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为何定都开封?,开封北宋皇宫遗址

我们都在知道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夺取开封城,并将赵氏皇族都押送到关外苦地,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靖康之难”。

“靖康之难”与北宋皇帝的指挥失当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很多人也指出了,作为北宋都城的开封无险可守也是北宋灭国的重要原因。如果当初定都在长安或者洛阳,依靠山川之险或许就能抵挡住金兵的进攻了。

事实上,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也曾动过迁西安或洛阳的想法,可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选择留在开封。

经济基础

但凡国家的都城几乎都是建立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在古代社会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只有经济发达的地区才能够养育如此众多的人口。开封地处中原地区,本身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又黄河之水的灌溉,造就了这一地区发达的农业。

民以食为天,有了土地、粮食自然就能养育都城百万甚至千万的人口。再加上开封地区发达的交通运输,也促进了本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据《宋史·食货志·漕运》载:“宋都大梁,有四河以通漕运:曰汴河,曰黄河,曰惠民河,曰广济河,而汴河所漕为多。 ”

《宋史·河渠志》又载:“惠民、金水、五丈、汴水曰渠,派引脉分,咸会天邑,舳舻相接,赡给公私,所以无匮乏。 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富”。发达的漕运系统不仅能够便利来往商人,还可以将全国各地的资源运输至国都,以满足国家的日常需求。

关中地区虽然沃野千里,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正如《新唐书·食货志》所云:“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处不足以给京师”。

再加上到达长安的漕运系统远比到达开封的漕运系统来得落后,使得赵匡胤不得不放弃迁都的想法。

政治层面:政治中心的东移

研究宋朝定都开封前,我们先看一下当时的长安、洛阳是什么样的情况。当时的长安、洛阳经过唐末、五代时期的战争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在这一片废墟下再建都城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对于新生的北宋政权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反过来开封城在经过周世宗的全面改革,已经成为“华夷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益繁盛”的大都市,具备了定都的基本条件。

此外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登上皇位的,本质上大宋江山的窃取而来的。对于这样一个新生的政权而言,稳住那些前朝的老臣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迁都相当于是让这些前朝老臣从一个富裕之地搬到一个废墟之地,这样做的话有损于底下大臣的利益,为了让自己的政权更加安稳,以便完成统一全国的梦想,赵匡胤思考再三还是决定留在开封。

军事层面:国防中心从西北转向东北

唐朝之前,古代中国的主要威胁都来自于西北方的游牧民族。

汉朝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吐蕃,这些游牧民族每一次入侵都是从西北方、北方一路南下侵扰汉民族。所以唐朝之前大多将国家的都城定在长安,这样方便军事力量的部署与调动,全力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确保关中地区及整个华夏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但是等到了唐末之后,中原王朝的主要军事威胁由西北地区向东北地区转移。

北宋时期最大的敌人辽国就是起源自东北地区,并发展壮大起来,赵匡胤将国都定在开封主要也是考虑到军事力量的部署与调动,方便日后对抗辽国。有一种明朝“天子守国门”的感觉,但是这点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在国家强大之时尚且能够调动军事力量来抵抗外敌。可是一旦国家力量衰弱,就可能变成北宋末年那样的情况,国都无险可守,很快就被攻破城。

统治者迁都意志不坚定

在赵匡胤提出迁都洛阳的时候,底下的大臣无一不是反对意见的,就连马屁精起居郎李符也指出了“京邑凋敝,一也;宫阙不备,二也;郊庙未修,三也;百司不具,四也;畿内民困,五也;军食不充,六也;壁垒未设,七也;千乘万骑盛暑扈行,八也”这八个迁都洛阳的困难之处。一开始赵匡胤对底下这些大臣的反对意见都视而不见,一心只想着让未来的国都有险可据。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说了:“在德不在险”后,赵匡胤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接受群臣的建议,将国都留在开封城。

北宋为何定都开封?,开封北宋皇宫遗址

北宋定都为什么都在开封?

北宋定都开封,主要是因为开封之前是后周的都城,北宋继承了后周,自然定都开封。

北宋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他曾经是后周的官员,但是在后周皇帝死后,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取代了后周政权。当时后周的都城在开封,宋太祖没有迁都,而是选择继续在开封建立都城。

一、北宋定都开封,是继承后周。

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在发动兵变之前,是后周的官员,他在发动兵变当了皇帝之后,没有迁都,而是选择继承原有的政权,继续在定都开封。在北宋之前定都开封的国家有好几个,因此当时开封十分繁华,直接定都不需要花费钱财,省了不少事情。虽然后来宋太祖想过迁都,但是遭到了不少大臣和自己弟弟的反对,最终没有迁都成功。

二、开封当时漕运发达,适合当都城。

开封当时水运发达,很多地方的粮食能够顺利运到开封。唐朝时期因为漕运的问题,唐朝皇帝不得不从长安搬到洛阳,洛阳和开封离得很近,但是洛阳几经战乱,已经不能担任都城,开封当时十分繁华,并且人口也多,很适合当都城,因此宋朝定都开封。

三、北宋开国两任皇帝定都开封,继任皇帝没有迁都。

宋太祖当了皇帝之后,他把他的弟弟封为了开封府尹,这在当时是一个信号,代表他想把皇位传给弟弟,后来他弟弟在开封势力很大,宋太祖想要迁都,都受到了宋太宗的阻扰,最后宋太祖死后,宋太宗即位,自然迁都的事情就被搁置,后面的皇帝也没有迁都的能力和想法。

北宋定都开封,有历史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北宋为何定都开封?,开封北宋皇宫遗址

北宋为什么要定都开封呢?

开封,在战国时期是魏都,叫大梁。后称为汴州。隋朝开通的大运河经汴梁入江淮。使这里成了锁控南北水路交通的咽喉。到唐朝中后期,北方番镇割据,战乱不断,经济中心南移,汴梁则成了南粮北运的必经之地。

五代时期,汴梁先后为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四代都城。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到周世宗柴荣时,汴梁已经是三重城墙,城高池深,城内建筑规整,道路宽阔,商业繁荣,已经很有帝都之范了。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得了后周的政权,定都开封,谈不是选择,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传承罢了。

开封确实是一个易攻难守的四战之地,此前在此定都的皇朝生命都不长。但是赵匡胤还是雄才大略,大宋建国后,马上开始开疆扩土,南征北战,战略上以功为主,十多年都城没有受到外来的威胁。

开封通达便利,宋初定都那里,是符合经济,政治,军事的等各方面需要的最好的选择。

赵匡胤并非想一直在开封呆下去,因为他看到,当宋军把南方很快平定后,北方的山西北汉政权,联合契丹人开始侵扰阻挡宋军的前行了。

北汉与宋只是一河之隔,而契丹人有可能随时挥戈南下,拱卫开封的禁军数量在不断的增加,这对国家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公元976年,宋太宗赵匡胤带领众大臣,西游洛阳,并提出迁都洛阳。可惜的是,跟随的重臣们都不同意迁都。赵匡胤生气的要住在洛阳不走了,结果,还是在弟弟赵光义的劝说下,又回到了开封。

赵匡胤想迁都洛阳,就是担心开封无势可守,洛阳可以“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兴兵”。只是,他的远见卓识,没有得到众人的理解。最终赵匡胤不由得仰天长叹:“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赵匡胤的话,果真在百年后得到了验证,庞大的军队,耗尽了宋朝大部财力,也阻挡不了外来的侵略,1127年,开封被攻陷,北宋灭亡。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谈谈蓝洁瑛的八字,蓝洁瑛命理面相