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总是做不到断舍离,断 舍离

温馨提示:全文1400余字,文本阅读约3分钟。

网图:神秀大师的偈

神秀大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其师弟慧能却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并凭借这首几乎是抄过来的偈继承了五祖弘忍的衣钵,成为了后来的六祖。

慧能的偈比神秀的高明吗?十三先生觉得,慧能之所以能成为六祖,其实是师兄神秀点拨了他,度化了他。此回顾且不说。在这里,只是两人的立场不同,至于境界自然没有高低,都是为了普度众生。师兄的心在普在众生,而慧能的心在度在成佛。两人一人追求的是待我成佛度众生,一人追求的是众生皆佛,我自若佛。

网图:六祖慧能的偈

年少时,总以知晓六祖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洁身自好”,假作清高。

中年以后,才明白能够继承师父衣钵的只有一个。而我们大多数人,还得谨遵大师兄的劝诫:“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身处红尘,功名利禄,万般诱惑,唯有克己复礼,兢兢业业,方能度己。人人如此,便就是普度众生了。请仔细看一下兢兢业业的“兢”是怎么写的?

网图:神秀师兄和六祖慧能的偈

今天阅读的内容是第11页到第15页,山下英子自序。

她称自己为杂物管理师。杂物管理这几个字儿耐人寻味,上一期我们已经讲到过“扫除即扫兴”,杂物管理则是我们的心境管理。通过规整屋内的杂物,来梳理我们心中的杂念,从而达到表里如一的清新脱俗之态。生活当中,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家里给人带来的感受,简单地说,只有舒服和不舒服两种。舒服的感觉往往来自于干净整洁,简单大方。毕竟富丽堂皇,使人紧张而压抑,甚至不敢挪步,生怕弄坏这个,碰到那个;而太过于邋里邋遢,则让人难以入足。清理生活中的垃圾,就是清理内心深处的垃圾。那么垃圾的定义是什么?山下英子对于垃圾定义的标准有三个: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当然这里只是针对于东西,不针对于人,毕竟我们人类不是东西。

网图:《断舍离》的行为转化

山下英子说,断舍离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艺术。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的破烂,让人生活得更开心的方法。

日常生活当中,当我们置身一个特别安静,干净,整洁的地方时,心是不是通常立马就跟着静下来了?稍微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安静,干净,整洁这三个词语通常是在一起的,而肮脏,凌乱,喧哗也是扎堆的。由此可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雷霆之力了。

扫除即扫心。通过打扫整理房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内心看不见的世界。断舍离,其实就是三种行为方式:一,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二,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三,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对我而言,第三个是最难的。我个人对于旧物执念太深,不论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但凡我觉得有一点价值,就会把它珍藏起来。几乎每次扫除时都能看到那些“珍宝”,而就是没法割舍。

网图:断舍离的三种行为

山下英子的一生,都在断舍离上下功夫,最终将断舍离总结为一种把加法生活转向为减法生活,通过行动来改变心灵的动禅。和我们之前提到的“习字修身”一样,都是通过禅修的方式,让我们能够回归于当下,正视于当下,正视自己,了解自己。习字修身的同时可以习得一手好字,断舍离在扫除即扫心的同时,能够让我们所处的空间环境变得更加舒适自在,这两种改变都是良性的。

我们总是舍不下很多,除却情感上的不舍,绝大多数还是考虑到这东西还能用,还可以做什么用,我们考虑得太多,太远。我想接下来我们可以这样做,把我们觉得有用,但是当下以及近期都用不到的东西,给我们身边有需要的人吧!就像学校里的循环教材,我们也可以把爱与温暖传出去,传下去。

——叶十三2022年1月6日于长安

为什么我总是做不到断舍离,断 舍离

为什么人总是拿得起放不下?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诸行动时,“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 年过八旬的吴阶平教授在谈及精神养生时介绍的一条主要经验就是“不把悲伤的事放在心上”。他认为“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八九”,总要想得开,以理智克制感情。著名学者季羡林老教授的养生经验是奉行“三不主义”,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计较”。这都体现了“放得下”的心理素质。 在现实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比如子女升学啦,家长的心就首先放不下,又比如老公升上去或者发财啦,老婆也会忐忑不安放不下心,怕男人有钱变坏了;再如遇到挫折、失落或者因说错话、做错事受到上级和同事指责,以及好心被人误解受到委屈,于是心里总有个结解不开,放不下等等,等等。总之有些朋友就是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这想那,愁这愁那,心事不断,愁肠百结。长此以往势必产生心理疲劳,乃至发展为心理障碍。英国科学家贝佛里奇指出:“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我国唐代著名医药家、养生学家孙思邈,享年102岁。他在论述养生良方时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勿把忿恨耿耿于怀。”他指出这些心理负担都有损于健康和寿命。

为什么我总是做不到断舍离,断 舍离

断舍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断舍离告诉我们断等于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等于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等于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该书叙述了“断舍离”的含义,让读者了解并做到“断舍离”。该书还记录了如何做到断舍离的具体过程——从断舍离的思考模式到领悟断舍离的思想到真正进行断舍离。

扩展资料:

山下英子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断舍离”的概念。但“断舍离”真正热起来,还是2011年同名书的再版。该书登上日本各大畅销书榜,“断舍离”一词也成为2011年的流行词汇。

“断舍离”的概念非常简单,“断”:断绝想买回家但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的那些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在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断舍离》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有哪些,人资的六大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