世界上一个独树一帜的国家。它有令人不解的一面,也有令人值得欣赏的一面。菊花与刀,优雅与暴力,这就是日本。

本文为“碧读好书”原创,关注后即可获得最近3个月出版好书推荐。好书像碧玉般珍贵!图/摄图网

菊与刀描述日本人,菊与刀关于日本人的描述

《菊与刀》的“菊”和“刀”分别指是什么?为何作者会用这两种物品当书名?

《菊与刀》的“菊”和“刀”指的就是“菊花”和“武士刀”。“菊花”是日本皇室家徽,代表着美和艺术。“刀”是武士刀,代表着是荣誉和忠诚。

该书以《菊与刀》命名,象征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同时菊花代表着日本民族的谦和、随性。同时也说明日本民族具有菊花一样的品质。刀即时武士刀,象征着日本人的武士精神。它承载着日本民族的希望与毅力,同样也代表着日本民族好战的一面。

“菊与刀”这三个字更能充分的概括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菊与刀》作者是美国的人类文化研究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

美国之所以找一个美国人来研究日本,是因为在二战末期,日本败局一定,而美国在此之前很少接触日本人,美国为了能够在二战结束后更好的管理他们,就派了一位学者来研究他们,但是因为当时二战还没有正式结束,美国也考虑到了作者的安全,于是就安排作者与在美国生活的日本人和一部分战俘交流于是写出了这部《菊与刀》 。

经过作者的研究发现,日本人的成长,一直存在着矛盾。他们的自由期是在婴儿期和老年期。这个时候他们可以为所欲为。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的限制越来越多。他们要对自己的父亲和兄长恭顺,但是对自己的母亲和姐姐可以随意辱骂。他们的阶级制度非常明确,在自己的阶级范围可以任意享受,但你要对阶级地位高于你的人保持敬意,阶级高的人也不能随意践踏阶级低的人的最严。

因为作者也觉得日本人的行为充满了矛盾,既可以欣赏有菊花、樱花的优美,又可以有拿起武士刀随意杀戮的凶狠。

菊与刀描述日本人,菊与刀关于日本人的描述

菊与刀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菊与刀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菊与刀读后感1

这是一本相当难懂的书,基于本身它的研究对象———日本,就有很大的矛盾性。而且美式描写方法加上人类学家的研究方式,这本书让我拥有了很深的感受。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此处用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的程度上表现出来的。,以吾等之训练对抗敌军数量上之优势,以吾等之血肉对抗敌军之钢铁这充分说明了日本是怎样将菊花和刀的精神结合起来。如果说菊花象征的是某种可以抵抗外界的精神力量,刀这个符号,代表的就是顽冥不化的崇尚由这种精神带来的道德优势和力量。

在日本看来报恩是由条件的,就是施恩者必须是自己认为高尚的,可以偿还的人。他们绝不接受陌生人的好意,也不会主动帮助陌生人,这就是日本人生活的习惯。日本人他们自认为是历史的债务人,他们的日常决定和行动都必然发自这种负债感。表示义务的词汇往往涵盖一个人的负债意识从最大到最小,这个词便是恩。一杯冰水纵然微不足道,但总归我钱那个家伙一份情,这会影响我的荣誉。不管是一钱抑或半钱,背负着这份人情债,我将死不瞑目对琐事如此过敏,如此痛苦而且易于受到伤害在日本被视为美德。欠债意识会使人很容易被冒犯,日本人证明了这一点。日本人否认美德有与邪恶作斗争的含义,没有任何恶是人类灵魂所固有的,那些粗暴也只是人之常情,是人类不应该谴责的幸事。

菊与刀读后感2

结构还是不能很好把控,历时也太长,前思不接后想,很难微言大义,没有很好的把握作者的题旨与意图。当初想要读它的冲动源于对人类学感兴趣,还有就是想了解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最后也是因为自己的附庸风雅!还有就是为了下本书—源氏物语做一下铺垫。

读此书让我看见很多中国人身上也有的特性,但总感觉中国人没有日本人走得极端,虽然看见很多中国人才有的性格,但说不上日本人是中国人的影子,中国人讲究中庸,日本人却有节制的将与我们所共通之处发现到极致。忠、孝、义等都发现到让我很不习惯的地步,我总想批评我们自己的满口仁义道德,私下里苟且肮脏,贤非贤,义非义,忠也不能全,我对自己周遭的人及一切都是怀疑的态度,这让我佩服起日本人来,但在书中我读出日本人的呆板与固执和木讷。他们对性的随意,让我面红颈赤,不敢苟同,但以自己本性来说,有时就喜欢这种极致,藏着掖着,想想也没劲。

看到他们对孩子的培养,我也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相比成年后性格的巨变,让我反思自己是否也是如此,有,但我们的条条框框就少了很多了,很武断,这是对自己下的`定论,无关整个国民。

如今出来工作,因为公司管理制度上的一些制度是引进日本的,让我产生学习了解日本的意念,从国家的发展上,日本的确走在前面,即使我们一直在赶超,也还需要一段时间。当下我们的体制、文化、经济管理的发展上,我只看到我们一直在借鉴模仿,一路学习,所以学习试着了解日本,也成了自己兴趣之一。

菊与刀读后感3

菊和刀代表了两种性格,一种是宁静平和,一种却是杀戮。这正提现处书中日本人的两种性格集于一身的矛盾。体现这种矛盾我个人认为首要是日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当还是孩童的时候,特别自由、开明。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超过9岁便开始压抑人的个性,让他们屈从。这种前松后紧的教育方式也导致了日本人性格上的矛盾。

日本人是务实的人种,他们忠心可以为了心中信仰殊死搏斗,即使是去生命也在所不惜。但是他们又在战败时选择接受屈服并找到一条好的解决之道。他们克制守礼,按照祖先传统的孔子之道,尊重师长,听从父亲。但是却只知孔子之道皮毛,并不知其理念,导致日本人只能做到形,而领悟不到神,只一味地按部就班。

日本人敏感,自尊心极强,“复仇心”也极强。你在感谢他们的体贴之时,怕也是要担心自己不注意的两句话导致他们的情面受损,甚至可能拔出刀和你决斗。当然这是开玩笑了。

这本书描写了日本人很多的行为和特征,作者写这本书是为了了解日本人并很好的管理他们。我觉得真正想要了解这个人种,更好的方法是真的跟他们相处。

菊与刀读后感4

日本的很多文化有非常清晰的源自中国文化的部分,但又具有如此鲜明的特色,本书是探讨日本文化不能不读的一本书,仅是出于对日本文化的好奇开始读这本书。

开卷之初,略有失望,居然成书在很多年之前,距今有相当长的时间。但读了一部分之后,就发现作者的文化功底异常深刻,能够深入到文明的底层去解析异域文化。

如原文中的一些观点,个人非常认同:

美国人在壮年时期依靠自由的个人选择来实现人生目标;日本人则通过严格的个人约束,进行精神修养的锻炼来实现人生超凡的境界,而获得自由难以实现的效果。

在日本,画家、诗人、演说家及武士为了实现“无我”的状态几乎都是采用这种修行训练方法的。他们不是为了学到“无限”的超能力,而是为了能不受干扰地感受有限的美;或者换句话说,他们是为了学会一种实现目标的调整手段,让自己能够恰如其分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如果对日本文化感兴趣,或者对日本文明中体现出来的诸多矛盾性不解的人,非常推荐阅读这本极具思想深度解读的上佳之作。

刀不是用来进攻别人的象征,只是勇敢地剖析自我的比喻。

菊与刀读后感5

菊花温文尔雅,恬静自然,是日本皇室家徽,而刀生硬暴力,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作者采用两个对比如此鲜明的名词命名,也正说明日本文化的矛盾性。译者在序中举例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

日本作为中国隔海相望的老邻居,无论是甲午战争到9·18事变,亦或是西安事变到七·七事变,都让日本同血腥、残暴等贬义词一起烙印在中国人的脑海里。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许多日本人矛盾性格的表现,可以总结出日本的矛盾性格有这几个原因:日本人的"等级观念"、日本人的"情义观念"和"羞耻观",以及日本社会是如何训练、培养和继承这些民族特性,并在社会生活和国际斗争中加以运用的。

在日本人的文化中,等级制度可谓是异常重要。并且相比于中国来说,在封建时期日本的等级制度无疑要严格得多。在中国,科举考试成为了从一届平民到行政官员的桥梁,但在日本,每个人的身份、地位都通过世袭的方式固定了下来。在四个世袭等级之下的贱民大多从事各种污秽职业,不被人们当做人来看待,更可悲的是,他们的后代也将从事这样的职业。

日本家庭得很看重辈分,提倡"父权"至上。其他人必须绝对服从长者的主持。对于日本人而言,长子的地位也是相当高的。除此之外,性别也与一个人在等级制中所处的位置有关。日本崇尚"男尊女卑","夫权至上",妇女的社会地位便显得格外底下。

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同日本文化的等级制度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他们不得不无条件的服从比自己权利高的人,心中仍然存在这突破牢笼的野心,而又对制度无可奈何。

作者将日本文化概括为耻感文化。据说日本人有羞耻心而没有罪恶感。在二战中,日本军队的残暴和屠杀,表现出他们没有罪恶感,他们战败不愿投降而宁可自杀,便是因为他们认为当俘虏是一种耻辱。

在日本的文化中,"情义"占很重要的地位。日本人把"知恩图报"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在他们看来,接受恩情是一种让人难以承受的情分,因此,必须倾尽全力去偿还。但是有两种恩情却是他们必须报答而无法回报完毕的:一类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孝";另一类是报答T皇的栽培之恩,即"忠"。

从古至今,日本多次引进中国文化,但日本人没有改变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忠孝恩情义的文化。日本文化的耻感文化,情义观念以及近代日本发展的如此迅速,确实存在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好好地去了解日本这一国家。

菊与刀读后感6

也许正是这种性格使得日本人总是选择与强者为伍,虽然这种放弃并不一定绝对的好,但不放弃就意味着必然被淘汰。

似乎祖先早在冥冥之中有指引,起步向来很晚的日本人,总能走在世界的前列。不论是在辉煌的中华文明引领世界之时,还是摩登的欧美文化风靡全球之日,日本总会是那个弄潮儿,尽管总有人说什么。也许他们会为这些言语改变什么,不过他们对自己道路的信任让他们坚持走着该走的路。这点毋庸置疑。在东北生活多年的我,对日本必定没什么好感,从小到大,大大小小的反日活动也都参加过,不过这也勾起了我对这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国度的兴趣。虽然课本里说,日本真正的发展是在明治维新后,其实日本早在幕府末年就开始对西方文明研究,列强的侵华给当时的统治者很好的借鉴——肯定日本人打不过“老师”都打不过的人。

近乎全日本,是用欢迎的态度来迎接美国人的。不过这种极度的转弯也为日本开始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序幕。这个序幕,开的似乎不只是一个强国,更像是一个传奇。地大物博的地方战火满天,这个狭小而贫瘠的土地却成了真正的“太阳”,这一切让人无可奈何,又毫不惊讶。有时候我觉得,日本的强大得益于其国土的狭小。我们常说绝境逢生,可能就是在说日本吧。央视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毋庸置疑,日本人心大得过这个宇宙。由于在地图上要用放大镜才找得到,日本人特别怕被世界遗忘。而这种惧怕恰恰让日本有能力强起来、站起来,站得住、站得稳。似乎在国人的记忆中日本就是那个侵略者、那个传说中的帝国主义、那个危险地不能再危险的邻居;可是在日本的新闻中中国永远是头条,任何举动都会让国人第一时间抓住。当《菊与刀》还在中国的日学史上占主导的时候,日本以悄然研究中国的韩寒。有时候日本人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看日本,更是看中国,看我们可能走的路,看我们可能的归宿,看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我相信那句话“假凤虚皇者误国”,话难听但路对,道理都在逆耳忠言里,绝路都在谗言美句中。高速的经济带来的自大,正弥漫着这个正经历极富极贫的国度,清醒——也许更难得。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电脑网络未识别的网络怎么解决,电脑显示未识别的网络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